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史伯阳父是老子吗?

天灵文化 2024-03-15 02:42:13

伯阳父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发生地震,太史司天监伯阳父曰:“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他又预言西周将亡并说: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伯阳父是谁呢?

伯阳父是西周末年的王朝太史,亦称史伯。西周太史,掌管起草文告、策命诸侯、记录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为朝廷重臣。伯阳父为周宣王、周幽王两代太史。可以说但凡朝政皆有太史的身影。

一、伯阳父与老子的关系

历代学者根据伯阳父的学术思想、生活年代、生前职务和历史记载

断定:伯阳父就是老子。主要证据有:

第一,《列仙传·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转为守藏史。积八十馀年。…,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

第二,《文心雕龙·诸子篇》:“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冠百氏”。《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西有伯阳之馆,北有旷野之望。”李善注:“伯阳,即老子也。”

第三,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句下《正义》朱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聃。”《索隐》按:许慎云(聃,耳曼也),故名耳,字聃。有本字伯阳,非正也。然老子号伯阳父,此传不称也(疑此句印刷错误,应为此称不传也)。”

第四,上海教育学院1979年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读本》:“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名耳,字伯阳,谥约聃,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第五,《道德经》王弼本。

有人根据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得出如下老子就是伯阳父的结论: 1.老子字伯阳,尊称伯阳父或伯阳甫,简称史伯;2.老子史官之职的论证;3.伯阳父“见周之衰”的历史证据;4.老子关尹历史遗迹的考证;5.关尹一书著书年代的考证;6.伯阳父、老子和关尹思想的考证;7.西周形势对应经文内容的考证;

8.《道德经》历史命运的考证。

第六:伯阳父是哪里人呢?

伯阳镇

伯阳,是天水市麦积区东路的一个重镇,是一个神奇秀美的地方。相传,老子与尹喜两人经关中,过陈仓,沿渭水,越秦岭,历尽千辛万苦,行经尹喜故乡尹道寺,到达今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兴仁村。见地势险峻,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渭河北岸的龙山和渭河南岸的虎头山恰好成龙虎相斗之势,站在龙山之巅远眺,山、川、河极巧地组成太极图之形,是理想的修行胜地。便与尹喜在伯阳龙山之后,上筑庵为庐,炼丹修行,著书立说,授徒讲经。老子传授尹喜《道德经》五千言和练气吐纳之法,经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讲给尹喜,尽传内外修炼之法,并约定“后会蜀之青羊肆”。

伯林观

祭祀伯阳父老子活动

伯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后期,伯阳渠柏林山(又称“龙山”)上就建有老子庵和老子讲经台,塑有老子塑像。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渭水又东,伯阳谷水入焉。水出刑马之山伯阳谷……屈而东迳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盖李耳西入,往迳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

综上所述伯阳父和老子应该是同一时期先后关系,从资料上查阅,是同一人的可能性比较大。

0 阅读:0

天灵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