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会“即时反馈”这个技能后,女儿身上的游戏瘾就自动戒掉了

如波谈育儿 2024-05-31 02:09:39

文/兰妈谈育儿

游戏只玩一把就能让人上瘾,为什么学习天天学都不能形成主动、积极的好习惯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在游戏里发现了“即时反馈”这个技能后,我才意识到上瘾的秘诀就是懂得抓住人心的即时反馈

不久之前,为了阻止女儿玩游戏,我还使出十八般武艺各种阻止

包括没收手机、拔网线、加大作业量等

可结果呢,女儿却是越禁越想,常常趁着我没注意的时候偷偷玩手机

有好几次夜里,她把奶奶用旧的手机事先藏在枕头底下,等到大家都睡了,她才拿出来躲在被窝里偷玩

直到学校体检,女儿的视力下降太快后我才意识到不对劲

察觉到是偷玩手机的原因后,我更气急败坏地把手机当场摔坏了

那段时间,我和女儿的关系也一度陷入僵局,跟她说话不理人,也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得不可开交

面对叛逆难管的女儿,我还把矛盾指向爸爸

特别是有一次,爸爸把卸载多年的游戏突然又重新下载后,我就对着他大吵:“就是有你这么贪玩的爸爸,才会养出那么贪玩的女儿”

爸爸却满脸疲惫地告诉说:“我就是下载看看好不好玩,最近压力太大了,玩会游戏解解乏”

之后,就是一玩几个小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让他去取个快递,一连说了好几遍都没听到

生气的情况下,我索性不理他,随他玩个够

没想到,晚上的时候他却突然卸载了游戏,然后又告诉我:

“游戏太能让人上瘾了,每玩一局,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有一次总结反馈,胜利了会有奖励,失败了也想再挑战胜局,直到一局又一局…”

听完这些,我似乎发现了游戏容易让人上瘾的秘密

那就是每一局都有一个结论反馈,也被称为即时反馈

正是这个不断获取反馈的过程,恰恰是孩子越玩越上瘾、越玩越放不下的心理引诱

如果我们把这一特点用在学习上,会不会有什么出奇的变化呢?显然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自从把即时反馈用在学习上后,女儿的游戏瘾就自动戒掉了,对学习也越来越上心

那如何帮助孩子有效戒掉手机瘾呢?结合用在女儿身上的经验,兰妈建议尽量多从以下几方面即时反馈:

01

陪伴方面

承认忽略孩子的感受

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无外乎就是两个原因:

•游戏好玩、有吸引力

•孩子太孤单了

如果从这两个原因来看,沉迷游戏这件事情也并非无可代替

只要我们能满足吸引力、填补内心孤单,那手机瘾自然而然就戒掉了

当时,怒气冲冲把手机当面摔碎之后,我也后悔不该如此急躁

为了弥补,我把手头上的工作停了停,特意买了一些注水气球,然后邀请两个女儿到阳台玩水

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两个女儿都激动不已

小女儿放下最喜欢的玩具,第一个拉着我蹦蹦跳跳地往阳台走

大女儿也连忙放下手工剪纸,连鞋都来不及穿地往阳台狂奔

看着他们玩水时的欢快模样,再听着小女儿说:“太好玩了,这不比玩手机有趣多了呀”

那么一刻,我突然觉得愧对孩子,也意识到过去对孩子的陪伴缺失

趁着孩子们都开心的时候,我向她们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会多一些陪伴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的脸上多了笑容和温情,就连曾经一说话就要拌嘴的大女儿,也嘴甜地告诉我:“妈妈,你笑起来的模样真好看”

是呀,微笑才是我们修复亲子关系的重要标配,也是游戏外能填补孩子缺爱的心灵慰藉

想要孩子自动戒掉手机瘾,那首要的第一个即时反馈,就莫过于父母承认忽略孩子的感受了

从现在开始重新定义和孩子的关系,也不管孩子有没有手机瘾,都要主动问问:

“你觉得爸爸妈妈这个父母,当的合格吗”

“如果给你10分,你愿意给爸爸妈妈打几分”

“如果把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你愿意让爸爸妈妈加入你的圈子吗”

如此,在不断的即时反馈下,我们能准确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也能探知孩子对我们的依赖和信任程度

如果结合即时反馈,爸爸妈妈们再不停地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随着和孩子之间的合拍逐渐增多,孩子眼里自然而然就是父母那以爱为名的精彩、且富足世界搭建了

手机,自此也变得微不足道~

02

自信方面

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

一个孩子有没有自信,看看父母平时的评价就知道

亲戚家的一个孩子,是一个从小就有些性格内向的男孩,特别是遇见生人的时候几乎都不太敢打招呼

有一次,外婆带我去他们家里做客,男孩看起来就腼腆害羞

他母亲让他给我们打招呼,却涨红了脸,憋了好几分钟硬是没说出来一句话

那个时候,男孩妈妈脸上也明显有些挂不住了,连忙解释说:“这个臭小子,从小就口吃结巴,现在都这么大了,还笨得跟猪一样”

话音刚落,几个亲戚哈哈一笑

从那以后,男孩身上就总是背着“口吃、结巴、笨蛋、傻瓜”等标签,身边的一些伙伴也经常会拿这些标签打趣他

如今再问起近况时,他的母亲却一脸愁容

叹了叹气才告诉我们:

“这孩子天天不说话,就知道在屋里玩游戏,我们还说不得什么,要是把手机收走了,他能发疯地从家里冲出去,然后从四、五米高的台阶跳下去”

听完这番话,再探着脑袋往里屋看看,发现曾经的腼腆小男孩,正在一边抱着手机打游戏、一边和队员讲话

那一口一个:“快,我没血了,救救我”,一会又大声喊道:“守塔了,快快快”、“要是输了,看我待会怎么收拾你”…

从玩游戏的语言表达来看,完全没有口吃结巴,也没有内向的影子

可如果孩子把手机放下,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整个地低着头不敢看人,也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

整个人看起来就是怕人、胆小

刚开始的时候一直不能理解,直到男孩玩游戏时跟队友不断爆粗口,还拿出胜利者姿态不断指挥别人时,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我问他:“你这样不怕对方骂你吗”

他回答说:“都是网络,谁也不认识谁,大家只知道我游戏玩得好,愿意听我的”

听到这里我突然就明白了,其实这就是标签式影响

在熟人圈里不打招呼,被母亲贴上结巴、笨蛋称号,这是在毁灭孩子的自信与尊严

而网络圈里的游戏呢,被队员贴上厉害、崇拜称号,反而是黑暗里增长自信的一抹光

当孩子在现实世界找不到尊严、还有自信心时,她们自然就会前往虚拟世界找存在感了

所以,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瘾的第二个即时反馈,就是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即便是要贴标签,也要以积极、正能量为主

包括:“努力”、“积极”、“认真”、“勤快”,还有“聪明”、“厉害”、“有进步”等等

03

学习方面

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的重要一步,就是先让他们在这件事情中体会到成就感

曾经,即便是戒掉了手机瘾,女儿对学习也爱答不理

特别是生性贪玩的大女儿,简直是不喊不动、喊了也敷衍了事的行事作风

直到每次批评大女儿不好好学习,表扬小女儿主动找我学习,才慢慢发现真相

相比于大女儿的处处需要催促,小女儿则显得积极自律一些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都要到房间练习几页字帖,也会主动拿书过来对我说:“妈妈,你教我读书”

特别是朗读的过程中也认真地咬文嚼字,整个态度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积极认真

也正因为如此,在学习方面的评价我总是把耐心和鼓励都留给了小女儿

读不好书时,我会安慰她:“别着急,慢慢来”

写不好字时,我也会鼓励她:“最近这段时间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再看看旁边快要气得冒烟的大女儿,我陷入了沉思

特别是大女儿有次还哭着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学到的东西总是从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

看着她如此沮丧、烦躁,我突然想明白了

其实,孩子并非没有学习态度,而是缺乏稳定的学习信心

当我们带着这一点,再重新去看待孩子时,会发现其实他们身上进步的地方也是蛮多的

就拿以前的起床气来说,每次喊了不起床还磨蹭敷衍时,我都气急败坏,恨不得把孩子身上的所有缺点都数落个遍

直到我换一种方式,拉着睡眼朦胧的女儿开始鼓励说:

“哎呦,眼睛还睁不开吧,可是你最近表现得真的很棒哦,特别是昨天第一次起床那么早,也有充足时间给你梳漂亮的头发”

于是,女儿那一向不服催的性格,突然就变得积极主动,还赶紧催着说:“妈妈快点,我要梳漂亮的头发,还要早一点到学校”

学习方面也是如此,自从改掉催促,把目光放在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进步上后,两个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就是即时反馈的作用

每一次鼓励表扬,对孩子来说都是当前行为、和能力上的认可,在看得见的希望里成长,也如游戏里抓住人心的“由简而难”,让孩子带着挑战性的希望成长

如此,孩子就能有期盼、有信心、有目标,同样也能习惯性地开启上瘾和责任意识

那么,关于“即时反馈”能提升孩子学习效率这件事情,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0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