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从1.01万到7201,锐减近30%,中职倒闭潮背后的“催化剂”

江海燕子课程 2024-03-15 06:20:04

根据2019年到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的报告显示:

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1.01万所,招生600.3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1.70%;

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9865所,招生627.56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1.73%;

202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7294所,招生488.9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35%;

202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7201所,招生484.7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33.8%。

短短4年间,中等职业学校(中职)从原来的1.01万所锐减到7201所,近30%的中职学校关停、倒闭。招生数逐年下降,远远未达到“5:5”的中考分流要求。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全国普通高中从2019年的1.40万所,稳定上升,至2022年,已经有1.50万所;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839.49万人,占总数的58%左右,至2022年,达到947.54万人,占总数的66%左右。

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是在完成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类别上,可细分为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类。

80、90年代,高校扩招前,中职对于初中毕业生而言,是很重要的继续教育渠道,也是踏入社会后的就业保障。

1998年,经济学家汤敏提出高校扩招建议,高考录取率从34%一路飙升至2021年的92.89%。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中职教育如鸡肋一般,再不受重视。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职普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随后,再次明确:“坚持中考普职分流,维持普职分流比例55分。”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

中职教育再次闯入所有人的眼中。

“健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机制、鼓励职业学校建立、扶持职业教育的教师配备”;

“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是一个层次教育,没有高下之分,都属于普通教育的类型”;

“打通中职学校升学的通道,让中职毕业的学生可以继续考专科、本科、甚至一直读到研究生”;

“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

以上种种,让人不禁感觉中职大力发展的“春天”到了!

吊诡的是——中职学校这几年,近30%倒闭、关停,招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少,所谓的“5:5”中考分流,却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俨然已经接近“3:7”比例了。

这其中,有些中职学校是主动进行的资源整合,打造更优质中职学校,但大多数是因为无法生存、难以发展、资金链断裂等经营管理原因被迫退出的。

各种背书、多项扶持,这几年中职发展的红利,不仅没有见效,反而形成“倒闭潮”,原因是什么呢?

根深蒂固的因素,积重难返:

一、教师资源严重缺乏。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教师需求不仅仅是公共课教师、理论专业课教师,还需要大量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而大部分的中职学校,连最基本的授课教师都极度缺乏,更不说双师型教师了。

2019年,中职学校专任教师还有84.29万人,到2022年,就只剩下71.83万人,减少了近13万的专任教师。

二、学生资源质量每况愈下。

中职学校入学学生是无门槛入学,没有竞争、没有筛选。现行的中考制度,实质不是分流,而是淘汰。所谓分流,是在同等条件下的双向选择。而中职学生是达不到联招分数线,成绩太差,被迫淘汰至中职学习。

这样的生源构成,天生就有一种压抑的学习氛围,整体上很难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哪怕有个别想要上进的孩子,也很难抵挡大环境的逐步侵蚀。

“没有榜样的学习”、“被淘汰的烙印”,让很多中职学生习惯性放弃和退缩,抬不起头,眼中无光。

“优质生源”进“普高”,“劣质生源”进“中职”的“分流”方式,就如同重点垄断学校掐尖招生一般,强校愈强,弱校愈弱,鸿沟越拉越大。

三、中职学校硬件条件堪忧。

中职学校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往往在硬件投入上比普通高中更多——实训场地、专业设备、操作器械,产教融合才能达到中职教育的实际效果。

国家这两年的大力“扶持”,是相对而言,相比以前而言,当放到中职与普高的大范围来看,对中职的各类“扶持”,还是杯水车薪。

更有甚者,某些地方,为迎合政策要求,将有限的资金放在多建中职学校上,堆砌数量,“重量不重质”,追求形式上的漂亮数据。一边是硬件极度缺乏的中职学校,一边是遍地开花的新建立的中职学校,“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错乱。

四、中职就业现状尴尬。

“所学无用,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中职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先进的、前沿的、接轨的知识及技能是高职和普通高校的授课内容。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都很困难,而中职毕业生在文凭上,技能水平上又都有天生缺陷,“毕业即失业”成常态,这是适龄劳动力资源极大的浪费。

教师、生源、硬件、就业,这四大要素直接决定学校在社会的竞争力。近30%的倒闭率就很好理解了。

其实,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招生数量。

从2019年的600.37万人,到2022年的484.78万人,中职入学生源数量足足减少了110多万,这对必须靠生源才能养活的学校来说,是致命的。

其实2019年到2020年,中职入学生源数量是在小幅增长的,2020年比2019年多了27.19万人,但2021年,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一下减少了近140万人,这是极不正常的,因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2021年倒闭了2571所中职学校。

生源数量的暴跌,与人口无关,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1786万,达到出生人口的最高数值,随后开始逐步下降,以此计算,至2032年左右,初中毕业生总量才会出现明显减少。

2021年,正是“中考分流”被反复强化的一年。

铺天盖地的“大有作为”、“前景辉煌”、“发展广阔”,让很多中职学校认为,到了加大投入的时候了,在土地、建筑、师资、实训等多项软硬件上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

这种投入需要及时回报,所依赖的就是不断增涨的入学生源数量,否则极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很可惜,“中考分流”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错误的给中职学校传递“生源增加”的信息,一方面却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鉴于中职学校长期形成的固有印象,在“中考分流”被强化的大环境下,更多的家长意识到——“绝对不能让孩子读中职”,千方百计的争取读普高。于是自2021年开始,入学中职的人数出现大逆转,家长们“用脚”给“中考分流”投了票。

大量中职学校倒闭潮的背后,起到“催化剂”作用的竟然是,本应给予中职学校大展宏图机会的“中考分流”,不得不说,是喜剧,也是悲剧。

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时,似乎分流不可避免,于是——

“怎么分”;

“什么时候分”;

“分了之后怎么办”——是应该思考清楚的问题。

这是对千万学子的负责,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殷殷期许和半生希望。

0 阅读:0

江海燕子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