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粤北连州深山中的废弃兵工厂:国营东方红机械厂

高明野懂科技 2024-06-29 16:27:52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为了应对苏联和美国的军事威胁,1964年毛主席作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三线建设成为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国防建设,它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历时17年,有几百万工人、知识分子、几千上民工参与。当时我国的核心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东沿海地区,这些区域都处在敌人的直接威胁之下,为此三线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变我国的工业布局,在西南、西北山区建立稳固的战略大后方。所谓的三线,一线指的是边疆和沿海,三线为川、黔、滇、陕、甘、宁、青、豫西、鄂西、湘西、粤北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二线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

三线建设示意图

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广东省率先开展“小三线”建设。1964年下半年,广东省成立广东省国防工办,广东、佛山、梅州等地的骨干工厂陆续北迁,在韶关山区进行小三线建设,建设集中在连县、连山、连南、阳山、乐昌五县,具体布局有16个兵工厂、2个战备仓库、1个战备一员、一所档案库、一个领导机构,国营东方红机械厂就是其中的一个。

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爆发冲突,大战一触即发,三线建设掀起了第二次高潮。广东省国防工办决定在粤北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电子基地,基地成员工厂包括国营东方红机械厂(8532)、国营红权电器厂(8500)、国营先锋机械厂(8571)。1969年3月底,广州无线电元件二厂奉命北迁到韶关,成立国营东方红机械厂,厂址位于韶关地区连线东陂公社坳仔大队(今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坳仔村)的山沟里。1969年6月12日,国营东方红机械厂破土动工,军工代号8532,通讯地址为连县第16号信箱,因为是1969年6月开工建设,因此工程代号为696。

东方红机械厂旧址

国营东方红机械厂最初的建设非常艰苦,由于地处深山,所有的生产生活物资都需要从韶关、广州运输过来,遇到雨天,道路非常泥泞,导致物资很难及时的运到工地。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原则,厂房建设优先,职工们最开始住的是席棚子,喝的水就是附近山沟里的泉水。1970年前后,韶关的三线建设项目很多,最稀缺的就是水泥和钢筋,建设者们充分发挥智慧,一些非大跨度的建筑用竹筋代替钢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咬紧牙关,硬是在大山之中建立起一座电子工厂。

东方红机械厂车间

建成后的国营东方红机械厂主要生产半导体硅整流二极管、硅低频大功率管等,当时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骨干职工都来自广州,虽然韶关到广州只有不到300公里的距离,但当时的交通不便,因此职工每年只能回家一次,虽然厂区周围的景色非常好,但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厌倦了。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工会每周会安排播放一场电影,这成为职工们最快乐的时光,每当电影播放日,职工和家属们老早就会拿着板凳“抢占”最佳观影位置。

东方红机械厂旧址

70年代中期开始,东方红机械厂的订单开始减少,工厂的效益每况俱下,很多生产车间处于半停产状态。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国际形势发生改变,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1979年7月开始,各大部委、广东省掀起了在深圳布局企业的风潮,7月30日,广东省电子局决定将韶关的8500厂、8532厂、8571厂迁到深圳,合并成立深圳华强电子工业公司,从事电子装配业务,后来该厂改制为民营企业,也就是如今的华强集团。

东方红机械厂整体搬迁后,厂房被移交给地方,被一些民营小厂使用,东陂爆竹厂以前就在这里生产,后来成为开发地下河景区施工方的项目部。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已经残破不堪,逐渐被岁月所吞噬,桥还是那座桥,但早已物是人非......

0 阅读:1

高明野懂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