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最新发声!为何疫情结束后查出肺结节的人变多?有两大原因

未央史默事 2024-06-01 11:32:46
前言

自从疫情结束,大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越发看重,据统计,如今我国有1.5亿肺结节人群。

除此之外,每年会出现新发现或者新诊出的例子,不少人都在做CT的时候也发现了这种情况。

好在肺结节并不等于是癌症,不少都是良性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确认,所以大家也不用太过恐慌。

对于这种情况,前不久央视记者采访了钟南山院士,他对此做出了解读,所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如果发现了肺结节后应该怎么办呢?

1

四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战胜病毒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各种程度的呼吸系统损伤。

即便康复出院,也可能留下咳嗽等后遗症。

一些患者严重的会出现精神状态改变、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消化和泌尿系统也可能受到波及,如食欲下降、肾脏功能损害等。

令人担忧的是,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给康复者带来再感染风险,一旦再度感染,可能会引发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加重对肺部的损害。

有鉴于此,越来越多人选择做肺部CT检查,以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在大量CT影像中,不少人发现自身患有肺结节,随着检查人数的不断增加,检出结节的比例也水涨船高。

医生们分析,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新冠疫情导致公众对呼吸道症状的高度重视,从而推高了检查需求。

那么,什么是肺结节?

2

肺结节是指体积通常小于3厘米、界限较清楚的小圆形或类圆形实体,密度可能不均匀,结节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结节一般无大碍,如老年人或吸烟人群体内常见的小结节,但如果是恶性结节,则可能是早期肺癌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CT筛查技术的普及,检出率明显上升,著名呼吸科专家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普通人群中约30%-40%的人存在各种类型的肺结节。

如果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筛查,检出率甚至可高达60%以上。

之所以大多数人并未察觉肺内结节的存在,是因为结节的体积和数量有限,但随着CT影像分辨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肺结节暴露在医生视野之下。

肺结节虽然存在广泛性,但并非完全无大碍,因此,专家呼吁公众提高对肺结节的重视程度,一旦发现即早诊早治,提高肺癌等疾病的生存治愈率;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宜过度恐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肺结节的形成?

3

首当其冲的是各类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均可能损伤肺部组织而产生结节,此外,胃肠道疾病若严重扩散也有可能引发结节。

不良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同样会增加结节发病几率,污浊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有害气体和尘埃等物质长期侵扰肺部,极易对其造成伤害。

熬夜、吸烟、酗酒等行为则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加重结节发生。

年龄因素也不容忽视,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结节出现率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类肺部疾病发病几率也在不断攀升。

当然,上述因素并非结节形成的全部原因,一些人虽然生活环境优良、习惯良好,但仍会患有结节,从这个角度看,遗传因素可能也与肺结节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现代医疗技术为结节的诊断提供了宝贵助力。CT影像检查结合人工智能分析,能够精准判断结节的边缘、密度等特征,进而推断出其良恶性程度,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

生物标记物等新兴手段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诊断能力。

那么,如何区分良恶性结节?

4

良性结节一般表现为表面光滑、体积较小、生长缓慢等特征,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过于担心。

而恶性结节往往表面分叉、存在毛刺或空洞等异常,很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现,需要高度警惕。

不过,大多数结节的生长周期都较长,据专家介绍,一般来说结节需5年左右的时间才会增长2毫米,短期内无需进行切除。

因此,医生建议受检者一旦发现肺内结节,需及时就诊做进一步检查,结合影像学和人工智能分析结果,遵从医嘱合理治疗,避免盲目切除。

当然,预防肺结节的发生才是上上之策,首先,远离吸烟、雾霾、有害尘埃等高危环境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勤加锻炼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关键,与此同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身心健康。

事实上,约95%的结节均为良性,并不等于直接罹患肺癌,患者应该正确认识结节的性质,配合医生治疗方案,保持乐观心态。

拥有乐观心态不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同时能减轻家人朋友的精神压力。

专家建议,肺结节患者每年需进行一次胸部CT复查,以掌控结节变化情况,但也要注意适度,频繁检查存在一定辐射风险,对身体无益。

设置合理的复诊周期,既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又能避免过度检查。

随着对肺结节认识的加深,公众对"肺结节"一词的恐慌情绪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检出的结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引发医疗资源面临巨大压力的担忧。

有数据显示,我国高达1.5亿人口属于肺结节的高危人群,每年新增约2000万人次,如此庞大的检查需求,对医疗系统的影像诊断、手术治疗等资源是一大考验。

临床上,即便发现恶性结节也无法立即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只能采取"持续随访,择期根治"的策略,给医院的运作带来极大困扰。

可以预见,未来肺结节高危人群的诊疗工作将成为医疗体系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结语

总的来说,四年抗疫战留给民众诸多身心隐患,肺部健康问题是其中之一。

公众应该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视程度,及时就诊、定期复查。

同时政府和医疗机构也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相关资源的投入,培养相关医护人才,为广大群众的肺部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新晚报——2024-05-30《每年新发现超1000万!钟南山最新发声》

新民晚报——2024-05-30《我国1.5亿肺结节高危人群!为何近两年查出的比例增加了?钟南山发声→》

北青网——2024-05-28《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查出肺结节?原因是这个》

7 阅读:6624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