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海外的张学良为何一度认为:只有法西斯能救中国?

雅旋谈社会 2023-02-21 19:04:03

1934年1月6日,33岁的张学良在从意大利返回中国的邮轮上,望着远方的夕阳,心中却只有一个问题。

“什么才能救中国?”

实际上,在过去半年的旅欧经历中,张学良自感已经触摸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法门,那就是——法西斯主义。

杜月笙(中)与宋子文(右)送行张学良

引咎辞职,远赴欧洲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与几十万东北军流落关内。为了“安抚”张学良,蒋介石任命他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不过所辖部队只有他东北军旧部的四个旅。

日寇在侵占东三省后并没有减缓入侵中国的脚步,他们接连策划“山海关事件”与“热河事变”,而负责北方防务的张学良手里仅有安身之本的东北军。为了保存实力的同时守土卫国,他屡次致电蒋介石请求派晋军与中央军支援抗战。

然而既不想与日本人正面交锋、也希望借日本人之手铲除东北军的蒋介石无视了张学良的理由,最终热河也跟随东北三省,落入日本人之手。

身心俱疲的张学良决定主动背起热河沦陷的黑锅,辞去职务出访外国以平复心情。1933年3月12日,国民政府欣然同意了张学良的辞呈,派何应钦代张学良接管大小事务。

无事一身轻的张学良终于摆脱了政治的旋涡,不过他并未立即外出访问,而是决心戒除自七年前就沾染上的毒瘾。

最终,张学良不仅戒除了毒瘾,还在这个过程中与一位姓“墨索里尼”的女士以及正在担任驻中国公使的意大利政治家“齐亚诺”交往甚密。

不久,张学良启程前往欧洲,而陪同他离开中国的,正是这两位刚刚结识的密友。

张学良的密友、齐亚诺夫妇

向墨索里尼求学“取经”

远离政坛、轻身而来的张学良没有想到,自己刚到意大利,就受到了来自意大利官方的极其热情的款待。这并不止因为他曾是中国的风云人物,还因为张学良那两位老朋友的身份,实是显赫到令人震惊。

“墨索里尼小姐”的真实身份,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最喜爱的长女,而“齐亚诺”不单单是外交官,更是墨索里尼的女婿。张学良出访欧洲的三年后,正是这位老朋友代表着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参与签订了象征德意同盟的“钢铁条约”,一点点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正因为如此,张学良在出访意大利期间不仅待遇极好,还在他们的引荐下多次与意大利国王及墨索里尼本人会面。

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比张学良大18岁,不过这位咄咄逼人的法西斯领袖在面对张学良时却丝毫没有架子。他知道远渡重洋的张学良身上肩负着家国责任,便将自己在法西斯制度的建立、法西斯政党的组织结构以及法西斯政党的运作原理上的经验传授给了张学良。

墨索里尼还告诉张学良一句预言“如果想对付日本,你来欧洲是没有用的,能对付日本的只有美国”。

那一年年轻的张学良还没能懂得这句话的全部含义。在意大利学习了法西斯主义后,张学良准备继续他的旅途。1933年5月8日,张学良决定把下一站定到法西斯的对面——社会主义苏联。

然而四年前张学良还在东北时,刚因“中东路事件”与苏联发生过冲突。虽然此时东北已落入日本人之手,但考虑到张学良敏感的身份,斯大林亲自作出批示,拒绝张学良入苏。

中东路事件中的国军

倍感遗憾的张学良不得不重新选择目的地,6月到7月,张学良相继考察了英国与法国。

虽然这次没有显赫的老友作陪,但旅居英法的张学良依旧没有远离政治。不过,考察的结果并未让他满意。

因为此时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已高度发达,张学良觉得在中国这种半殖民地社会,既没有大资本家、也没有民主意识,效仿英法是无稽之谈。

犹豫中他突然想起墨索里尼曾经告诉他,德国是一个比意大利还要强大的法西斯国家,而希特勒将来一定会成为搅动世界的人物。张学良似乎再次找到了出路,于是1933年9月,他踏上了前往法西斯德国的旅途。

踏上德国的土地后,张学良深感惊叹,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未抵达过如此发达且朝气蓬勃的国家。

那一年德国刚刚法西斯化,希特勒也刚刚成为德国元首。为了实现当政前定下的诺言,纳粹党带领着德国在复兴的道路上加速狂奔。

负责接待张学良的,是后来的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在他的带领下张学良不仅参观了克虏伯兵工厂与德国的新式军校,还对德国青年积极昂扬的精神倍感震惊。在此期间,戈林又一次向张学良介绍了他们伟大的元首希特勒,而张学良也非常想与这位领袖见上一面。

戈林与希特勒

可是天不遂人愿,此时刚刚掌权的希特勒太过忙碌,而张学良能留在德国的时间也不多。在他唯一一次有空与希特勒会面时,希特勒本人却要前往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参加会议。

晚年回忆起这段故事,张学良依然唏嘘不已。他本想再等一段时日,亲自见一见这个连墨索里尼都倍感钦佩的人物,然而一封电报,让张学良不得不准备踏上归途。

一封电报,火速回国

这封电报来自于蒋介石本人,内容是“福建事变,请立即回国”。这并非是张学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电报。

因为自东北沦陷、东北军入关以来,蒋介石虽然表面对他尊崇有加,然而背地里却总想着借刀杀人剿除东北军。张学良刚到意大利时新疆发生叛乱,蒋介石就已经想调用东北军前往平叛。不过那次张学良并未理睬蒋介石,而是继续自己的求学之旅。

东北军除了张学良之外,谁的话都不听,只要张学良不松口,蒋介石一时也无可奈何。等到1933年11月福建发生十九路军反蒋抗日的兵变,蒋介石想再借这个机会召张学良回国。令蒋介石也没想到的是,张学良这次居然一口答应,并准备火速归国。

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

个中缘由,还是出访德意为张学良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变化。在欧洲的旅途让张学良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政体,他认为英美的民主不适合半殖民地的贫弱中国,而因斯大林之故未能前往苏联,也让年轻的张学良对共产主义颇有偏见。

唯有墨索里尼的彻夜长谈与希特勒治下欣欣向荣的德国给张学良留下了深刻印象,即将结束旅途时,张学良内心认定只有效仿德意,建立集权模式国家,才能统一四万万国民的力量复兴中国。

而若是想复兴中国,则必须要有类似于墨索里尼或者希特勒一样的强力人物,张学良在欧洲思考许久之后,认为只有蒋介石可堪此任。

这就是张学良半年欧洲之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他响应蒋介石号召回国的缘由。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

1933年12月8日,张学良在归国前再一次返回意大利罗马,与他的老朋友墨索里尼作别。墨索里尼在几个月的交往中早就对这位年轻人倍感欣赏,临别与张学良再次长谈,希望自己的知识能为这位小朋友提供帮助。

两日后,张学良从意大利威尼斯登上归国的轮船,并于次年一月抵达上海。归来的张学良早已不是那个“瘾君子”与“不抵抗将军”,他翻出了在墨索里尼手下学到的知识,先向蒋介石表达了忠心,又在蒋介石的应允下成立了法西斯性质的组织“四维学会”,蒋介石还担任了这个学会的名誉会长。

然而张学良错判了蒋介石的为人,这位旧军阀出身的领导者心里并没有深刻了解并认可法西斯主义,应允他建立学会也仅仅是逢场作戏而已。

一个月后,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前往“剿共”,曾心怀法西斯主义却郁郁不得志的张学良终于在错别苏联之后,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而张学良与后者的故事,就是另一段历史的开篇了。

0 阅读:43

雅旋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