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我,花22万修缮即将倒塌的老屋,村里的人都骂我傻!

一介退休老干部 2024-06-16 10:14:47

文/退休老干部67(素材/我是一片云)

我是1976年参军入伍的,1998年,我从部队转业到了山东济南市工作,退休后,我在杭州买房,到了南方养老。

这些年中,虽然我偶尔回家,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在家逗留的时间,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父母这一辈子,就生养了我们三兄弟,

大哥退休前是师长,他的经济条件相当不错,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他家有三套房,,嫂子还是北京本地人,娘家的家境也相当优越,唯一的儿子如今定居堪培拉多年。由于种种原因,老家的房子,他主动放弃了。

我弟弟部队退伍后,一直在老家的村庄做村支书,同时还担任村里的大老执,红白事时是他来负责组织的,在老家的村庄,他有自己的宅基地。

我是团长转业,退休前两年和爱人协子离婚的,儿子住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由于我这个人有浓郁的恋家情结,因此,父母的那套老屋就留给了我。

父母的那套砖瓦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造的,是砖瓦房,1996年6月,弟弟家的新房子造好后,父母也跟着搬进了他的新房去住,因此,那套老房子基本上就空置在那里。

父母的老屋,是在先前的草房子推倒后重建的,那里,藏着我儿时的回忆,记得在我小时候,老家的院墙就是一米多高的土墙,墙头上栽上了仙人掌。

那时农村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有一盘石磨,我在读书的时候,也经常帮母亲推磨,那是一件特别让人讨厌的活计,父亲是村里的领导,家里繁重的体力活大多是母亲一个人完成的。

每每忆起那个老院,就想起了锅屋里飘出的红芋味道、糊涂的味道,想起母亲纺棉的声音,想起母亲在煤油灯下给我们缝补衣物的场景,想起那段捉襟见肘的岁月。

不知为何,每次回老家,我都会特意去看看那个老院子,双手紧贴在老屋的砖墙和门框上,深情的凝视着,也抚摸着,似乎那上面有我当年时光的沉淀,说真的,静静地感悟岁月留下的沧桑,那是一种特别幸福的味道。

如今在老院里,已经听不到父亲的声音,因为他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院子的大门平时紧锁着,我们回家的时候,都会到弟弟家去拿钥匙,离开老家的时候,再把大门锁好,将钥匙再交给弟弟。

我们三兄弟渐渐长大,后来哥哥和我去参军了,我们看到老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老家的小院见证了我们兄弟的成长,详实记录了我们童年少年时代最青涩的那一部分。它给是我们心灵的归宿。那时我们一家五口住在那里,院子充满了欢歌笑语,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喜欢到我家串门。

时光飞逝,转眼我在异乡已经漂泊了近五十年,后来,自从父亲离世后,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老家的那个老院,渐渐地活在了我的记忆里,有时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会打开手机的相册,一张张翻阅当年我拍下来的照片,似乎,从那些画面中,能够找到乡愁的慰藉。

我觉得,在老家小院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找到曾经失去的时光及自己当年的故事。

每次回老家,我发现那些荒芜的小院越来越多了,我知道,那些人家,曾是童年经常玩耍的地方,现在它们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房门的铁锁落满灰尘,有些人家的墙壁用一根木棍在支撑着。

自从2104年开始,家里的东屋和堂屋开始漏雨,当弟弟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心里特别犹豫,老家的房子,是任其自生自灭,还是修缮一下呢?

我后来也特意看了一下,东屋的一间已摇摇欲坠,成了危房。一旁的母亲反复叮嘱我,不要走进去,免得发生意外。

进不了当年我住过的房子,对我来说是个痛苦的事。

为此,我也找过一个做过建筑的朋友,他说,如果要好好修缮一下的话,至少要十几万,如果仅仅只是防止漏雨的话,就在房顶盖上一层铁皮,费用也就七八千块钱,可以撑二十年没问题。

但也有人对我说,将来你又不住在农村,就随它去好了,再者,村里也有很多老院已经房倒屋塌了,无人问津,哪怕你现在修好了,将来也是无人问津的。

也正是带着这样矛盾和犹豫的心理,我也没有太当回事,在2018年夏天,一场罕见的暴雨突然而至,下了两天两夜,村里全部是积水,我家老院的围墙也经不去浸泡而倒了下来。

我知道,这个问题不能再拖延了,于是,在2019年五月,我驱车回到了老家,花了22万将房子、围墙和小院的水泥地彻底整修一新。

其实,最初修缮老家房子时,我的预算是十万元之内,但谁知物件的攀升令人咂舌,当我让师傅运来黄沙和石子时,就已经超过了四万元。

后来,我索性想:既然修缮了,那就把它修得像模像样吧,最起码在我有生之年,它不会倒塌。

于是,我让师傅将先前的门窗全部敲掉,将东屋和堂屋一共七间房子,全面进行了室内装修,铺了地砖,买了家具,也买了三张新床,栽种了一些花儿,也安装了自来水,也搞好了洗澡间、卫生间,和城里的别无两样。

我虽已是74岁的年纪,按老话说,已不是起房盖屋的年纪了,但每当看到荒草野树侵满院,墙糟顶漏蛇鼠欢的景象,心中万分凄凉与不安……

舍弃,只需下一次决心,但将终生内疚……

这里是我们父母奋斗了一辈子的成果,这里有他们及我们的欢声,这里也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是我们的根啊!所以,无论如何我必须留住,无非就是花点银两,花点心思流点汗水,但换来的是余生的满足和宽慰,值了!

经过一个月的忙碌,老家房子已经焕然一新。花22万修缮即将倒塌的老屋,村里的人都骂我傻,但我却不以为然。

修缮老家的房子,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结,是一种无法概述的感念,它的精神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

如今,我再次回老家,从小院里出来,重新锁上门,内心也觉得舒爽了许多。

我在干净的小院子里踱步,屋檐下依然还挂着那些不用的农具,锈迹斑斑的镰刀、镢头和锄头,东屋的杂物间里,还放着当年抽水泵、手扶车。

对我们这些游子而言,只要农村老家还在,哪怕破败不堪,哪怕将来不再住人,如果有能力的话,也要将它修好。因为那是心中永远去不掉的根,每次回来,远远看着也会将我们感动到泪如泉涌。

0 阅读:1

一介退休老干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