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粤北小三线建设:韶关齿轮厂

高明野懂科技 2024-06-22 08:46:53

1960年,中苏关系全面破裂,两国剑拔弩张,苏军一度陈兵百万在中苏、中蒙边境。美国自从朝鲜战争失败后,将我们视为最主要的敌人,在我国周边的日本、南朝鲜、菲律宾等国修建十几个军事基地,并结成反华联盟,1964年8月正式介入越南战争,我国的南大门岌岌可危,就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毛主席在1964年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所谓的“三线”:一线为边疆和沿海,三线为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山西省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地区,具体包括川、黔、滇、陕、甘、宁、青,以及豫西、鄂西、湘西、冀西、粤北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二线在一线和三线之间。

三线建设示意图

1964年10月18日,广东省委向中南局提出:“关于广东国防工业和三线备战工作的请示报告”,很快得到中南局的批准,1964年底,广东的小三线建设拉开了序幕。韶关地处粤北,五岭山脉南麓,北江中上游地区,内联珠三角,外接湘赣,有广东的北大门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广东省的战略大后方,根据布局,广东的小三线重点建设局域在连县、连山、连南、阳山、乐昌。1965年下半年开始,广州、梅州、佛山等地的骨干工厂采取整体搬迁或分迁的方式来到韶关建厂,韶关齿轮厂就是其中的一个。

1966年1月,梅州齿轮厂响应毛主席“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一分为二,将部分生产车间和192名技术骨干北迁韶关建立韶关齿轮厂。韶关齿轮厂的厂址位于今天的武江区工业西路与移山路交叉口以西,占地面积200余亩。建厂之初,这里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建设者们住的是竹棚子大通铺,一个竹棚里面挤20多个人,竹棚四处漏风,遇到雨天,屋里的锅碗瓢分都会漂起来,然而最难克服的是蚊虫叮咬,粤北山区的蚊虫特别的毒,劳作一天的职工晚上还要与蚊虫战斗。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为了解决建设者们的吃饭问题,后勤部分有时候需要到临近的湖南、江西的市县协调。职工们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传统,自己开垦土地种植一些瓜果蔬菜,闲暇的时候还会去林桥河里面摸鱼打牙祭,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韶关齿轮厂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生产的奇迹。

金工车间全体职工合影(1966年)

1966年底,韶关齿轮厂建成投产,最初主要生产农机齿轮及部件,为省内的农机厂配套生产,这样的局面维持了十几年,80年代初,韶关齿轮厂经过多年的发展,厂区建设日益完善,建有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大礼堂、子弟学校、幼儿园、商店、澡堂、灯光球场等。

子弟学校旧址

对于韶关齿轮厂的命运转折点是1983年,1983年成为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配套工厂,1983年2月,承接到二汽东风军用变速箱的任务,这对于韶关齿轮厂是极大的挑战,因为对于汽车变速器没有任何生产经验、缺少机床和专业设备,韶关齿轮厂的职工们就自己研制,他们加班加点的刻苦攻关,终于完成了这款变速箱的研制,这款变速箱共由163个零部件组成,其中155个都是韶关齿轮厂生产的,定型产品的精度比二汽的要求等级还要高。1984年上半年为二汽共生产了40台3.5Y军用变速箱,用于东风步兵运兵车上,十月一,装备韶关齿轮厂变速箱的东风运兵车参加了天安门广场阅兵,这是韶关齿轮厂第一个高光时刻。

韶关齿轮厂职工与东风步兵运兵车合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90年代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迅猛发展,同时国外老牌汽车公司和配件公司对我国的市场冲击也很大,韶关齿轮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对产品实行了一系列升级,同时引进新技术,拥有各类设备600多台,当时主要的产品有:各类拖拉机、汽车齿轮、中型卡车变速箱、桥车后桥等,年生产齿轮30万件、变速箱2.5万台、后桥3万台,是当时广东最大的专业齿轮生产厂。

韶关齿轮厂生产车间

90年代中期以后,韶关齿轮厂的生产经营遇到瓶颈,效益开始每况俱下,1997年的总产值仅为6364万元,利润﹣2234万元。1998年6月13日,韶能集团接管了韶关齿轮厂,成立韶能集团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2006年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陆续离开老厂区,搬迁到位于粤北工业开发区的新厂区,如今的老厂区的大部分建筑已不再,但韶关人永远会记住工业路这颗“双子星”(另外一颗是工具厂)。

如今的生产车间

韶山齿轮齿旧址

1 阅读:452
评论列表
  • 2024-06-23 16:31

    韶关水轮机厂,韶关机铸厂,韶关纺织厂……多的是倒闭的厂。

  • 2024-06-23 12:02

    那时候的民风真的淳朴,人与人之间真的简单团结

高明野懂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