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纪实:那年,母亲因一件事和外祖父彻底决裂,至死都没有联系

一介退休老干部 2024-06-18 17:58:51

文/文茵 讲述人/张秋霞

“妈,我来看你了。我总是想到你,梦到你。梦到你拉着我的手,蹒跚学步;梦到你在寒冬的早晨, 为我在灶火上烤热棉裤;梦到我第一天上学时,穿上你给我缝制的新裤子和新书包,梦见我腰腿痛时,你为我全身拔满了罐子,整宿地守候 ………”

我跪在母亲的坟前泣不成声地哭诉着……

母亲至今离开我整整15个年头了。

1936年10月28日, 母亲出生在河南省延津县的一个大户人家。

当时外祖父家里拥有祖传下来的近百晌土地,雇佣十几个长工。外祖父学识渊博,对四书五经烂熟于心,是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可是他却极其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的思想严重。

他和姥姥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在姥姥刚生完第四个的时候见又是个丫头 ,他疯了一样狂躁怒极,将一盆热粥饭全都掀翻到母女俩身上 。致使因为生不出儿子的姥姥在月子里就抑郁而死了。不久襁褓里的婴儿也离开了人世。

母亲是外祖父的第二个女儿。

在她11岁时,也就是亲姥姥去世后的第二年,外祖父用八抬大轿娶回了邻村一个25岁的大姑娘。大姑娘的肚子可真争气 ,一口气给他生了四个儿子 一个姑娘 。

外祖父终于如愿以偿地扬眉吐气了。

外祖父在家里向来都是一手遮天的霸主地位,表情总是无比威严。母亲姐妹三人在他面前时刻都噤若寒蝉 。

母亲在外祖父教书的私塾里读完了四年级。这种文化程度在当时绝对算是高学历。酷爱读书的母亲还想继续读下去。外祖父却 瞪起一双牛一样的大眼珠子,说:“还念什么 ? 一个丫头片子这就够用了。念再多嫁出去了,也是人家人。”

从此母亲和大姨便永远离开了学校的大门 。

在金钱上,姥爷对姐妹三人也是极其苛刻。他把每一分钱看得比眼珠子都重要 。

有一次,母亲想跟她要两毛钱买一袋颜料染衣服。他立即横眉立目 道:“买什么颜料 ?”

母亲吓得赶紧把到了嘴边的话,连同吐沫一起咽进了肚子里去 。

进入青春的母亲长成了一位很标致的姑娘。她身材适中, 皮肤白皙,容貌清秀 。

母亲在二十一岁那年,经一位老乡介绍,远赴三千里外的辽宁鞍山和同龄的父亲结婚了 。

父亲长得高大帅气 。当时是一名国营工人。他少年丧父,奶奶带着他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住在两间油毡纸屋顶的砖墙房屋里。和母亲结婚时,他们夫妻和奶奶四口人中间只用一块木板 隔起来。

婚后母亲也随父亲进到国营工厂。每逢发薪水的时候,她都把工资一分不差地交给奶奶。奶奶也视她如同亲生。

婚后第二年,母亲生下一个女儿 。当时正值国家三年特殊困难时期,由于饥饿导致营养严重缺乏的女儿刚满周岁就不幸夭折了。

当时在城市的生存困境较之农村较为严重。父亲和母亲便自愿下放到50里路外的农村。他们在那里买了两间草房就算安顿下来了。

父亲在生产队赶马车。母亲在家里侍弄菜园田地。十年的时间,他们先后生下了三女两男五个孩子。1970年出生的我是他们最小的女儿 。

从我记事儿起,家门前的两亩自留地,母亲每年都会种上一大片香瓜 。

每年清明一过,母亲 就会拿着铁锹一锹挨一锹地把自留地从头到尾仔细地翻一遍 。然后用镐头起垄 ,再在垄沟里撒上用猪粪和草木灰沤在一起发酵好的肥料 ,再合上垄。用木头滚子把垄台压平后,用镐头每隔七、八寸远的距离刨出一个三寸多深的浅坑,浇上一瓢水,放进五、六粒金香柳瓜籽种子, 合上土用脚踩平。然后就等着瓜籽发芽 了。

当瓜籽破土而出后,母亲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长在香瓜地里劳作。她蹲在地上,手里握着一把类似瓦匠抹灰用的巴掌大小的桃形木柄铁铲,仔仔细细地把每一颗秧苗周围的土块压碎拍平,使泥土如同面粉 一般细腻,为的是防止结出的小香瓜在生长过程中被硬土块硌得变形走样,影响品相而卖不上好价钱 。

当瓜秧开始分叉开花的时候,正是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的酷暑天气 。 母亲又蹲在瓜地里,头上搭着一块湿毛巾,一边给瓜秧长出的多余侧枝掐尖打叉,一边不时擦着额头上如雨般淌下的汗水。

母亲只让每棵瓜秧保留两三个枝条。因为只有使水分 、阳光和肥料都集中到这几个枝条上,结出的瓜果才会又大又甜 。

天气久旱少雨的时候,母亲还要趁着早、晚给瓜秧浇水,喷洒农药,防治蚜虫病。瓜秧开花的时候,那铜钱般大小的金黄色五片花瓣点缀在绿油油的叶片中,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清甜的花香招来成群的蜜蜂在花间起舞,那静谧唯美 的景色就仿佛是画家笔下的一幅油画。使人劳累了一天的疲倦顿时一扫而空 。

等到香瓜长到鸡蛋大的时候,为了防止地里的田鼠啃咬偷吃 , 母亲要在瓜地里 放置十几个老鼠夹子 。被夹住的老鼠瞪圆了眼睛,扯着嗓子 吱吱惨叫过一阵后,就有气无力地瘫软了 。

又过了两周,香瓜终于成熟了。浓郁醉 人的甜香随着微风从敞开的窗户飘进屋来,真是沁人心脾。 这种瓜名字叫金香柳,熟透的香瓜咬上一口,真是甜美多汁,满口留香,回味 无穷 ……

金香柳香瓜 因为外形美观,大小适中, 口感甜脆,汁水丰盈 饱满,在市场上非常受顾客 欢迎。

母亲为人慈善,凡是经过瓜地的邻里乡亲,母亲都十分热情 地招呼他们到地里吃瓜 。

记得第一次跟随母亲卖瓜是在我七岁那年的盛夏 。

在头一天傍晚,母亲把一个个碗口大小,黄绿条纹相间,完全熟透 的香瓜从瓜秧上小心翼翼地摘下来,装进底下铺着一层蒿草的瓜筐。一筐筐运到家,再把瓜筐搬到三边都有一尺余高木板围栏的四条木腿的独轮车上(当地人叫土车子 ) 。

为了防止香瓜水分和香味挥发,上面盖满厚厚一层蒿草,最后用绳索把瓜筐捆绑在车上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母亲就起床了。用毛巾包好几个玉米面饼子和一大瓶白开水放到车里,便把瓜车推出了家门。我紧紧 跟在母亲身边,步行 两个多小时才走到二十里外的乡镇大集。

那时,天早已大亮了 ,集市上已经人流如织,叫卖声不绝于耳 。

母亲气都顾不上喘一口,就忙不迭地把瓜筐从车上卸下来, 搬到马路边的空地上,然后站在瓜筐旁边,开始叫卖:"卖香瓜啦,金香柳香瓜。 刚从地里摘下的,又甜又脆,一毛五分钱 一斤 ,快来买吧 !"

太阳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母亲汗流浃背,她让我到后面的树荫下坐着,我又困又累,不一会儿 ,竟靠着大树睡着了 。

到中午的时候,母亲给我买了两个豆沙糖馅的芝麻酥饼。自己从车上拿出玉米面饼子和凉开水 ,开始吃起来。

这时,过来卖冰棍的,我拽着母亲的衣襟说要吃冰棍。母亲给我买了一支五分钱的冰棍。我懂事地说 : "妈,你也吃一口。"母亲微笑着说:"你吃吧 ,妈不爱吃甜的。"

一直到傍晚,母亲 才把一大车瓜卖完。

回家时,母亲把我抱到车上,让我趴在车里,一路推着我。

中途经过一块水稻 田地的时候,用来灌溉水田的电井正在哗哗放水,井水清澈透明 。

母亲立刻停下车, 把我从车上 抱下来 ,拉着我到电井旁 ,蹲下身子,洗净双手,捧起水让我喝。然后她趴在胶皮水管边,大口大口地喝起来。边喝边满足地说 :"这水真好喝,真甜啊。"

我说:"妈,你不是说不爱吃甜的吗?"母亲温柔慈爱地看着我 ,无声地抿嘴笑了……

那时日子虽然清苦, 可是有爸爸这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在支撑着,母亲心里虽苦亦甜 。

可是1978年,父亲和生产队长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队长陷害进了监狱 。

我们的家从此就如同天塌了一般 ……

母亲带着尚未成年的五个孩子,孤儿寡母的艰难困苦生活可想而知 。

但是在母亲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无比坚定的信念在默默地支撑着她,那就是父亲出狱的日子就是阴霾散尽曙光来临的时候 。

可是父亲却在狱中抑郁成疾,得了肝癌, 出狱时已是晚期, 回到家里仅仅两个月就去世了 。

母亲的精神世界彻底坍塌了 。

那时我大哥22岁,却早已混迹社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十三岁的我,我当时是班级里最优秀的学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

这时困顿无助的母亲便给远在河南的外祖父寄去了一封信。 希望外祖父帮助物色人家,只带我到那边成家 。

随后,母亲安排好家里,便带着我去了河南 。

外祖父立刻托人给母亲一连介绍了三位城里条件比较好的丧偶男人,但是后来男方都因为母亲这边有两个未成家的儿子没有同意,母亲的心情因此倍受打击。

后来外祖父的一位远亲,给母亲介绍了一个农村从未结过婚的男人。

他有三间房子,和母亲年龄相仿,但长相粗俗,性情懦弱, 靠打工为生,他承诺供我读书到大学毕业。

见面半个月后,母亲就被这个男人从外祖父家里接走了 。

可是仅仅过了20几天,母亲就因为无法忍受他的邋遢和猥琐而离开了。

外祖父气愤得火冒三丈,对母亲暴跳如雷 。

母亲立刻收拾东西 ,在离开外祖父家的时候,她满腹心酸愧疚,满眼含泪声音哽咽地对外祖父 说:“爹 ,我这辈子对不起你了…… ”

然后,她就带着我又回到了三千里路外的辽宁农村。

从那以后一直到外祖父去世,她们父女都再也没有过任何联系。

一九八六年,我是班里五十六名学生中唯一一名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母亲无比欣喜竭尽所能地将家里最好的一套被褥拆洗干净又重新缝制了 给我。并鼓励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可是我最终却由于家境的困难经济的压力,高中一毕业就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小学代课老师 。

我结婚生子后,因为在学校上班,母亲不仅帮我照顾孩子, 每天下班后我还都能吃到她做的可口饭菜 。

2010年,74岁的母亲永远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她苦难的一生。

那天,我打来一盆温水,为她仔仔细细轻柔温存地从头到脚擦洗每一寸肌肤,小心翼翼地为她穿上一件件寿衣,泪水如同开闸的洪水在我脸上汩汩奔涌 ……

我心里默默祝福她:“亲爱的妈妈 ,愿你早日和爸爸在天堂团聚,永远幸福安康 ……”

0 阅读:5

一介退休老干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