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小学生天才常见,进入初中后却少见?

飞翔小钰 2024-06-21 18:26:24

大多数晒孩子成绩的家长,集中于小学低年级,甚至更早,语数双百只是基本标配,各种英语奥数编程的培训成绩,无不显示这些孩子超出常人的实力,完全符合天才的评价标准。

但这种 天才表现的孩子实在太多,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的学区,这种比例远高于我们对于天才比例的认知,只能感叹一句现在的孩子真聪明,他会做奥数我都不会。

但如果对这些孩子做一个追踪,随着年纪增加,家长突然都不晒孩子了。到了初中会发现,有一半的学生,函数都听不懂不会用,几何证明不记忆模型就不会自主思维,而这些孩子在幼小阶段,课本难度根本不够用。

进入高中后,这种情况体现更为明显,尤其数理化超低成绩屡见不鲜,反而让人觉得其整体水平,不如以前的高中生。

大多数小学的天才,只是过度投入打造的假象,这个阶段只需要孩子投入一分力气,去学习一分难度的知识,剩下的九分力气是留有余力,建立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思维的习惯。

很多人对于低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有所误解,认为学习习惯是能够长时间学习,能够写工整的作业,但真正学习习惯是思考的习惯,是高效率的学习。

在应该花费一分力气的阶段,投入七八分的力气,确实会在成绩上有很好的表现,但这不是赢在起跑,而只是开局就冲刺。这种过度的精力投入,必然消耗孩子的兴趣,也限制孩子自主思维的空间,并由于超越年龄段高强度的学习,自然而然的降低学习效率。

0 阅读:4

飞翔小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