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的东大殿和南禅寺的大佛殿

读经典看 2024-06-10 11:43:54

大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也是规模宏大,气魄雄浑,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幕、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在建筑技术方面,出现了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木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步融合,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

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

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在中国的国土上尚留存有唐代建筑,直到中国当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来到山西的一个叫佛光寺的古老寺院中。

五台山

这座寺院坐落在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的半山坡上。

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471-499年)路过这里,说“机缘具足,佛光显现,瑞相万千”,于是下令新建寺院,名为“佛光寺”。

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

寺院里有三进院落,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佛光寺内的东大殿

林徽因在测量佛光寺内的经幢

寺内共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这个建筑物和殿内保存有的唐代塑像、壁画、题记,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和“中国建筑第一瑰宝”。

寺院内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建筑例如山门、伽蓝殿等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和她同父异母的三弟林恒一样,林徽因是爱国的。

1937年夏天,正是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前夕,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等一行四人,冒着酷暑,骑着驴骡进入五台山,去寻觅心中的“唐构”建筑。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华夏大地上苦苦寻觅了整整三年。

只是,他们这次是有备而来的,因为他们在

刚出版的画册《敦煌图录》中,看到了一幅描绘大唐时期五台山盛况的壁画《五台山图》,里面的“大佛光之寺”赫然入目。

他们果然在主殿东大殿的大梁上发现了题记墨迹,确证了佛光寺东大殿是一座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唐代建筑。

正是林徽因这惊魂的一瞥,打破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木结构建筑”的断言。

佛光寺的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

大殿的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在唐代之后的木结构建筑中绝无仅有。

据说梁思成发现佛光寺内的唐朝大殿后惊喜万分,拿出所携带的全部食品,就地设宴庆贺。

1953年,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北岸的南禅寺内,又发现了另一处唐代建筑。

南禅寺是一个四合院式寺院,寺内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主体建筑大佛殿等。

其中大佛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比佛光寺的东大殿还要古老。殿内的唐代雕塑精湛,堪称是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

南禅寺

四合院中的东、西配殿建于明代,东跨院内的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南禅寺内还有三只石狮和一座石塔,也都是唐代遗物。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上述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质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0 阅读:53

读经典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