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3枚核弹公开亮相,火力可覆盖全球,一旦开战将无处可逃

未央史默事 2024-06-07 05:29:45
前言

美国与俄罗斯是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

美国现有1419枚,俄罗斯现有1444枚。

两国核武器数量占据全球90%以上。

可想而知,一旦开战,2863枚核武器的火力,瞬间就能覆盖整个地球。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

在人类追求和平的道路上,核武器一直是一个令人噩梦般的存在,回溯历史,核武器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对原子结构的研究。

当时,一些杰出科学家如罗瑟福、玻尔、爱因斯坦等人,在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核理论的基础框架,为后来核武器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真正将核武器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是二战时期的曼哈顿工程。

1939年,爱因斯坦写信警告美国政府,德国有可能研制出核武器,此前不久,德国科学家们刚刚发现了铀的核裂变现象。

为防德国抢先一步,美国果断启动了曼哈顿工程这一史无前例的秘密科研项目。

曼哈顿工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吸纳了当时美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核物理学家,包括罗伯特·奥本海默、费米、尼尔斯·玻尔等。

工程分为四大部分:铀浓缩、反应堆生产钚、化学分离钚以及武器实际研制。

由于缺乏必要经验,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和模拟实验,历经艰辛终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处荒漠,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武器爆炸实验,代号为"三位一体"。

一颗相当于2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在空中绽放出刺眼的光芒,释放出强大的热量和冲击波,摧毁了周围数英里的一切,这一刻,核武器由理论走向了残酷的现实。

2

仅一个月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两次核打击,8月6日,一枚名为"小男孩"的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当场夷平了广岛市三分之二的房屋和建筑。

由于核辐射的灼热,大量平民当场被蒸发或烧成焦尸,三天后,另一枚核弹"胖子"也在长崎引爆,造成同样惨重的伤亡。

两起核爆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更多人在之后的几年内因辐射病和其他相关疾病而死去。

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几乎在瞬间化为废墟。热浪造成严重烧伤,射线照射致使人体组织坏死,辐射污染则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幸存者描述,爆炸发生时天空瞬间变为火红色,地面上到处是被烧焦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气味。

核武器展现出了极端可怕的杀伤力,单枚就能决定一场世界大战的走向。

仅4吨当量的核弹头蕴含着相当于2万吨TNT的巨大能量,爆炸时形成近百万摄氏度的高温高压火球,并产生极具杀伤力的冲击波和热浪。

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一切生命和建筑将被夷为平地。

随后,其他一些国家也加入了核俱乐部。

3

一些拥核国家开始寻求建立战略核平衡,双方互相核威慑,避免了全面核战争的爆发。

然而,为了提高杀伤力和突防能力,各核大国开始大肆革新升级核武器系统。

美国至今公开拥有1419枚现役核弹头,其中包括上千枚战略核弹头,美国不仅拥有可装载核弹头的三叉戟洲际导弹、潜射导弹和战略轰炸机,还保有一批战术核武器。

其中,曾研发出过"太空炸弹"、化学核武器等极端杀伤性武器,幸亏最终被叫停。

不过B53热核弹依然是美军核武库中最可怕的存在,这枚重9吨的空投式核弹,当量相当于广岛炸弹的600倍,爆炸半径可达15公里。

如果在纽约市投放,整个纽约大都会区将毁于一旦,另一款B61-13重力炸弹虽然当量较小,却具有精确制导能力,可用于拦截和反导。

目前,美国正在大规模推进"核三位一体"现代化进程,耗资数万亿美元对陆基、海基和空基的核武库全面升级换代。

特别是在超高音速精确打击领域,美国力求赶超对手,例如"哨兵"洲际导弹虽然研发曾受阻,但有望在未来装备上马。

4

另一核超级大国俄罗斯目前拥有1444枚现役核弹头,作为核武器大国,俄罗斯更侧重于提高打击生存能力,确保在遭受反击时仍能进行有力核反击。

近年来,俄罗斯还研发出一系列新型核武器,有望赶超甚至超越美国。

例如,俄军首次装备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这枚可携带常规或核弹头的导弹,飞行速度可达马赫10倍,反导能力极强。

2022年,俄国防部宣布将在未来装备新型"萨尔马特"洲际导弹。

这枚射程超过1.6万公里的大杀器,可投掷超高音速导弹弹头,反导能力、突防能力均非常出众,恐怕将令美国的反导系统无计可施。

此外,俄罗斯还在研发新型"撒旦"洲际导弹,以取代目前的"亚尔斯"洲际导弹,与"亚尔斯"不同,"撒旦"导弹采用全新的固体燃料,射程更远,反制手段更少。

长期以来,俄军一直在加紧部署"亚尔斯"导弹,目前已经装备数百枚,一旦"撒旦"导弹服役,俄罗斯的核打击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作为拥核大国,美国和俄罗斯为何如此执着于发展和储备核武器?

5

从根本上说,这与两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密不可分,也与冷战思维和相互核威慑的博弈逻辑有关。

核武器被视为维系超级大国地位的关键抓手,拥有强大核武力,意味着拥有战略威慑和反击的能力,是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国际事务中,核武器也赋予了拥核国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示弱。

其次,两国都由于冷战思维而对对方心存戒备,冷战时期,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核军备竞赛,您来我往的威胁和反威胁曾一度将世界推向核战争边缘。

虽然随着冷战结束,紧张关系有所缓解,但美俄对抗的基因依然存在,为了防范对方叫板,双方都在发展新型核武器,保持相互威慑平衡。

再次,核威慑理论成为两国核战略的指导思想,根据"互相确保毁灭"理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现代化核武器,才能使对手在遭受反击后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从而达到威慑目的。

因此,双方都在致力于保持"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核力量,以确保拥有可靠的核反击能力。

6

不仅如此,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国家已经公开拥有核武器,而伊朗等国家长期被指秘密从事核武器研发计划。

一旦这些国家获得核武器,局势将更加错综复杂,核扩散风险将白白增加。

为了防止核扩散,各国都在积极研发反导体系,国际社会也不断加大防扩散的力度,一系列条约公约旨在管控核武器扩散。

事实上,一场大规模的核战争将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根据推算,仅数十枚大当量核弹在全球范围同时爆炸,就将引发"核冬天"。

大面积农作物将无法生长,生态系统崩溃。而高剂量的辐射,更将直接致命整个人类文明,届时,一切人类努力和成就都将化为乌有。

结语

因此,反对战争、反对核扩散才是全人类共同的期盼,各国应摒弃敌意、加强对话,在诚信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推进核裁军,杜绝核武器扩散。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远离核武器的梦魇,为子孙后代铸就一个真正和平、安全的家园。

毕竟,和平才是通向幸福的永恒道路。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2023-05-17《美国更新自己有1419枚核弹头,施压俄罗斯公开最新核武数据》

环球网——2023-02-23《俄军核武库现规模有多大?俄媒:1444枚现役核弹头,779个核载具》

0 阅读:1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