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经典诗词十首,高远恬淡韵味悠远。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靖儿爱诗词 2024-06-25 05:23:02

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成为唐玄宗的三卫近侍,后因遭人轻视,入太学折节读书。二十七岁出任洛阳丞,军士中有倚恃宦官势力专横虐民的,被他扑打,治之以法,因而被迫辞职。后来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

他的诗风恬淡高远,多写山水田园,有一种宁静闲逸之美。语言简洁自然,不假雕饰,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物的清新质朴和生活中的闲情逸致。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同时,他的诗中也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平淡中见深意,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如《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幽静的画面,意境深远。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七绝,描写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首二句写春景,诗人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自己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即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然这种不平、郁闷之情并不尖锐,是恬淡且克制的。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赏析】《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概括了两人曾经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描写重逢情景。这首诗既有对欢聚、痛饮和欢笑的生动描绘,也有对环境、形貌和心思的细致刻画,全诗结构细密、情意曲折、韵致悠远,传神地叙写了诗人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的喜悦之情。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赏析】《简卢陟》是一首五言律诗,出自《全唐诗》。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反映出诗人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首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被理解的痛苦,对世人不理解、不赏识的遗憾和无奈;颔联展现出诗人的生活状况和艰难际遇;颈联描绘自然景色,色彩忽而明快起来;尾联敞亮而振拔,表达了诗人愿意以酒来慰藉旅途艰辛的豪情。这种豪情不仅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清新,诗意隽永,意味深长。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赏析】《寄李儋元锡》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首联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颔联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颈联中“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出其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诗人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幽情。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赏析】《寄全椒山中道士》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抒写秋风秋雨之夕,诗人怀念山中的一位道士,想携酒去安慰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寄托了其深挚的情愫和淡远的情趣。全诗语言简洁,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情味幽远。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赏析】《观田家》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律诗。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并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此诗语言平实,绝少雕饰,是诗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场上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抨击,客观真实地展示出田家生活的凄楚与悲哀。

《闲居寄端及重阳》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赏析】《闲居寄端及重阳》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一个晶莹剔透、远离红尘的世界;后两句说寂寞独处于此,生出了闲情逸致,甚至都不想回去。此诗以写景起,以议论结;诗中布下“雪满幽林”这样一幅图景,由此而生出情感,生出议论,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赏析】《闻雁》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有感而作。前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后二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诗中生动划刻出远飞的大雁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凄切古澹,颇具艺术感染力。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赏析】《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概括了两人曾经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描写重逢情景。这首诗既有对欢聚、痛饮和欢笑的生动描绘,也有对环境、形貌和心思的细致刻画,全诗结构细密、情意曲折、韵致悠远,传神地叙写了诗人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的喜悦之情。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赏析】《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诗人对友人元大的离别之情。首联写别离之“初发”;颔联写友人乘舟归去;颈联写期望重逢;尾联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人由离别之景联想到世事的难测,写得饶有情致,亦吐露了自己被罢官以后的心声。

总结

韦应物少年时的诗作刚健张扬,中晚年的作品则散淡冲和。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的存在,像昏暗萧条的诗坛上,照进一束微光。这束光,是盛唐的余光,虽然微弱,却一直倔强地亮着。他是中唐时期重要的诗人。

韦应物诗词风格对后世产生了诸多重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他对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使这一题材的诗作在表达自然之美和闲适之情上有了更多样的表现形式。

其二,其简洁自然的语言风格影响了后世诗人,让他们注重以朴素而真切的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其三,他诗作中蕴含的那种冲淡平和、宁静悠远的意境营造方式,也为后世所追崇,启发了后来者对生活细微之处和内心宁静世界的探索与表达。

其四,韦应物在诗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也促使后世诗人更加注重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深度,使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对外部世界的描绘,更深入到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韦应物的一生一直在不断地入仕,不断地归隐。入仕时他勤于政务,善于反思,又心怀百姓,不愿横征暴敛;然而他又对归隐山林的生活十分向往,写下了很多山水诗,并多次在诗文中表达了隐逸山林的愿望。因此他多次罢官闲居,是一个典型的吏隐诗人。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0 阅读:1

靖儿爱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