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钱其琛副总理访美,为何气氛紧张?随后总参谋部开始大整顿

近现代史源 2024-06-05 22:28:42

2001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同志,按外交计划率团访美。然而我方在美国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美国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等人,与钱其琛会面时态度怪异,提出的问题也十分尖刻敏感、难以沟通。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外交被动,但钱其琛是很优秀的外交人才,从1988年便担任我国外交部长,后来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他很好地利用自身经验,化解了大部分困难。当时究竟出现了什么情况呢?

在钱其琛出访前不久,也就是2000年12月,时任我国国防部美大局局长的徐俊平大校,利用赴美活动的机会滞留不归,事实上是叛逃了。早在近10年之前,美国特情部门便试图与徐俊平取得联络,策反这名掌握重要情报的我方官员。徐俊平出身解放军总参二部,该部实际上就是我军总参谋部的核心情报部门。徐俊平在关键岗位工作多年,确实掌握着重要信息;而调到国防部后,他从事的正是对接美国方向的业务。

徐俊平与政府、军队高层领导人接触很多,美方企图从他这里,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不过徐俊平年轻且有前途,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空间很大,所以对于美国人的利诱,起初是一口拒绝的。但经过几次接触后,他发现美国人竟然不要实质性的军队机密、导弹部署等核心情报,而是希望通过徐俊平,掌握中国相关领导人的性格及决策特点。

这令徐俊平感到不解,他虽然做过多年情报工作,却搞不懂美国人在卖什么关子。但徐俊平判断,这些信息不涉及到核心问题,换取一些报酬似乎也是可以的。于是他开始与美国人交易,从此上了贼船。在取得联系和突破后,美国人又耍起了“美人计”,1998年后通过女色等手段,彻底绑住了徐俊平。此人越陷越深,开始按照美国人指定的“目标”,泄露领导人的决策特点及中国政府的核心政策,包括台湾问题、对美态度等。

2001年钱其琛为什么要访美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改善两国关系。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美的亲密期也基本结束;而在1999年,还发生了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中美之间剑拔弩张。其实美国人心里也没底:中国究竟是要采取强硬态度,还是以发展经济、稳固国际关系为先?通过徐俊平泄露的大量信息,他们似乎有了一定的判断,这在外交层面对我国是很不利的。后经查实,徐俊平在任时至少对美泄密60余次,共计送出300多份情报。美方为了消除徐俊平的顾虑,除提供物质利益外还给他办好了逃往美国的手续,提供住房等相关后勤保障。

其实在钱其琛率团访美前,我方已发现徐俊平叛逃,所以事先对这种外交被动也有预估。果不其然,美国人对钱副总理十分冷淡,提的问题攻击性很强,包括“中国向伊拉克军队提供光导设备”。这种信息,没有徐俊平提供情报美方是很难掌握的。钱其琛快速应对,指出这是民间公司所为、官方并不知情。不少相关的问题,就这样以模棱两可的方式搁置起来,匆匆结束。

但很显然,美国之行未能达到我们期望中的效果,双方会谈气氛空前紧张,不过是没有“撕破脸”而已。那时我国的军力、国力都远不像现在这么强,还是要优先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为此要采取适当隐忍的态度。但钱其琛副总理回国后,党政部门及军队内部马上开始严查相关问题,尤其是对总参谋部等关键中枢部门,进行了全面整顿。

那几年先后“出事”的姬胜德、徐俊平,都有很深的总参背景,若军队内掌握重要情报的人,转而直接从事泄密活动来满足私利,对国家的危害之大不言而喻。在组织的持续追查下,十余名涉嫌对外泄露情报的官员落马,并依法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基本消除了泄密隐患。至于2000年叛逃美国的徐俊平,至今下落不明。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6 阅读:12147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