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明白,孩子被欺负后的最好还击方法,就是把事情“闹大”

如波谈育儿 2024-05-29 02:13:11

文/兰妈谈育儿

和一位妈妈聊起孩子受欺负的话题时

她表示,孩子受欺负后家长有四个做法是错误的

第一,让孩子打回去,如果孩子真的有勇气还手,那就不会受欺负了,如果打赢了会学会暴力解决问题,如果打输了会受伤、心理阴影也会更重

第二,息事宁人态度,总感觉“算了吧,对方也是孩子”,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只会容易让孩子一昧忍让、成为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第三,告诉老师、找对方家长,多数情况下,霸凌别人的孩子都存在心理、和家庭教育问题,找老师和家长也治标不治本,孩子之间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第四,责怪孩子没出息、总是被欺负,这种情况下孩子只会越来越委屈害怕,最后被欺负了直接不敢告诉家长,心理问题会越来越重、甚至很容易发展成抑郁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都有些抓耳挠腮了,如果打不能打,还不能示弱息事宁人,更不能找老师,那究竟该怎么办呢

其实呀,这里边的根本问题,就是家长未意识到培养孩子反霸凌意识的重要性

当孩子没有具备反霸凌能力时,他们遇到问题自然就会表现出弱势一面,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会受到威胁的软柿子形象

记得之前刷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位爸爸告诉她受欺负的女儿:如果下次再被欺负了,你就告诉对方“你欺负我,我爸爸就去欺负你爸爸”

若仔细回味这句话,就会发现这种把事情“闹大”的处理方法,才是孩子被欺负后的最好还击方式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时,把事情“闹大”往往更容易消弱对方气势:

01

被骂时

重复对方的话

之前,目睹了两个老太太吵架

老太太A和老太太B,一起在超市抢特价商品,两个人同时看上了一双拖鞋

她们互不相让,为了得到仅有的特价商品,也是各自发挥洪荒之力争夺

老太太A骂老太太B不要脸,那么大年纪了,还跟她这个身体差的人抢东西,要是待会头晕有个什么,那可是要负责的

老太太B听后,不嫌事大,直接当场重复对方的话:

“不要脸是吧,头晕要倒了是吧”

“哎呦,我的头也好晕,我看我们俩就是半斤八两,谁也好不到哪去,指不定谁为谁负责呢”

一听这话,本来气势嚣张的老太太A就没那么大脾性了

想了想,又开口说:“不就是双拖鞋吗?能贵多少,至于争个你死我活吗,你喜欢贪便宜你就拿去吧,我还不要了”

最后,老太太A扬长而去,老太太B也没有买下拖鞋,而是在众人的围观下选择了其它拖鞋

那种情况下可能有很多人就不能理解了,明明当初为了一双特价鞋争得面红耳赤,现在有一方主动放弃了,另一方反而又不愿意再要了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动机作为牵引,就像饿了的时候需要吃饭,发工资了就想出去购物

可这个动机一旦能轻而易举得到了,似乎又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孩子被欺负、被骂了也一样,正确的反击方法应该是大大方方地接受

我们可以直接问对方:“你为什么骂我”

也可以重复对方的话:“你刚才说什么,好像说什么不要脸”

俗话说得好:“干坏事儿的,不愿意背上恶人称号”,一个霸凌别人的孩子也是一样

而孩子被骂之后,最好的反击方式也是重复对方的话

不需要做太多,只需要把污言秽语大大方方地重复出来,让更多人知晓这件事后,灰头土脸的就自然而然是理亏那个人了

02

被打时

说软话办最硬事

有句话说得好:“公道自在人心”,群众力量也是无穷无尽的

像前段时间某大巴车事件的妈妈发声一样,消息被一而再打压的情况下,还能冲上热榜、出现在更多人的手机里,这无疑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团结力量

还有安全意识里,遇到危险就朝着人多的地方跑,这也是集人多力量达到护己的一种手段

有这样一位霸气的父亲,得知自己儿子被初三学生堵在厕所要烟时

他直接带上喇叭、买上烟去校门口喊话说:“初三的学生,给你班里抽烟的那个孩子说一声,你堵厕所要烟的那个初一孩子,说35的不行,还要45的,我今天把烟都买来了,让他出来拿”

随后,爸爸还不嫌事大地把烟交给校长,然后叮嘱说:“校长,你把这烟给他,下星期我再给他买,只要别打我孩子就行了,就是这点钱的事”

这一事迹被发到网上后很快就冲上热搜,很多家长也直呼“此招高明”

有人说,这简直是熟读三国,这种阳谋不接都不行,不止学生无路可走,整个学校的管理层都无路可走了

有人说,这招好,一招通杀,简直是说最软的话、办最硬的事

还有人说,这就是有爸爸撑腰的感觉,经历一次后,还有谁敢再骑在孩子身上欺负呢

总而言之,解读这位爸爸的行为,大部分家长都直呼:太给力了

这也是现实版的反霸凌教材

正如孩子被欺负后,为什么不直接找到学校,而是在校门口张扬地把劣迹示于人前一样

有些事有些人,你找到学校老师、或者校长得到的只是一时惩罚,或许过后还会遭到更严重的报复

这个时候说最软的话、办最硬的事,就是绝佳的反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示弱不能私底下柔弱,而是像例子里的爸爸一样,别人要烟就买来烟,一句:“只要别打我孩子就行”更是点晴之笔

可以让被欺负的劣迹行为示于人前,也能激发有人撑腰、不容易被欺负的气场

而那些霸道的孩子,哪怕再无所事事、劣迹斑斑也会顾忌众人眼光,对自己的行为即便无人揭发,也会从内心产生收敛和抑制想法

这就是所谓的说最软的话、办最硬的事,说出去的是策略,收回来的也是公道

03

被刁难时

装傻充愣听不懂

喜欢霸凌、欺负别人的孩子,往往是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的双向结合

过度宠溺的孩子,会错误地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以至于在外边也希望呼风唤雨,所有人都该听他发号施令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在缺爱的环境中患得患失,自己没有尝过葡萄是什么味道,自然也不允许别人当他的面吃葡萄,嫉妒心理下就会做出很多霸凌的极端行为

单位有个老员工,都已经入职快十年时间了,一直都是独来独往

公司组织的活动不报名,同事之间的聚餐也不参加,私底下更是没什么交情可言

平时还总是顶着老员工的头衔经常对别人指手画脚,似乎别人都不如他,也似乎别人做什么都是错的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说他太自大,不容易相处

直到偶然接触几次才发现,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家里条件太好了”

每天到了下班的时间不管手里有活没活,从来不会多待一分钟

聊起升职这个话题时,也一脸淡然地说:“无所谓,我家里有十几套房”

这就是来自家庭的底气,不受琐事牵绊、也不担心丢了这份工作、以后该怎么办

而这种一开始就被高高在上挂起的人,家里条件好的过度宠溺,也导致他们吃不了苦、做事任意妄为的霸道心理

很多时候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情,也根本就不知道考虑他人能不能接受,以至于出现鹤立鸡群、但也孤独的情况

坚持已见、对别人指手画脚,也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得到认可,只是方法没用对

记得兰妈读小学的时候,有个班霸知道我是留守儿童,爸爸不在家、妈妈又早早去世了,每次都喜欢恃强凌弱

值日的时候故意在教室里扔纸片,还在书包里装石头、背后贴纸条捉弄人,有时候还堵在路上问我要零花钱

那个时候害怕,回到家就偷偷把爸爸留下的硬币带到学校

长大后,再次碰到这个班霸,没想到他反而主动谈起当年的事

还一脸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就是嫉妒你,同样都是留守儿童,老师表扬你、爷爷奶奶也经常夸你勤快、懂事,我就不服,忍不住想要刁难你”

而现在再想想过去的刁难,突然觉得是那么的幼稚无聊-欺负人的底层需求竟然是为了引起关注

如果从这个心理分析,那面对霸凌者就无需那么胆怯害怕,他们既然想引起关注,那就把这份关注抛还给他们

像以前看《延禧攻略》时,总觉得璎珞装疯卖傻骗高贵妃那段是小聪明,现在想想才发现是大智慧

当一个人想要刁难另一个人时,无非是这个人对他产生了威胁,敲打的目的也是为了证明他自己更优秀

这个时候聪明的反击就是“闹大”,假装看不见对方的刁难,再装傻充愣地把对方的所有行为分享给更多人

比如,对方故意往你身上泼水、挡你的路了,那就装傻对更多人说:“某某真好呀,直接挡着不让我走,还拿水往我身上泼,大概是看我衣服脏了,想要帮忙洗一下吧”

如此,心存刁难的人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就会收敛行为,也能从根本上避免二次伤害

那么,关于孩子被欺负后最好的还击方法,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24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