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声鼎沸到无人问津,这家桥北网红商场花期太短

左明右理 2024-05-15 15:32:39

一路走来,弘阳、金象、大洋都是人,万象汇没人啊!”

“刚开业人挤人,现在怎么空落落的?非周末桥头堡怎么灯也不亮?”

“万象汇是不是要黄了....”

当年以网红观景平台出圈的桥北万象汇,今年以来关于它“遇冷”的消息,接连不断,这座华润在南京的首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落寞?

整层几乎无人光顾

万象汇“网红观景台”凉了?

不知是天气还是其他原因,刚来到万象汇,一股凉意扑面而来。

走进原本应该人气最旺的负一层餐饮区,原本开在入口处的肯德基不见了,门头变成了一堵墙,从旁边的儿童游乐园向里望去,无人的大厅死气沉沉。

走了二三十米之远,两侧不少店铺不是正在招商,就是新店开业预告,直到快看见苏果city方才有路人出现。

即使是华润主打年轻人消费的新业态品牌苏果city,也难以吸引到什么人光临,现场除了个别工作人员外,无人挑选商品。

除了负一层人烟稀少外,三至顶楼的人气也是同样的情况,像下面这样大片闭店状态的商场环境,绝不是商场内的个别情况。

只有一二两层的奈雪、华为、优衣库等知名度较高的店面有些许顾客逗留。

当我们来到顶层观景台——也就是2021年成功出圈的长江大桥网红打卡点时,三年过去了,除了少数带孩子来玩的家长,以及屋内借按摩椅休息的中年人外,极少碰见年轻人。

有一说一,尽管人气萧条,但作为华润在南京的第一家自营商场,室内装修环境、氛围营造、卫生整洁等细节,还是维护得很不错,也能吸引到一批江北首店来此驻足。

后浪“推倒”前浪

大量人气被隔壁吸走

有一种说法是:万象汇的没落,跟旁边的金象城有很大关系。去完万象汇再去金象城,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

万象汇与金象城只隔一座大桥,两地步行仅需五分钟路程。相比万象汇空间的“逼仄”,金象城完全可以说是豁然开朗。

万象汇商业体量约10万方,金象城商业体量约14万方。乍一看两者差距不大,但实际上的区别远超你的想象。

看规模,万象汇只有一个10万方的“商业盒子”,而金象城是由10.5万方的商业综合体与3.5万方的开放式商业街区构成,商场前方更是有一片宽约50米,长约500米的广场。

光是外面的广场,就容纳了一座马术馆、滑板运动场、儿童游乐场、小吃摊与小游戏一条街等等。

商场内部,虽然逛街的人同样不多,但更大体量下,商场店铺开店率反而更高,鲜有大片门店关门的情况发生,且更容易引进知名度高的网红店,如五一开业的“南京烧烤排队王”大连老虎滩、蟹太太蟹黄拌饭等。

由于内部体量更大,商场内可提升的元素和设计就更加从容,甚至还有设置在顶层的金象艺术馆(尚未开业)。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对于带娃家长的吸引力,要远高于万象汇,从现场玩耍的人群就能看出来。

(金象城)

(万象汇)

谁“掐灭”了人气?

专家:城市与商业网点的脱节

但从商场运营和整体品牌引进的角度看,二者的差距并非天壤之别。那么晚一年开业的金象城,凭什么就能吸走了万象汇大量的人气与消费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体量差距,地段与环境的差异同样重要。

金象城背靠桥北改善小区朗诗红树林,对面还有江畔明珠广场、浦泰和天下、明发滨江新城等小区,还有明发一中、力小分校等学校,居民往来逛街十分便利。

旁边的万象汇呢?商场门口就是正在施工的11号线长江大桥北地铁站,将商场对外的出行通道隔绝大半。

加上长江大桥环岛式上桥口,不论是开车还是步行,到这里远没有金象城便利。

不过上述的情况都是表面。在南京商业地产商会智库专家成员苏晓晴看来,商业网点与城市规划的脱节,才是万象汇遇冷的根本原因。

苏晓晴认为,早年的桥北规划重视住宅开发,对于商业布局的规划与审视不足,往往将大片沿街地带开发成商铺,而忽略了商业体与住宅之间的配置联系。

“过去的城市开发,地产商往往站在卖房的自身利益角度看问题,没有长远考虑商业构建,造成后来商场地段的不合理。就比如今天金象城对于万象汇的影响,跟当年江北虹悦城对金盛田广场的影响非常像。”苏晓晴解释道。

在苏晓晴看来,万象汇最终的结局应当是成为一座社区商业中心。

若想跳出周边大商场的影响,要考虑强化商场的“家庭客厅”社交属性。“家门口的商场是家庭的日常延伸,要结合当地家庭消费特点和需求,迎合社交场景的构建。”

0 阅读:123

左明右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