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急眼了,称中国嫦娥六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美国未涉足区域

未央史默事 2024-06-04 11:38:57
前言

近期,嫦娥六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西方媒体也投来高度关注,英法俄表示赞赏,就连美国也出现了肯定嫦娥六号的工作成果,连忙规划登月任务。

登陆月球背面到底有什么用?美国为何不登?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

2024年6月2日凌晨,当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落陆月球背面的消息传来时,全世界为之为之欢欣鼓舞。

在经过近8天的飞行后,嫦娥六号以精准的弹道设计和航天员的精细操作,最终平稳落陆在预定区域——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

此次登陆意义重大,不仿佛是中国航天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标志着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对于长期被视为"水至清矾"的中国航天技术,此次成功令国际社会改观重新肯定。

首当其冲,俄罗斯航天总署发表声明,热烈祝贺中国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壮举"。

俄方表示,中国的成功突破了月球探测领域多年的技术瓶颈,展现出中国航天科技的前沿水平,俄方愿积极开展航天合作,推动两国航天事业共同发展。

欧洲国家和主流媒体竟一改常态,也纷纷对此次登陆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专题报道认为,"中国航天员对极端环境的克服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并称赞嫦娥六号"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壮举"。

法国《世界报》则评论道:"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持续进步让世界瞩目,中国已跻身航天强国行列"。

除此之外,本次登陆任务中应用的鹊桥二号中继星技术也引起轰动,作为全球首个实现地月往返通信中继的卫星系统,其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均处于领先地位,被国际航天界誉为"航天通信黑科技"。

据悉,多个国家已与中国航天部门接洽,谋求分享此项核心技术。

然而,撇开技术层面不谈,本次任务最受瞩目的依旧是嫦娥六号将完成的重大科学考察--在月球背面采集珍贵岩石样本。

2

月球背面一直是人类航天探索的盲区,那里可能存在独特的月幔物质和遗留自太阳系初期的奇特矿物。

而嫦娥六号现已顺利着陆在著名的艾特肯盆地,那里有望成为首个揭开月球形成之谜的关键场所。

获取月背样本将是本次任务的重中之重,相较于地月正面,月背可谓"处女地"。

因而,嫦娥六号将在艾特肯盆地采集,慢慢揭开月幔演化的奥秘。

除了解开月球起源之谜,嫦娥六号携带的载荷仪器也将对月球水源分布展开探测。

科学家长期关注的一个谜团是月壤中是否存在固态水,以及如何形成的,一旦发现月球水的踪迹,将为未来的月球资源利用带来曙光。

此外,还有科学家猜测月壤中可能含有稀缺资源如氦-3等,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就在中国科学家为这一切做着准备之时,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次任务却引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乃至某些"猜忌"心理。

作为登月先驱,美国对中国开启全球首次月背探测任务自然是"半羡半嫉"。

早在2024年年初,美国便先后尝试了两次"阿尔忒弥斯"计划下的登月行动,均告失利。

其先行者"游隼一号"携带小型车辆着陆月面后便无法与地面取得联系,随后的"奥德修斯"号更是在落陆过程中发生爆炸。

两次尝试的相继失利,已让美方的"重返月球"梦想蒙上了阴影,在这一背景下,听闻中国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美国航天界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某些媒体甚至开始质疑,既然中国已能在月背进行探测,那么美国当年宣称登上过月球的证据是否存在造假可能?

3

比如,著名的"月球清单"列举了大量美国宇航员留在月面的"遗迹",从行走过的轨迹、排泄物到各种工具。

面对中国取得的新成就,美国开始有意无意地放风称,月球资源应该属于全人类共享,包括航天探测成果也应向其他国家开放。

不过这番言论背后的用意却也昭然若揭——美国早已在航天领域被拉下了"王者"宝座,其自身提出的各种月球项目计划胎死腹中,如今只能寄希望于中国愿意分享探测成果了。

然而,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分享探测成果时,中国航天官方并没有做出全盘肯定的回答。

航天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月球作为全人类的财富理应得到共享,但具体分享情况和内容还需要"考虑"。

可见我国在这一问题上抱有理性态度和开放精神,但也没有全盘照单"卖国"的打算。

此番措辞除了向世界传递大国形象,同时也不啻于给美国等国家泼了一盆冷水。

毕竟谁都清楚,掌握并不分享、独享垄断才是美西方国家常用伎俩,如今轮到中国后发先至,美方才临时提出合作愿景,显然缺乏诚意和信服力。

不过无论美方抱有何种"野心",中方都决心凭借科学家们的专业和航天员的英勇,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嫦娥六号探测工作,直至最终圆满完成历史使命。

随着采样装置的成功部署,珍贵的月壤样本必将很快被运送回地球。

届时,这批处女地区的矿物标本料将为人类对月球的理解带来崭新启示,助力解开月球形成和演化的重重谜团。

4

而且,像氦-3这样的战略稀缺资源一旦被证实在月壤中存在,谁掌握了它,将来就能主导未来航天、航空乃至武器制造领域。

无疑,中国拥有月壤成果后是否愿意主动向外开放,将直接关乎美西方国家在未来月球资源开发竞赛中的前景。

因此,即便先前言辞强硬,但我国依然秉持开放包容的航天理念,主张将月球视为全人类共享的宝库,推动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月球殊荣。

事实上,美国一方面叫嚣要求"共享",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航天事业是否曾登月存有质疑,这种"吃着碗里的,还打翻碗"的行为实在有悖基本的国际礼仪。

可以说,中国航天人凭借嫦娥六号登月背面的伟大成就,以实际行动有力回击了美国等国家的无谓猜忌。

一旦分析测定出月壤样本的成分含量,不仅能让科学家们对月球起源有更精准的认知,更有望揭开美国当年"登月造假"的谜团。

届时,美方吹嘘留在月面的种种"遗迹",都将成为世人检验的谜底。

结语

总之,嫦娥六号登月背面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全球瞩目,中国航天人正用顽强努力,向世界证明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已经处于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

而月壤样本一旦被取回地球,不仅将实现科学重大突破,更将给中国在未来月球资源开发竞赛中带来先机。

参考文献

环球时报——2024-06-03《嫦娥六号月背着陆引全球关注》

江苏省科协——2024-06-03《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古老的月球背面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中国科学报——2024-06-03《开启首次月背“挖宝”,嫦娥六号“含科量”有多高》

0 阅读:227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