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这次若不能惊险求生,历史会被改写吗

关河有五十州 2024-06-14 08:30:36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的身影频繁穿梭于安源矿工与农民自卫军之间,组织力量,策划起义。1927年8月,毛泽东匆匆赶往安源,准备部署秋收起义。不料在路经铜鼓时,意外发生了,他遇上了在边界上巡逻的民团。毛泽东当时身着长衫,而且口音又不对,一听便知道不是本地人。团丁当即予以扣押,并将他们解往押往民团总部。

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常有大批所谓赤化嫌疑犯被枪毙,团丁们将毛泽东解到民团总部,很可能就是要在那里杀死毛泽东。毛泽东临危不乱,在被解往团防局的路上,他一面声称自己要到万载买夏布(一种手工织成的布),一面找机会与团丁攀谈,以便消除对方的敌意。

通过聊天,毛泽东拉近了团丁们的心理距离,正好他出发前曾向一个同志借了几十块银元,于是便想用钱来贿赂护团丁,让他们放掉自己。那些团丁都是雇佣来的,并没有特殊兴趣看杀人,所以便同意释放毛泽东。可是这些团丁还由一名副官带头,这名副官坚决不肯放行,毛泽东见状,决定还是尽快逃脱,但是一直都没能找到机会。

走着走着,在走到距民团总部仅二百米处时,毛泽东看到路边有一处杂草丛生的斜坡地,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易于脱身的地方,他当即掏出随身所带的那几十块银元,把它们撒在了地上。团丁们看到银元哪有不眼花的,于是谁也顾不上看管毛泽东,全都争抢银元去了,副官想阻止也阻止不了。

趁此机会,毛泽东拔腿就向斜坡地飞跑。那里有一个池塘,四周长满了茂密的草丛。因为也就一瞬间的功夫,不可能跑得太远,所以毛泽东就迅速钻入草丛中,隐蔽起来,屏住呼吸,等待着夜幕降临。

团丁们抢完了银元,一抬头,发现毛泽东不见了,连忙大喊大叫起来:“抓住他们!不让跑掉了!”

毛泽东以这种方式跑,就算被别人看到或告发,副官和团丁们也不用负多少责任,而且俗话说得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团丁们嘴上大叫大嚷,其实并没有在附近认真搜索,否则以他们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和了解,未必就不能发现毛泽东的藏身之处。

日落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毛泽东趁机从草丛中钻出,悄然离开了那片危险之地。之后几经周折,毛泽东才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跑了出来。他的脚在逃跑时不知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因为没有机会去诊所上药,他就忍着伤痛继续走路,只是走起来略显蹒跚。

浏阳县文家市村,驻扎着起义军第一团,战士陈士榘正在村头站岗放哨,这一天后来被他认为是一生中最值得回味,多少年一直萦绕在心的神圣时刻。

正放着哨,突然,一个高大的身影映入了陈士榘眼帘。那人头蓄长发,身穿蓝布衣裳,脚走起路来有些跛,身子晃来晃去。看他的样子不像个种田人,陈士榘立刻警觉起来,喝令他接受盘查。这个人停下脚步,很配合地站住了,随后平静地说:“我是毛泽东,是从铜鼓来的。”

陈士榘一愣,毛泽东的名字他并不陌生。早在在湖北闹农运的时候,陈士榘就听说湖南有个农运领袖叫毛泽东,搞得轰轰烈烈,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而且他还知道这次秋收起义,毛泽东是省委派来的领导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连起义总指挥卢德铭,都要接受他的领导。

问题是陈士榘从没有见过毛泽东本人,眼前的这个中年男子是否真是毛泽东,他鉴别不出来。正僵持着,毛泽东提出要见卢德铭,说有急事。

陈士榘见此人态度谦和,话语亲切,加上他直接提出要见卢德铭总指挥,心里已经断定他应该就是毛泽东。可他又感到犯难,因为当时站岗的只有他一个人。见陈士榘有点为难,毛泽东笑着说:"小同志,你现在一个人值班,不能离岗,你看能不能喊一个人来,我跟他去见卢总指挥,好不好?"

陈士榘认为这是个办法,就喊来了师部副官杨立三,杨立三立即将毛泽东领到了卢德铭房间内,由此才正式确认了毛泽东的身份。

秋收起义前,全国遍布检查站,但是铜鼓这个小小检查站却险些发生了改写中国历史的事件,陈士榘后来说,如果团丁真的知道了毛泽东的身份,中国未来的走向还真的难以预料。陈士榘还说,毛泽东这个人一生之中多次逢凶化吉,历史就是让他来改天换地的。

1 阅读:94

关河有五十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