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最需要的“五种营养”,缺一种,就少一份幸福

如波谈育儿 2024-06-04 07:08:45

文/兰妈谈育儿

听一位亲戚说,他老家一个远房表亲的儿子,自从上中学后就沉迷游戏

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就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爷爷奶奶又没有什么文化,像日常的网购、支付什么的,几乎都是这个孙子一手操办的

也正因为如此,往游戏里充钱就更方便、简单了

短短的几天时间,爷爷奶奶省吃俭用的七、八万积蓄,就被败光了

身处外地的父母知道这件事情后,气得恨不得飞回来把孩子揍一顿

晚上打电话了解原因,儿子却告诉他们:

“哼,爷爷奶奶都没说我什么,你们凭什么一个劲儿骂我,再说了,班上好多同学玩游戏都有道具、皮肤,我也要有”

听到这里父母更气了,直接给老人打电话,希望老人能揪着这件事让孩子好好认个错

结果,老人却不想得罪孩子,有些难为情地回答说:

“我们隔辈人,怎么管,管严了孩子会不开心”

“这些年,孩子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买什么,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不能亏了孩子呀”

很明显,这就是家长爱孩子的错误方式

处处满足、事事迁就,看起来是给孩子的成长灌输营养,实则孩子真正需要的营养,并不是生活条件有多么好、能得到了多少东西

孩子最终能不能获取足够多的养分,应该是取决于他们的内心力量够不够

特别是以下五件事,就是孩子成长里最需要获取的养分:

01

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成长的底气,也决定着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

一向活泼开朗的小女儿,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

我跟她说话不理人,问她什么也根本不回答

直到有一天晚上,就因为吃饭太慢的原因,我批评了几句她就委屈巴巴地哭开了

刚开始我还指责她不该玻璃心,这么点小事就承受不了,以后还能做得成什么事

结果,女儿像是确信了什么、直接顶着哭红的双眼问我:“妈妈你是不是讨厌我,觉得我老给你找麻烦”

我很不解,不明白小小年纪为何有这样的想法

了解后才知道,这一切竟然是“玩笑话”的缘故

兰妈小姨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自己能生一个女儿

可天不遂人愿,一连三胎都是男孩,每次看到别人家女儿时也羡慕不已,常常说一些“想领回家”之类的玩笑话

小女儿就是如此

从小生得伶俐可爱,再加上小嘴巴很甜的原因,小姨每次见面都开玩笑说:“你妈妈每天那么忙,辅导姐姐学习还要工作挣钱,哪有时间管你啊,要不跟我回家,做姨婆的孩子好不好”

女儿很抵触,一直说“不行不行”

小姨也继续开玩笑说:“你不听话,赶明你妈妈就不要你了”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我连忙打电话要求小姨解释清楚,或许这个动作会让她觉得“玩笑而已,不值得一提”,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特别是“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无疑是天塌了一般,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无可估量

如果说教育是父母伴随孩子终身大事,那第一个要点就是给足孩子安全感

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守护好孩子的安全感

坚决抵制玩笑话伤到孩子的同时,也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说攀比、刺激孩子的话

02

存在感

在孩子心中最依赖的人莫过于父母,父母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就如看待他们自己

有这样一个爸爸

她女儿每次睡觉都要抱着一只玩偶熊,就连出门走在路上也要熊不离手

可有次大包小箱回奶奶家时,女孩不小心把玩偶熊落在班车上了

等发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小时,女孩也一脸茫然和无措

看着嘴巴瘪起来、又红了眼眶的女儿,爸爸没批评,而是冷静地抱着孩子说:

“别着急,我知道这个玩偶熊对你很重要,我们现在联系班车司机,拜托他把玩具熊找个位置放好”

随后,爸爸又带女儿搭出租车去追班车,光是打车费就多花了一百多

从发现玩偶熊丢失、再到寻找这个过程,爸爸从未有过一句责备话,他也没有敷衍了事地说:“丢了,就再买一个”

回家后,奶奶得知专门打车去找玩具,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他觉得爸爸跟着孩子一起胡闹,那玩具熊本身就旧了,有打车的钱,就能直接买个新的了

爸爸听后,又耐着性子劝奶奶说:“世间万物都有感情,这个玩偶熊从小就相伴着,那点打车费找回的,可是孩子的心灵寄托”

是呀,这就是成长需要的第二大养分:是重视感受、也是存在感

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和底气,孩子越难过、无助、和迷茫时,父母越要懂得维护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

只要珍视这份情感需求,孩子才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也能敞开心扉去向爸爸妈妈分享珍视的所有

03

成就感

养娃的路上永远不要低估了语言的力量,想要培养出优秀、自信、还积极的孩子,那就多说一些能体现孩子成就感的话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位妈妈特别害怕狗叫声

每次回家的时候,隔壁村邻居家的几只大狗就“汪汪汪”地叫个没完

因为害怕,她每次都走在丈夫的后面,丈夫也紧紧地牵着她的手一路安抚着

后来,丈夫被调到更远的地方工作了

妈妈就跟儿子一起回家,每次路过那条街的时候狗叫声都很大

有时候主人出门制止,有时候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虽然儿子也害怕得直哆嗦,可每次都把妈妈护在身后

妈妈看到被儿子护着的一幕,每次也骄傲地对街坊邻居说:“有儿子护着就是不一样,现在再走那条路,狗叫声就没那么害怕了”

儿子听到后,胆量也渐渐变得更强大一些

每次脏话、累活、还有危险的活儿,都把妈妈护在身后

一句:“有儿子在呢”,总是让妈妈心里暖洋洋的

这就是成就感,也是孩子成长里最需要的一种养分

你让孩子明白“有他就是不一样”,那孩子在这种成就感下就会觉得“我可以”、“我行”、“我还可以更好”…

04

幸福感

以前听人说:“培养出拥有幸福感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能耐”,还总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现在才悟明白,让孩子拥有幸福感,也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使命

有个朋友,她跟家里的关系不是很好,一直还特别惧怕父亲

听她回忆说,小时候父亲教她做算术题,因为嗓门一直很大、情绪一直很激动,她一直小心翼翼地端坐着,至于讲了什么压根就吓得没听进去

当父亲知道,讲了几遍的题还是一问三不知时,直接暴跳如雷地开始责骂说:

“怎么有你这么笨的人,早知道如此不中用,当初生下来就该直接丢掉”

“要是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出门别说我是你爸,我嫌丢人”

当时,情绪一激动,父亲还把铅笔扎进了他的手心

疼痛感袭来,朋友这个女儿自然也开始遭殃了,被父亲狠揍了一顿,也因此埋下了深深的阴影

而很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小娃娃也长成了大姑娘,她谈恋爱、结婚生子,直到有了自己的家庭

本以为离开那个让她感到窒息的家,就能不受曾经的阴影伤害,可很多年过去了,朋友突然发现她居然活成了父亲当年的样子

有一次,她儿子非要缠着一起玩儿时,不小心把新买的手机给摔烂了

本身就工作不顺利的情况下,她当时就臭骂孩子说:“早知道你这么调皮、不让人省心,当初就不该把你生下来”

随后,还生气地把孩子拎到门外面壁思过

等到时候再想起来这件事,她除了后悔,最大的感受就是后怕

原来,情绪这东西不光会传染,曾经受到的伤害还会延续到下一代

所以,我们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都取决于曾经被怎样对待的

想要孩子幸福,那就要让孩子在幸福感中成长,守护好孩子,也守护好了下一代…

05

仪式感

仪式感,和前面四者一样,都是孩子成长里不可缺少的养分,缺一种、就少一份幸福

而仪式感呢,就像是每一个节日的意义都不是在于礼物和红包一样

仪式感的存在,也是为了提醒我们珍视你爱的人、和被我们爱着的人

一直以来,家里面对仪式感都不是特别看重

像买花这件事,在孩子爸爸的眼里就是浪费,那个钱还不如买些吃的

买礼物也是一样,每次都会告诉你:“钱都在那,要什么自己去买不就行了”

后来,直男性格的他,终于开窍了

每年过生日的时候不是转账、送手机、就是买包包,每年的生日蛋糕也会如期而至

在这种仪式感下,女儿每次都想尽办法给我做礼物,有手工纸包包、贺卡、花环,还有用纸盒搭成的别墅、首饰盒

最关键的是,这丫头还信誓旦旦地说:“妈妈,你放心,等我长大了,我就给你买真的,让你住大别墅,每天还有背不完的包包”

我激动地抱着她,她满脸幸福地抱着我

这就是仪式感的所在意义

爸爸对妈妈的仪式感,孩子看着眼里、学在心里,也会以同样的仪式感爱妈妈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仪式感,也是一样,让孩子感受到被珍视的同时,他们的成长也会因为仪式感而增添色彩

那么,关于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养分,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1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