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骂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童年伤疤是需要一辈子去治愈

如波谈育儿 2024-06-04 07:08:38

文/兰妈谈育儿

突然被一句话泪奔了:“原生家庭下没有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又怎么会成为幸福的人呢”

确实,小时候的经历会决定着你接下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个朋友,就是这样

她生在重男轻女的年代里,小时候想读书,被父亲大骂:“没出息的丫头片子一个,读什么书?迟早都是要嫁出去的”

为了向父亲证明:“丫头也不差”,她拼了命地提升自己,一边在家干农活,还一边努力学习

聪明如朋友,学习能力不错,长大后也颇有生意头脑,从路边摆摊卖水果,到后来开好几家连锁分店

她算是实现了当年“丫头也不差”的愿望,可内心的自卑感就是挥之不去

每次一看到父亲全身上下都不自在,仿佛多待一秒、下一秒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明明在父亲面前自卑得不行,又要好强地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直到累得精疲力尽还要继续爬起来努力

而自己在父亲面前没有得到的认可呢,也强加在她两个女儿身上,以至于自己本身就生活得疲惫情况下,还让两个女儿跟她一样,为了所谓的名声而不停地施加压力

直到孩子承受不了这种强势选择摆烂,朋友才意识到她错的有多离谱

与此同时,这种延续到下一代的痛苦教育,实际上都是受童年伤疤的影响

就像你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受现在的每一份生活体验影响一样,幸运的人有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是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那些经常在打骂下成长的孩子,后来也生活得自卑敏感,最关键的是他们的痛苦和伤害还会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特别是以下三件事,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很容易影响下一代:

01

脾气暴躁

有对夫妻吵架,每次妻子吵不过丈夫时,都怒气冲冲地说:“你这臭脾气,简直跟你母亲一个样,太自私霸道了”

丈夫不服气,觉得这样的媳妇太不孝顺了

每一次争吵过后,丈夫也心想着:“如果再有不敬的情况,就直接把她休了,再重新找一个孝顺的媳妇”

果然,隔三差五的争吵,让那段婚姻很快走向了尽头

男人离婚后再娶,可没过多久俩口子吵架时,新媳妇还是说出那句话,还愤愤不平地说着“后悔跟你结婚”的话

等到第二、第三段婚姻也结束后,他又找到媒婆帮忙说媒

可媒婆却告诉他:“现在十里八村都知道你有个坏脾气,家里还有个难伺候的老太太,就你们这代代相传的暴躁脾气,现在还有哪家大妹子愿意跟你结婚过日子呀”

听到那里,男子露出了后悔的表情

沉默了一会儿,又吐露心声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脾气,每次一看到老母亲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我除了为难,还有控制不住的脾气,本来想着要好好说话的,可情绪一上来,什么好话都成了伤人的恶语”

“看来,坏脾气真的会遗传呀”

其实,与其说遗传,倒不如说情绪具有传染性会更贴切一些

正如例子中控制不住情绪的男子一样,在母亲那里受了气、有了情绪,就会忍不住发泄在妻子身上

妻子呢,紧接着就会因为委屈也失了平静,不是夫妻俩吵得不可开交,就是把情绪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而这个人,往往还是身边最亲近的人,可能是孩子、是父母、还可能是闺蜜朋友

但不管是谁,暴躁的情绪都会让自己身边最爱的人受到无辜伤害

特别是爱之深、责之切的孩子,童年的伤疤不仅需要一生治愈,曾经的伤害还会因为情绪而影响到下一代

不希望坏脾气代代相传,那从现在开始教育孩子之前,父母就要率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02

语言模仿

看到过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活成和妈妈相反的样子,却还是成为了当年最讨厌的模样”

我也认真思考过这个话题,直到了解博主的经历后才算明白

听这个博主说,她从小生活在语言、和情绪暴力并存的家庭

父母吵架时,爸爸当着她的面殴打妈妈,妈妈委屈地摔东西、用头撞墙,还说很多恶骂一大家子的话,包括站在旁边无辜的博主

其中,最让博主无法释怀的,就是妈妈那不断质问的话:

“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为什么要嫁到这里,为什么要生下你这个拖油瓶”

“如果不是为了你,我现在早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现在想想,我的所有不幸都是从你开始的”

“早知道如此,当初把你生下来的时候还不如直接掐死”

也就是因为这些话,博主从小就自卑、懦弱、还不擅长表达,每次遇到问题就喜欢往别人身上推,明明已经完成得够不错了,还总是觉得自己很差劲、做得不够好

结婚后也是一样,总是生活的纠结不安

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好妈妈,可每次一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经常情绪失控

当时,脑子里对孩子说出的话,也都是博主母亲曾经对她说的话

像什么“白眼狼”、“拖油瓶”、“后悔生下你”之类的话,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不受控制地脱口而出

等到事后冷静下来,又会因为那些话后悔不已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潜意识模仿,也是为什么有些原生家庭伤害会代代相传的原因

就像博主的母亲,因为情绪失控对博主说很多指责、质问的抱怨话,即便是事情过后,母亲态度变好了,可曾经语言带来的伤害并没有消失

它们只不过是被隐藏在心里的某个地方,等到类似的情节再次出现时,曾经受过伤害的记忆就会清晰可见

这也就解释了博主明明很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却总是不受控制地成为当年最讨厌的模样

若曾经的伤害一直没有得到过回应、和修复,那这份黑暗情绪早晚都需要一个情绪宣泄口,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而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高级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不管如何,先父母、后孩子,父母的行为举止、语言表达也会直接影响孩子接下来的表现

03

控制欲强

注意观察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例子,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而这个人,往往还是造成脾气、和语言代代相传的源头

有个做卤菜生意的老板,他们一家人都是外地的,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就在店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刚好成了我的对门邻居

邻居有个12岁儿子,但他们一家人的感情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好

妈妈每次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都暴跳如雷,生气地把教育孩子的担子扔给爸爸

爸爸呢,也不怎么会教育孩子,上来就数落批评

有天晚上,就因为在同学家玩得比较晚才回家,爸爸一时气不过就对着孩子的脸甩了几巴掌

还警告说:“下次再回家那么晚,就不要再回来了”

孩子也是硬脾气,爸爸说完他就扭头冲出家门,然后消失在漆黑的夜里

看到儿子在他面前失踪了,邻居这个当爸爸的也是后悔加着急,连忙呼唤房间里的妈妈一起出去找娃

后来,还是因为太晚孩子无处可归的原因,才在一家商铺前发现了坐在台阶上的身影

而男孩之所以如此叛逆,原因正是父母那超强的控制欲

生活上,吃什么、喝什么,又或者吃多少、喝多少,那全部都是由父母说了算,原因是为了健康考虑

学习上也是一样,每天都有写不完的额外作业,背不完的课文、和单词

如果抱怨几句,那迎来的就是“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的大道理连篇

总而言之,在邻居夫妇的教育概念里:“孩子还小,就必须要听父母的话才不会走弯路”

问起为什么会有如此认知时,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以前老一辈父母不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吗”

可见,原生家庭的控制欲是会代代相传的,一代又一代的伤害,所瞄准的也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若静下来仔细想想,其实这又何必呢

明明我们那么爱孩子,明明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为什么要让这份简单又纯粹的爱变得那么复杂呢

所以,爱孩子就要明确地把爱表达出来,收一收脾气,做好语言榜样,还要控制好自己当家长的身份,不要事事对孩子掌控

如果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孩子好好相处,那就试着卸下当家长的重担吧

从现在开始,多看一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和进步的地方,也多尊重孩子的决定,随着平等而和谐的共处关系下,原生家庭的伤害才能免受情绪困扰

有句话说:“放过自己,放过孩子”,只有让心跟着平静下来,一切才会变得美好而和谐

那么,关于原生家庭的伤害可能会代代相传这件事情,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1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