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的真相:不是害羞,而是害怕丢脸!

正坤智慧心理 2024-06-23 15:04:24

有很多朋友还不太了解社交恐惧,因此发现自己在社交上有一些问题,就怀疑自己患了社交恐惧症。

比如说性格害羞内向,在一些社交场合感觉很不自在,是不是就是社交恐惧啊;在一些社交场合中看到别人和他人都能开心交流,自己则紧张得完全找不到话题,因此也不敢主动和他人沟通,这是社交恐惧吗?平常怎么交流都好,一上台,面对的人多了,就说不出话了,这算社交恐惧吗?不想和他人接触,就想独自一人,人多的时候感觉特别烦,是社交恐惧吗?看到熟人就绕道走,不想打招呼应酬,是社交恐惧吗?走在路上不敢和路人的视线对视,与人对视总想躲闪,是社交恐惧吗?

要想准确判断是否是社交恐惧,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症状、频率、强度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个体是不是对社交和公开场合过度害怕和担忧,过度到什么程度呢?一般表现为紧张、出汗、脸红、手抖、口吃、恶心等等,迫切想要回避社交场合或逃离社交场合。

找不到话题是社交技巧的问题,厌烦人多的场合,想独自清静的原因更多,这都不能算是社交恐惧。

看到熟人绕道走,那要看绕多远了,绕个20米没关系,要是绕了2公里那就有问题了。不敢和他人视线对视,则有可能是社交恐惧,但是也要看程度,如果因为不敢与他人对视导致连家门都不敢出,那就属于社交恐惧了。

常见的社交恐惧症类型有赤面恐惧、口吃恐惧、视线恐惧、演讲恐惧、权威恐惧和异性恐惧等等。

赤面恐惧指在与他人交往中,特别容易脸红,当事人能感觉到自己的脸发烫发红,认为对方一定会注意并嘲讽自己。

口吃恐惧指在社交中紧张到说话结结巴巴,当事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口吃,害怕遭到别人嘲笑。

视线恐惧主要表现为不敢与别人的视线接触,为避开别人的目光,常常低着头,不敢看人,或者目光飘移不定,四处躲闪,避免让自己和别人对视。

演讲恐惧是特别害怕上台讲话,一上台脑子里就变得一片空白或混乱不堪,紧张到说不出话或语无伦次。

权威恐惧主要对老师、领导等权威人物感到恐惧,害怕遭到他们的严厉对待。

异性恐惧只在与异性接触时,紧张到局促不安,不知所云,手足无措,但是在与同性伙伴交往时完全正常。

前面所说的,也只是社交恐惧症的其中一些类型。大家想一想,有这么多社交恐惧的类型,到底都是在怕什么?

其实,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社交恐惧,都是怕丢脸。社恐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自己不满意。

在感到别人可能会看不起、嘲笑或异样的眼光之前,首先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接受不了自己身上某种所谓的缺陷,这也是为什么自卑的人和完美主义者容易出现社交恐惧。

有一些对特定社交场合存在恐惧的人,是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发生过让自己尴尬或丢脸的场面。

我曾经在全校的歌唱比赛中唱错词,到现在我也能清晰地回想起那时的场面。那时唱的是屠洪纲的《中国功夫》。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结果我把歌词唱成内练筋骨皮,外练一口气。当时引得满场观众哈哈大笑。有一个人还专门站起来对我大声喊“好功夫”。当时的我,羞得恨不得钻到地缝里。我也因为这件事情,多年都不敢参加舞台的表演。

直到我学习了心理学之后,通过不断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接纳,才慢慢地克服了这种恐惧心理。

现在的我,在舞台上表演或演讲还是会感到紧张。但是我已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特别害怕丢脸。我发现我已经不在乎它了,我也不会再因为这种丢脸的事情,陷入到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并且我还发现,只要我不在乎我那些丢脸的事,其实没有人在乎它。

一个人对自己接纳的程度越深,就越敢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强大而稳定后,就不会过多介意别人的看法。我就是我,我有我有优点,同样我也可能满身的缺点。我不会奢望所有人都喜欢我,所有人都认可我。无论我怎么去努力,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会看我不顺眼。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这个世界上连不喜欢钱的人都有,你还能比钞票吃香吗?

认知行为疗法对治疗社交恐惧特别有效,在前面我也讲过暴露疗法。它就属于行为疗法中的一种。

认知疗法同样的有效,因为社恐的人有很多非理性的认知。比如说觉得所有人都在关注自己;一旦出错,所有人都会嘲笑自己;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彻底完了。通过调整和改变这些非理性的想法,都能够有效的减轻社交恐惧。

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练习自我觉察和自我接纳。因为自我接纳可以让你更加的自尊和自信,并且还有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自我接纳,比如说低自尊、焦虑、抑郁等等。也就是说,做到了自我接纳,许多的心理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0 阅读:13

正坤智慧心理

简介:专注传播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