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绥芬河中俄边境战

山雁说过去 2024-05-31 13:58:32

民国十八年(1929年)九月上旬,为中东路权益之事,旧中国东北军,在中东路中继站--绥芬河,同苏联军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边境战,即当地群众所称的“民国十八年中俄边境战”

一、战事的酝酿

俄国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苏联政府,先后两次发表宣言,主张把沙俄在华提取的经理中东铁路的一切特权无条件地归还中国。但是由于中国当时军阀割据,统治集团矛盾重重,未能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把沙俄捷取的特权全部收回。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政府对归还中东路经理权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无条件变成了有条件。到中俄、奉俄条约签定时,苏方又坚持中俄“共同利用”的态度。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俄国人仍然把持着中东铁路的特权,这使我国人民极为反感。这期间,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在国民党蒋介石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操纵和迫使下,加紧了对俄斗争,企图在短时间内,驱逐苏联红党在华势力,彻底夺回中东铁路,致使东北军与苏联政府的矛盾日益紧张,愈演愈烈。

这种矛盾,在中东路沿线,特别是在与苏联接壤的绥芬河、满洲里等地,表现得尤为尖锐和突出。民国十八年(1929年)五月,东北军委任陆军中将赵芷香为绥宁(即绥芬河至宁安)镇守使。赵芷香从宁安来到绥芬河后,将司令部设在红花岭一带,并不断从内地调兵遣将,派部队在绥芬河以东铁路第三号洞、保府沟一带边境前沿筑构工事,加紧备战。与此同时,苏联军队也开始在边境前沿阵地加紧挖战壕、筑工事。

7月10日,东北奉天政府派军队武装占领了中东铁路,将中东路电报、电活机构收回,使全路通讯隔绝,并将苏联驻哈尔滨商务贸易公司、国家贸易公司、火油贸易公司、杂货公司等同时查封,令穆善诺夫局长、艾其穆特副局长立即交待路局事务,派副局长范其光兼代正局长,派白党俄人接收机务处、车务处;解散苏联职工联合会、青年共青团、妇女部、童子共产团;搜查苏联职员,逮捕200余人,连同局长副局长60余人,一-起经满洲里乘火车驱逐出境,制造了所谓“中东路事件”

7月13日,绥芬河站将苏方乌苏里地区在我境内的火车全部扣留,并派军队封锁铁路沿线。铁路交涉局声称,只有当苏方将我方458辆车皮放回,苏方火车才可能放行。苏当局解释说,中国车皮未及时返回,是因为沿途路基被洪水冲毁,无法通车造成的。此时苏方原计划出国的货车被禁止入境,被迫返回海参崴。我方原计划出国的货车亦返回内地,而绥芬河站内军用列车却明显增多。

7月16日午前9时30分,苏联飞机四架,侵入绥芬河城区上空盘旋侦察,半小时后经小绥芬河返回苏境。17日又有苏机一架两次侵入绥芬河上空侦察。

7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第四号通告,阐明中共中央对于中东路事件的立场,并揭露帝国主义勾结国民党进攻苏联的企图。

7月19日,绥芬河铁路苏联职员、工人罢工。

7月20日,三架苏机侵入绥芬河城区上空低空飞行,驻守部队向苏机射击,苏机未还击。

7月21日,绥芬河铁路警察署派警察将其罢工的苏联铁路员工包围,并逮捕苏工会的领袖和一些被证实的苏共党员,连同被扣留的苏方乌苏里地区铁路司乘人员共计50余人,在当夜用火车乘载,经哈尔滨、满洲里驱逐出境。

7月21日,经过从宁安、东宁三岔口等地调集兵力,东北军在绥芬河的兵力已增至近4,000(包括骑兵和警备部队)人。

7月23日,苏方驻绥芬河海关全体关员及家属共131人,乘火车经哈尔滨、满洲里回国。

7月29日,早晨,八架苏机在边境前沿向中国东北军俯冲射击。傍晚,苏机两架侵入绥芬河城区上空绕城盘旋,并投下照明弹数枚。铁路车站、军需仓库以及其他军事目标,全部暴露在照明弹的强烈光线之中。

7月31日,苏驻绥芬河领事馆工作人员及家眷,经哈尔滨、满洲里回国。

从7月中旬开始,绥芬河居民迫于战争的威胁,纷纷变卖家产、物品,扶老携幼乘火车转移内地避难。至7月末,先后有5,000余人逃往内地。整个城区商店关闭,学校停课,工厂停产,除军队外,剩下的居民很少。战争的恐怖气氛笼罩着空旷冷落的山城,绥芬河已处在激战的前夕。

二、激战的经过

8月8日,苏联飞机五架侵入绥芬河上空盘旋,呜“空炮”200余响,并在边境前沿上空向中国东北军阵地投掷炸弹两枚。

8月15日晚,苏军炮袭东宁,并发起进攻,激战一夜不曾攻入,次日黎明时,苏军撤退。

从7月上旬至8月中旬,苏军飞机频繁地侵入绥芬河上空盘旋侦察,并多次投弹射击。9月8日,终于发生了激烈的边境武装冲突。

9月8日早三时,雾很浓,看不到星光,苏军首先向引守在三号隧道、保府沟一带边境前沿的中国东北军开炮,同时炮击城区。东北军26旅41团、36团和21旅74团约1,000余名士兵,在赵芷香旅长、苏德臣团长指挥下,对苏军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东北军士兵使用79步枪,另有75迫击炮6门、山炮4门、重机枪6挺,虽然武器简陋,但是士兵们很力。苏方使用小口径炮,在炮击城区时,第一发炮弹落在建设村,将某农户的毛驴炸死,之后炮弹不断落在东街中心,炸毁一些建筑物。天亮时,苏方又出动六架轰炸机,东北军阵地俯冲轰炸和扫射,尔后侵入镇区上空狂轰滥炸,炸毁火车车厢数节。午后14时后,前沿阵地中苏双方炮火更加激烈,苏方又出动飞机七架协助地面部队进攻东北军,同时侵入镇区铁路车站附近上空继续轰炸。车站候车室、警察守卫室、电报室、电活室、军需仓库、商务代理处主偻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全被震碎,东北军旅长赵芷香暂住的火车车窗亦被震得粉碎。在两次轰炸中,苏方投下炸弹300多枚,五人被当场炸死,负伤的人很多。战火中有200多名居民徒步向绥阳方向逃难,中途伤亡很多。傍晚时,不时有仍员从前沿阵地被用担架拾下来。激烈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双方互有伤亡。东北军阵亡20余人,负伤数十人。至晚间20点,战斗渐渐平息下来。晚22点左右,海关关员及难民乘火车撤往穆校;当日半夜,赵芷香镇守使及绥芬河铁路各部门负责人,乘专车离开绥芬河撤往内地。

次日下午16点,苏机八架再次侵入绥芬河上空,炸车站,造成中方伤亡50余人,东北军穆团长亦被炸伤。在这之后,虽然东北军与苏军讲和,但是苏军仍在边境前沿不断举行军事演习,苏机仍时常在边境前沿盘旋侦察,窥探形势。战乱期间,绥芬河站行政管理机构人员大部分撤往后方:技术处和商务代理处撤往穆棱;建筑处和电报处撤往细鳞河,只有运输处一直设在绥芬河。总之,这场边境战给绥芬河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它不仅使很多无辜的平民百姓蒙受了惨重的伤亡,而且使很多居民住宅、财产、镇内建筑设施毁于一旦。门窗破碎、房屋倒塌,又给盗窃抢劫之徒带来了可乘之机。战乱期间,商店关闭,百业俱废,也为投机倒把,大发国难财提供了条件,如平时“飞鹰”牌烟每盒九分,战乱期间涨价为两角五分。

民国十八年中俄边境战后,中俄完全断交;之后,中俄签订了《伯力协定》,至1933年中俄才正式复交。

(内容来自《绥芬河文史资料1》)

0 阅读:1

山雁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