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之战:袁崇焕凭什么以一万守军抵挡住努尔哈赤十万大军的进攻

太宗悦史 2024-06-21 16:49:47

由于清朝的发源地在辽东,辽东在明朝末年可谓是众星璀璨,无数有能力的将领就是起源于辽东,而袁崇焕就是其中的一位。

崇祯元年,袁崇焕被崇祯提拔为蓟辽督师。要知道,蓟辽督师可是辽东的一把手,可见其能力之强悍。

但无论是哪一位优秀的将领,都会有一场成名之战,而他的成名之战,就是宁远之战。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军抵达宁远,但是却并没有对宁远发起进攻,而是将一封信送到宁远城内,这封信当然是劝降信。

因为他知道宁远的守将袁崇焕没有拒绝的理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敢拒绝就是一个死。

宁远的城内只有一万守军,而他有十万大军,况且宁远不可能有任何的援兵。

要知道,在此之前,明军已经在宁远组建起一条防线,这条防线就是关宁防线,负责组建的就是清朝官方承认有他在,清朝未必能够入主中原的孙承宗,而宁远就是这条防线的头。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说没有援兵呢?因为孙承宗是东林党,而当时掌控朝廷的是魏忠贤,怎么可能会放过他?

不过,由于他曾经是朱由校的老师,后台太硬,只能利用言官对他不断地弹劾,将他弹到主动辞官回乡为止。

孙承宗已经不在辽东,但辽东总得需要一个人去镇守,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是兵部侍郎高第,魏忠贤用他,只是因为他是阉党。

但他可不愿意去,他有老婆,也有孩子,而当时朝廷一致认定,辽东就是一个地狱,去那里当官必死无疑。

因为努尔哈赤时不时的就过来打,而明朝又从来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打是肯定打不赢的,但要是敢弃城逃跑的话,将来朝廷追究责任也是一个死。

正是因此,高第不断的向魏忠贤磕头求饶,希望魏忠贤能够放过他,但是魏忠贤却下定决心要他去辽东,他没有办法,只能提起包袱去辽东。

到了辽东的他,做了什么呢?做了一件相当令人不齿的事情,仗还没开始打,他就下令撤退到山海关附近。

为什么这么做呢?方便逃跑,只有一个人拒绝执行命令,这一个人就是袁崇焕,这也是为什么努尔哈赤那么的自信,连打都没开始打,就叫别人投降。

而袁崇焕的回答是什么呢?拒绝投降。既然你那么不识抬举,那就怪不得我。

对于努尔哈赤而言,宁远肯定是一触即溃,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年明朝十二万大军都不是他六万大军的对手,更何况现如今他在大军数量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关于袁崇焕这个名字,他从未听说过,倘若听说过的话,在劝降信上肯定会有袁崇焕这三个字,而不是压根不提。

对于这么一个无名小卒,有何可惧?

此时的他,绝对没有想到,他将丧命于这场战争。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清晨,努尔哈赤正式发起进攻,但是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下午都不见任何的进展,为什么呢?

因为努尔哈赤之前在战争上用的前奏,在这里根本不奏效。

努尔哈赤虽然有着骄兵悍将,但是他这个人却相当喜欢耍阴招。

就比如他向明朝宣战的抚顺战役,当时的他还没有与明朝决裂,因此,故意放出风声要与明朝做生意。明朝哪里想得到这是一个圈套,抚顺城门大开,迎接明朝的并不是商队,而是骑兵的屠刀。

还有沈阳战役,仗还没开始打,他就已经在城内安插一大堆的内奸,战一开始打,城内的明军不但要防守城外的后金军,还得防守城内的内奸,双管齐下,明军哪里受得住?

而袁崇焕还没有等他兵临城下就已经将城内的内奸铲除得干干净净,他是如何铲除的呢?要知道,内奸可不会承认自己是内奸。

因为内奸一般都是外来户,一家一户的查,肯定能够查的出来一大部分,那剩下的一小部分呢?袁崇焕叫民兵在城内驻守,但凡敢冒头的,一律赶尽杀绝。

这样一来,就有效避免内外夹攻的风险。

难道这已经够了吗?肯定不够。

要知道,最大的威胁永远都是城外的十万大军,而对此袁崇焕也有针对性的办法,那就是直接用红衣大炮轰炸。

原本努尔哈赤的攻城招式是将弓箭手藏在牛皮车的后面,推着牛皮车缓慢前进,而这个时候明朝的弓箭手根本射不了后金的弓箭手。

因为牛皮车可是有五六层牛皮当防护甲,弓箭怎么可能射的进来?而后金的弓箭手则趁着这个机会,抬起头,将弓箭射出去。

但面对红衣大炮,这一套根本不管用,为什么呢?要知道,牛皮车挡得住弓箭,可挡不住大炮,一个大炮轰过来,当场上天,而当时宁远整整有十门大炮。

难不成努尔哈赤就没有想到红衣大炮存在?的确没有想到。

因为红衣大炮在明朝总共也不过三十门(进口的),在这之前全部都在京城,倘若不是袁崇焕靠着孙承宗这一层关系的话,这十门大炮他是搞不来的。

以后金军的数量,就算有大炮,后金军也能抵达宁远城下对宁远发起进攻,事实也是如此。

但对于到达宁远城下的后金军,袁崇焕也有办法对付,他是怎么对付的呢?

别人碰到这种情况,要么是扔石头,要么是扔排泄物,要么是扔木头,而袁崇焕呢?他直接扔燃烧瓶。

那可是明朝,怎么可能会出现燃烧瓶?的确不会出现燃烧瓶,但他的这个东西可以称作燃烧瓶。

他将棉被打开放在地上,同时铺上一层稻草以及一层火药,再卷起来点火,往后金军的身上扔。

这一扔可不得了,瞬间一大堆的火苗往后金军的身上扑来,而当时正值正月,后金军个个身穿棉衣,后果可想而知。

难不成袁崇焕仅仅只有这一招?不,他还有另一招,那就是将烧红的铁链挂在城墙上胡乱挥舞,但凡准备登城的后金军都疼得直接从登城梯上掉下去。

按道理来说,战争打到了下午,也应当停止,毕竟士兵也是人,也需要睡觉,但是努尔哈赤却命令夜战,为什么呢?

因为他努尔哈赤自从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未尝一败,可是现如今竟然要栽在一座孤城,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上,这口气怎么可能吞得下?

这场仗一直打到深夜,士兵实在是打不动,才宣布停止。

袁崇焕虽然坚持了一天,但是他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明天将会是他的忌日,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宁远的城体已经是这里缺一块,那里缺一块,更有甚者已经出现了窟窿,倘若不是零下的天气,恐怕城墙都能够直接倒塌。

而原本一万的守军到现如今已经剩下不到八千,就连袁崇焕本人的左手都负了伤。

既然失败如此明显,那为什么没有人逃跑呢?因为他们已经无路可逃。

袁崇焕已经通知高第,倘若有宁远的士兵逃回去的话,立刻处死。高第虽然不敢出兵援助袁崇焕,但是对于这种没有生命危险的事情,他还是能够答应的。

逃跑不行,那就投靠后金军,这一条路也行不通,当时的努尔哈赤正处在气头上,倘若出去投靠的话,说不定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刀,毕竟一肚子的气,没地方撒。

正月二十五日清晨,努尔哈赤再一次对宁远发起进攻,他相信这一次一定能够拿下宁远,不知道的是,拿下宁远对于他而言,将会是一场梦。

因为这一场仗还没有打到下午就已经宣告结束,为什么呢?因为红衣大炮一炮轰在一个黄色且带有龙图案的帐篷上面。

这一炮一轰下去,整个后金军直接溃散,全部往着那个帐篷前去,不到半天的时间,后金军就宣布撤退。

但至于那个帐篷里面是谁,现如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明朝说是努尔哈赤,清朝说不是努尔哈赤。

但有很大的可能是努尔哈赤,毕竟除了努尔哈赤,谁能够对战局起到这么大的影响?

更何况,努尔哈赤回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去世,更加佐证了这一种说法。

对于帐篷里面住的是谁,袁崇焕并不在意,他只知道后金军已经撤退,而他已经成为传奇,成为明朝首位击败努尔哈赤的将领,也使得后金不敢再小看明朝。

“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明史·袁崇焕列传》

因为当时所有人都认定他一定会失守,就连孙承宗也是这么认定,但谁都不曾想到,必败的战局会因为一发炮弹而扭转。

可以说,袁崇焕所有的努力都比不过这一发炮弹,倘若他知道发出这一发炮弹的是哪一个士兵的话,一定会对这个士兵大赐奖赏。

最后只想说,有的时候运气远远要比实力更加重要。

0 阅读:5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