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证祖先是中国人,6名南岛语族后人驾独木舟,航行116天来中国

未央史默事 2024-06-09 16:27:38
前言

2010年,一群来自太平洋中部波利尼西亚岛的人,坐着小舟抵达了中国港口。

两万多公里的海上航行,他们遭到过台风,见识了烈日的炽热,也领教了深海的巨浪,但他们的眼神坚定,好似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的步伐。

很多人在都觉得他们在模仿鲁滨逊。

但这并不是他们的想法,只因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寻根。

寻根,有人会问:“世界之大,从何处寻,又去往哪里寻,寻得到吗,有何意义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

波利尼西亚岛有一个特殊的民族南岛语族,这并非单一的民族,而是指使用南岛语系的庞大族群。

他们分布范围之广实在是惊人,北至夏威夷群岛和台湾,南至新西兰,西至马达加斯加,东至遥远的复活节岛。

尽管语言有千差万别,但核心词根相似,故而被语言学家统称为"南岛语族"。

使用这一语系的人口约有4亿,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族之一。

这次航海中的易立亚便是波利尼西亚岛的一员,从小在考古世家的环境中长大,祖辈们探讨南岛语族的历史和传说时,总会提到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比如南岛语族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某些语言词汇惊人的相似,又或是一些文物器物的设计风格带有浓厚的中国元素等等。

这些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易立亚年幼的心田里播下了种子。

13岁那年暑假,易立亚偶然翻阅到《论语》,孔子的智慧和哲人风范让他深深着迷。

自此,他开始专研中国文化,自此他便对前往中国生起了很大的向往。

16岁时,凭借出色的汉语水平,易立亚获得了前往中国访学的宝贵机会。

那是1987年的夏天,初次踏足神州大地,他如同喝醉了般沉浸在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国度。

短短一个月的访学生涯,只让易立亚初窥中华文明的冰山一角,但却让他更加向往、更加着迷。

回到家乡后,易立亚并没有就此与中国文化失去联系,相反,他时常在中国和波利尼西亚两地往返,更加系统和深入地研读中国典籍、探访名胜古迹。

后来,他还娶了一位上海姑娘王辛为妻,与中国的渊源更加紧密,在妻子的熏陶影响下,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日益加深。

2009年,易立亚39岁的那年,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一个梦想中去。

那就是亲自踏上航海之路,重现祖先当年的迁徙航线,探索南岛语族与中国的渊源。

2

实现这个梦想,关键就在于一艘适合长途航海的独木舟,易立亚在巴黎的一家博物馆里,找到了一张1820年的独木舟设计图纸。

他立刻组建了独木舟协会,发展会员并募集资金,历时4个月终于依照图纸凿制出了一艘长达15米的独木舟,取名为"自由号"。

为了尽可能复原祖先的原始航行条件,他在当地招募了4名年轻勇士,同时请来一名经验老到的船长,以及6位船员。

2010年7月27日,独木舟"自由号"终于从大溪地出发,开启了横跨重洋的艰难征程。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舟员们白天撑篷遮阳、夜晚观星定位,每个人都怀着巨大的期待,迎接祖先曾经经历过的磨难。

然而,大海从来都不是个讲情面的家伙,出航仅仅几天,他们就遭遇了力大无穷的"鲶鱼"台风。

刚开始只是狂风巨浪,可很快巨浪高达8米,簌簌打来让人头昏目眩,在茫茫大海上,狂风卷起惊涛骇浪,狠狠抽打着摇晃的小舟。

每个人都精神高度紧绷,全力操控这艘孤舟,没日没夜地轮流值守,连续数天数夜昼夜操作,生怕一个疏忽就会葬身鱼腹。

就在所有人都精疲力竭、几近放弃的时候,易立亚挺起身来,咆哮般地呐喊着:"我们一定要活下去!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横渡重洋的,我们绝不能半途而废!"

这一声狮子般的吼叫,瞬间为所有人注入了新的勇气和希望,大伙儿豁出去了,奋力驾驶小舟逃离了狂风巨浪的包围,重拾了生的希望。

116天后的2010年11月19日,这艘小小的独木舟终于缓缓驶入福建马尾港,易立亚双手高高举起,欣喜地呼喊道:"我们回家了!我们终于再次回到了祖先的故乡!"

看着身边的舟员们,有的泪流满面,有的激动得手舞足蹈,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这艘简陋的独木舟用自身亲历见证了一段艰难的航程,成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随着他们的到来,不少记者赶来进行采访,在易立亚说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国时,很多人感到了质疑,不过还是有专家进行了查证。

3

专家们发现,早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西方探险家就在太平洋各处岛屿上发现了这些离得老远却惊人相似的族群。

即便相隔重洋万里,他们的外貌特征、服饰陶器、船舶风格等惊人地相似,甚至连称呼香蕉、稻米、鲨鱼的发音也如出一辙,语言更是颇为接近。

语言学家将这些语言统称为"南岛语系",震惊于这种相隔遥远却有如此巧合的语言亲缘关系,从而开始着手探究南岛语族的起源。

通过语言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多学科研究,专家们渐渐拼凑出了南岛语族的起源和扩散路线。

语言学家发现,南岛语系与中国福建一带的闽南方言词汇和发音惊人地相似。

考古发掘也印证了这一点,南岛语族陶器的风格与福建等地出土的古陶器款式相当接近,壳丘头遗址的时间节点也与南岛语族先民活动时间吻合。

更令人惊讶的是,遗传学家发现福建沿海人群与南岛语族人在基因上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这些证据交相印证,最终得出结论:南岛语族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

大约在6000年前,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南岛语族先民,驾驶着独木舟扬帆远航,开启了人类史上伟大的海上扩散之路。

他们首先抵达了台湾,在这片美丽的岛屿上停留了一段时间,随后,先民们继续向南扩散,将新石器文化带到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岛国。

约3000年前,南岛语族先民分为两路,一路向东扩散至太平洋诸岛,另一路则向西渡过印度洋,抵达东非等地。

再过1000年,最勇猛的一支终于跨越重洋,登陆了新西兰,在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岛屿上定居下来,繁衍生息。

如今,人们在南岛语族分布区内,无不能发现他们先民留下的珍贵文物遗迹,诉说着那段传奇的海上远征史。

从陶器、石器到船舶残骸,各种考古发现无不昭示着他们波澜壮阔的扩散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威夷火山口的考古发掘中,曾出土了不少与南岛语族文化高度相似的遗物,更加印证了这个族群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学说。

不过,南岛语族这段辉煌的航海经历对人们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个谜,好在易立亚他们的到来也解开这个谜题。

4

在中国期间,易立亚等人多次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各方面的证据都证实了南岛语族与中国东南沿海的渊源关系,让易立亚备受鼓舞。

他被誉为英雄,这次航海被视为壮举,激发了人们对南岛语族历史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回国后,易立亚成立了"太平洋-中国友好协会",推动了双边的文化交流事务,他还举办了"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论坛",为两地的经贸合作探讨良机。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签署了安全合作协议,象征着中国正式介入太平洋事务。

与此同时,一艘名为"福建舰"的驱逐舰下水,昭示着中国人的太平洋时代来临。

易立亚的航海探根之旅,不仅重温了南岛语族先民当年扬帆远航的壮阔历程,更将南岛语族与中华文明再次紧密联系在一起。

几千年后的今天,同源的亲人终将重新拥抱,在新的时代为华夏文明续写新的篇章。

这场跨越时空的寻根之旅,再次架起了南岛语族与中华文明之间的桥梁,两股文化激流在历史长河中交汇,必将催生新的文明光辉。

结语

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南岛语族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加强。

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互动日益频繁,架起了一座联通祖国与南洋的友谊之桥。

而南岛语族这段航海史,无疑将推动双方加深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在血浓于水的亲情基础上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

毕竟,几千年前的那些先民就已经在大洋深处播下了中华文明的种子,如今的我们更应该把这段渊源发扬光大,让两族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2010-12-14《南岛语族后人驾独木舟“寻根”中国》

光明网——2023-12-01《追溯南岛语族的“风之路”》

0 阅读:3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