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最想看到的5个表现

博惠评健康 2024-06-20 16:02:34
说到癌症,一般多数人都是觉得肯定不可能治愈。这当然是不对的,我反复科普过,癌症并不是不能治愈,关键是要看是什么癌症,什么分期,要看具体情况,不能简单地说癌症都能治愈,也不能简单地说癌症都不能治愈。 早期癌症很多是有机会争取治愈的,比如早期乳腺癌,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肺癌,早期结肠癌等等。当然,仍要看具体情况,不是说所有的早期癌症都能治愈,有一定的概率,概率大小要看病理类型以及确切的分期,还有其他危险因素等。比如,同样是2期,乳腺癌和胰腺癌治愈率当然不一样,胰腺癌复发风险概率高,而乳腺癌复发风险较低。 晚期癌症多数难治愈,但也不等于都没有机会,要看病理类型,也就是看是什么癌症,那些生长快、对化疗等内科药物治疗较敏感的癌症在不治疗的情况下生存时间极短,但如果积极治疗,即便晚期,也仍有机会争取治愈或长期生存,比如侵袭性淋巴瘤,妊娠绒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儿童恶性肿瘤等,有相当部分是可能争取治愈的,不要轻言放弃。 什么才是真正的治愈? 理论上,严格意义上的治愈当然是肿瘤彻底从体内消灭了,而且一直不复发(直到他离开人世,人总是要死的,不可能一直活着)。那也就是说,要到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才能下最终的结论说他的癌症是不是治愈了。但这不利于医学研究,而且也不必要。癌症是不是治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一是“感觉不到肿瘤了”,即主观症状消失。 也就是说,病人主观上的症状表现要消失,比如没有疼痛了,没有咳嗽了,没有腹胀了....不是说他以后的生活不能有这些症状,而是说原先由他那个癌症引起的症状没有了,跟他这个癌症相关的症状要消失。癌症相关的症状消失,这是最基本的,否则不可能说治愈了。如果他还有某种症状,要去判断是不是癌症引起的,如果不是癌症引起的,而是其他原因,比如肺癌早期做了手术后,他有胃炎胃溃疡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不适症状,这个跟他原先的那个肺癌完全无关,不能说他还有症状,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二是“摸不到肿瘤了”,即客观体征没有了。 也就是查体通过视诊触诊听诊等发现的,比如看到和摸到包块,看到皮肤的黄染(黄疸),这些当然也都要消失。同样要注意的是,这是指他那个癌症有关的,如果他另有其他疾病引起的体征,比如一个乳期肺癌病人做了手术后,肿块已经看不到摸不到了,但她同时有皮下脂肪瘤,这完全跟乳腺癌无关的另一回事,不能认为她的乳腺癌病灶没有“消失”。当然,在随访过程中如果新发现皮下结节包块等,要去排除是不是乳腺癌皮下转移的可能。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病人治疗后会有一些并发症或后遗症,比如乳腺癌根治术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加上放疗导致这一侧的淋巴回流障碍导致上肢浮肿,有时经过处理也无法完全恢复,可能会一直存在,这不是癌症本身引起的,而是治疗相关的,不影响她的寿命,跟癌症本身也已经无关,但对生活质量有些影响(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那么这种当然不能认为肿瘤还存在。 三是“化验不到肿瘤了”,即各种相关的化验检查都降为正常了。 也就是说,所有跟他所患癌症有关的化验检查指标都要正常,特别是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比如,卵巢癌治疗后CA125要正常,结直肠癌治疗后CEA要降为正常。只要是跟他这个癌症有关的指标,都得降为正常。 但要注意,有时这些指标不是治疗后马上就降为正常,你得给它一定的时间,有个下降的过程,不要急,但必须最终要降为正常,而且不能时间太久,比如手术后都半年了肿瘤标志物还是很高,那不行。不过要注意,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升高不等于就一定是他这个癌症引起的,比如,一个乳腺癌病人诊断时CA153升高,治疗后降为正常,但他的CA724一直是稍升高一点,手术前,手术后随访一直是差不多的,没有明显变化,这种通过医生结合具体情况如果判断跟她的乳腺癌无关,那就不用担心,当然就不能认为他的标志物没有降为正常,没得癌症的人也可能某个肿瘤标志物一直稍高一点。 四是“查不到肿瘤了”,也即影像检查和内镜检查没有肿瘤了。 所谓影像检查,主要是指CT,磁共振等,也包括B超,普通X线,ECT,PET-CT等;所谓内镜检查,是指胃镜,肠镜,气管镜,鼻咽镜,阴道镜宫腔镜等。也就是说,这些检查都没有肿瘤存在的证据了。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于淋巴结病灶,并不强求一定要完全消失,只要大小降至1公分以下就可以,因为淋巴结正常也是有大小的,但又没有那么简单,超过1公分的淋巴结不一定就是淋巴结肿瘤性病灶,而1公分以下的淋巴结也可能是肿瘤性病灶,所以并不是完全以大小来论,要综合来分析判断。对于非淋巴结的病灶,则要求要消失。 还要注意,有时病灶尽管还有残留,但这个残留病灶已经没有活性,也就是这个病灶是死的,是病灶被化疗放疗等消灭后留下来的尸体,这种是没有关系的。问题是,怎么知道它有没有活性?医生要综合CT值等来分析,必要时一是要做PET-CT,二是有时也考虑做活检,三是可考虑密切随访复查,动态观察变化情况。听着是不是挺复杂的?是的,确实一般老百姓也不大可能弄得清楚,没关系,大致了解一下就可以,交给你信任的肿瘤专科医生就可以。 以上四点都是近期疗效指标,这是一个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癌症是不是治愈,最基本的前提当然必须得:主观症状没有了,客观体征没有了,化验检查指标正常了,影像和内镜检查没有肿瘤存在的证据了,当然这些都是指跟这个癌症有关的“指标”。 那是不是说满足以上条件就表示癌症治愈了呢?当然不是!为什么?因为还可能会复发,也就是肿瘤又长起来了。肿瘤都消失了,为什么还会又长起来?因为以上说的所谓“肿瘤消失了”,只是就现有的检查来说“看不到摸不到查不到”肿瘤了,不等于体内真的就彻底没有肿瘤微病灶或癌细胞了,目前还做不到可以检测到体内是不是真正彻底没有癌细胞了,即便是CTC(循环肿瘤细胞)也是有局限的。 所以,手术把肿瘤切掉了,化疗达到了“完全缓解(CR)”肿瘤消失了,这个时候还不能说癌症治愈了,这只是近期疗效,可以算是初战告捷,但并不是最终的胜利。接下来还有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长期随访复查没有复发。 五是长期随访复查没有复发。 理论上要随访到终生(去世的那一天)才能下最终的结论,但一开始前面说过,这对医学研究的效率太差了,而且也其实完全不必要,因为多数情况下,癌症经治疗后“消失”(体内没有肿瘤存在的证据),容易复发的时间是在前面两三年,之后复发风险就明显下降,而到五年后就很少有复发的,而十年后就基本极少有复发的,所以随访五年后如果没有复发,可以算是基本安全了,如果随访十年没有复发,就更没问题了,太低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随访五年甚或十年一直保持“无瘤”状态没有复发,这个时候可以说癌症治愈了。 最后需要纠结一个错误观点,也就是把带瘤长期生存也认为是治愈。带瘤生存,也就是说体内一直是有明确的肿瘤存在的证据,尽管肿瘤可能没有长大,但一直是存在的,没有消失,以后随时可能再长起来,这就肿瘤进展(肿瘤是指肿瘤本来就一直有,长大了或出现新的病灶),不叫肿瘤复发(复发是指从无到有,原来消失了,又出现了)。 带瘤生存,相当于说,前面那四个条件不符合,失去了基本的前提,体内还有明确的肿瘤,当然不算治愈,生存时间再长也不能叫治愈,随着医学发展进步,像现在有的癌症比如乳腺癌、肺腺癌晚期,有的病人可能带瘤生存五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你不能说他的癌症治愈了,只能说他的生存时间长。对于大多数晚期癌症来说,想要治愈可能不太现实,但随着越来越多抗肿瘤药物研发上市,可用药物多了,带瘤长期生存越来越成为可能,这也是将来的目标,早期可治愈,晚期可控制,就像高血压一样尽管不能治愈,但可以长期生存甚至不影响预期寿命,那也就不用管它是不是治愈了,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基础上长期生存。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努力吧。
2 阅读:278

博惠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