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单!智舱红利的新变化

高工智能汽车 2024-06-11 17:52:39

智能座舱赛道,正在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同时,改款/新车型的不断上市,背后的供应链变化,也在酝酿。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高通8155平台(第一代智能座舱的代表)为例,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标配搭载超200万辆,占全部座舱域控平台的比重超过60%。

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高通8155搭载量超过60万辆,同比增长152.5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由此也带动相关座舱域控制器厂商业绩不断冲高。而同期,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交付103.93万辆,同比增长93.47%。

公开数据显示,以8155座舱域控代表供应商—车联天下为例,今年一季度公司整体产值超5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00%,今年产能更是上看240万台,包括长城、广汽、吉利、比亚迪、奇瑞等多家车企的海外车型交付。

和上一轮高通8155平台主要贡献来自新势力(升级高通8295平台)不同,从去年开始,传统自主品牌(旗下新品牌)、合资车企都在陆续进入座舱升级周期,成为本轮市场增量的主要潜在贡献来源。

以大众、丰田为例,今年多款经典爆款车型的改款都开始升级高通8155平台;比如,丰田凯美瑞/汉兰达、大众途观/迈腾等等数款车型,预计全年将释放超百万台交付量。

然而,相比于新势力和早期市场导入阶段,一旦市场进入真正的规模化上量周期,对于供应商的能力要求以及过往的车企资源布局,是更为看重的竞争要素。

而在传统自主品牌的新兴子品牌方面,长安深蓝作为代表之一,从第一款车型开始就标配搭载高通8155平台,背后的座舱域供应商则是从蔚来离职的庄莉(时任中国区的软件副总裁)创立的镁佳科技。

实际上,镁佳科技也是过去几年高通座舱平台的受益者之一。尤其是得益于核心团队在蔚来汽车的座舱平台开发经验,以及高通8155的早期红利,这家公司快速站稳脚跟。从参与理想L9的硬件设计、底层软件外包开发,再到深蓝的全栈方案(硬件委外代工),迅速完成从0到1的门槛跨越。

2023年,借助深蓝的高通8155平台规模化量产,镁佳科技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中国市场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的TOP10。相比而言,即便是在长安深耕多年的北斗智联,都无法匹及。

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镁佳科技CEO庄莉曾表示,“我们能够为汽车厂商定制智能零部件,且价格为其它供应商的一半。”其中,软硬件协同无疑是关键要素之一。而彼时,在国内市场,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供应商的核心团队有在车企担任高管,并具备智能座舱系统全周期开发和维护的经验。

比如,镁佳团队基于此前在蔚来汽车的落地经验,结合B端厂商的具体需求,把传统车厂常用的软件功能进行抽象,输出一个含上百个基础软件模块的整车级分布式智能操作系统中间件平台,从而帮助车企从共性的软件问题中解脱出来,并专注于上层应用开发。

这家公司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是当时主体还是广汽蔚来(后更名为合创汽车)的首款车型HYCAN 007,这套名为智趣领航员“小CAN”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类似于蔚来的NOMI。

接着,镁佳在理想ONE的改款车型参与了NPU算力单元(AI人机交互模块)的设计,以一个偏底层软件和硬件设计方案商的身份,正式进入理想汽车的供应商名单。此后,就是理想L9的高通8155平台项目,不过,实际上最终的硬件Tier1供应商并非镁佳。

对于镁佳来说,真正的里程碑,实际上是2022年7月长安深蓝SL03(还有第二款车型深蓝S7)的量产落地,这家公司的名字第一次被刻印在座舱域控制器的硬件外壳上。

但,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从0到1和从1到10,甚至到N,竞争维度可能会跨越数个量级。这其中,包括项目增多后的团队扩张、持续研发投入,还有自有工厂的投资(镁佳是目前本土座舱域控制器玩家中,少数没有工厂的代表之一)。

对于镁佳(或者任何一家初创公司)来说,一旦进入规模化市场争夺,订单的白热化竞争也预示着成长预期的巨大潜在风险。

实际上,在长安,另一个新子品牌—启源,高通8155/MTK两个平台的座舱平台订单,也都给了北斗智联(长安合作多年的供应商)。

而今年随着长安深蓝第三款车型的上市,深蓝G318的座舱域控Tier1也从镁佳变成了东软,后者同样是软件起家,并逐步完成软硬全栈方案的布局和落地。此外,东软参股公司—东软睿驰,还是长安汽车全新一代电子架构(SDA架构)的供应商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东软旗下汽车电子业务营收为39.16亿元(业务毛利率为15.34%),产品覆盖50多家国内外主流汽车厂商共计220多款车型。

同时,随着长安深蓝去年与华为达成的战略合作,后者的鸿蒙OS智能座舱也将占据一部分深蓝车型的份额。更为关键的是,中央集成式电子架构的到来,对于单一座舱域玩家来说,也是巨大的潜在被替代风险之一。

就在今年4月,德赛西威与长线智能(长安汽车参股公司,重点布局全栈可控智能化核心能力)签署合作协议,基于新一代高算力中央计算平台芯片,共同打造行业领先的车载中央计算平台,加速推动汽车中央集成式架构及相关零部件的落地量产。

此外,镁佳今年的发力点,除了东风(销量不佳)自主品牌,奇瑞(包括风云、星纪元等子品牌)也是关键客户。不过,后者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供应链中,还有德赛西威、车联天下、东软等数家强劲对手。

同时,以域为代表的智能座舱平台,已经进入新的竞争周期。比如,25-30万元区间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搭载率在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48.2%,预计上半年将突破50%大关。

而接下来,渗透率在20%左右的25万元以下车型市场将是主力增量空间,整体市场进入真正抢夺规模的周期。数据显示,25万元以下车型交付量占到整体市场比重的70%以上。

0 阅读:4

高工智能汽车

简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