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相当于死了一次?医生揭秘,麻醉时身体都在经历什么

未央史默事 2024-06-09 16:25:30
前言

现在绝大多数手术都用的到麻醉药,就连拔牙也需要打麻醉,可以说麻醉药的出现,让患者免受病痛。

但是对于麻醉也存在着争议,那就是麻醉对身体有没有副作用。

有人曾说,在体验了一次全身麻醉后,自己就好像死了一次一样,完全没有意识,针对这个说法,医生也给出了回应。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

在医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麻醉学可谓是一门极具挑战性且意义非凡的学科。

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后来的理论建立,再到现代化的规范实践,麻醉学的发展道路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见证了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艰辛历程,也昭示着医学科技在不懈努力下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耀眼成就。

追溯到古代,便可发现一些使用麻醉药进行手术的最初记载。

在中国,被誉为"神医"的华佗不仅发明了著名的"麻沸散",最初用于治疗外伤,后来还将其应用于手术当中,借助药物起到麻醉作用。

有趣的是,据传说华佗在配制"麻沸散"时,还利用了酒精来增强药物的毒性和麻醉效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对于麻醉剂渊源的不懈探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麻醉药物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从最初简单的植物提取物,到后来的化学合成品,再到现代的精细合成麻醉药品,这一领域的发展足迹清晰可见。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从而切断疼痛感受的传导通路。

同时,这些药物还能降低大脑的代谢水平,进一步增强麻痹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麻醉药物能够使患者丧失意识和知觉,但它并不会阻断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因此患者在麻醉状态下仍能保持基本的自主呼吸能力。

全身麻醉的施行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维持期和苏醒期。

2

在诱导期,患者接受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后,意识会逐渐丧失,这时医生需要及时插入气管导管,并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旦进入维持期,患者便会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在这个阶段,麻醉医生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麻醉深度,并根据手术进展情况及时调节药物剂量,同时视需要注射其他辅助用药。

最后,当手术进入尾声时,医生会停止给药并注射拮抗剂,使患者逐渐恢复意识,进入苏醒期。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全身麻醉对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虽然麻醉药物并不会直接损伤大脑细胞,但它们会显著降低大脑的代谢水平和活动度,在麻醉状态下,患者完全丧失意识和知觉,就如同"死过一次"一般。

同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患者将无法自主呼吸,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以维持正常的氧气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

在整个麻醉过程中,维持呼吸道通畅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如果气道被阻塞,不仅会影响麻醉药物的吸入,更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3

因此,在诱导期插入气管导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麻醉还会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密切监控并及时调理。

术后,患者应当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以促进肺部功能的尽快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全身麻醉也可能对患者的肝肾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由于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涉及肝肾功能。

如果存在代谢异常或肝肾功能不全,就可能会对这些器官造成一定损伤,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对肝肾功能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虽然现代麻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安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反应、呼吸或心跳骤停、插管失败等,这些情况一旦发生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外,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麻醉清醒"的状况,即在麻醉过程中部分意识得以保留,从而可能感受到疼痛和焦虑,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

除了上述情况外,呼吸系统也是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部位,比如咽喉疼痛、嘶哑、气管损伤、肺水肿、肺炎等,都可能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出血、器官损伤、电解质紊乱、感染等,这些并发症虽然发生概率不高,但一旦出现便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术前术后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注意休息,方能促进身体尽快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所承担的职责可谓是重中之重。

4

他们需要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手术的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节麻醉药物的剂量,以维持患者处于适当的麻醉深度。

同时,麻醉医生还需要时刻警惕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更为重要的是,麻醉医生必须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整个手术过程安全、高效、顺利进行。

可以说,手术医生只负责"战场",而麻醉医生则是负责"后勤保障"的重要一员。

有趣的是,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一种"胡言乱语"的状态,这种现象虽然看似令人费解,却也有其合理的解释。

术后初期,患者的意识和肌肉活动往往无法同步恢复,因此虽然意识已经苏醒,但语言表达和思维活动仍有一定滞后。

在这种状态下,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语无伦次、答非所问等表现,就如同"胡言乱语"一般。

另一种可能的原因则是麻醉药物残留所致,虽然现代麻醉药物的代谢较快,但短时间内仍会存留在体内,影响大脑神经元的正常活动。

在这种药物作用下,患者虽已苏醒,却可能出现一种短暂的"精神失常",表现为焦虑、躁动等症状,同样会影响语言表达。

不过,无论是因为意识恢复延迟还是药物残留,这种"全麻苏醒期躁动"现象通常只是短暂的。

随着时间推移,药物被彻底代谢排出,意识和肌体活动也将完全同步,患者的精神状态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因此,对于这一阶段出现的"胡言乱语"表现,家属们无需过分担心。

结语

总的来说,麻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反映医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象征。

从古代华佗发明"麻沸散"麻醉药,到后来逐步建立起麻醉学的理论体系,再到当今精细化、规范化的全身麻醉系统,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曲折而不平凡。

麻醉无疑是现代医学中一门具有挑战性但同时也极为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为患者减轻了手术带来的痛苦,更为医生们创造了安全、高效完成各类手术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39健康网——2022-09-15《全身麻醉就相当于死过一次?麻醉时,身体会经历什么?告诉你实话》

0 阅读:12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