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死后其原配回国,获大笔安家费,终身保障衣食无忧至102岁

民国风度 2022-10-31 17:40:39

民国十二年冬日,李秀文携幼儿来到桂平旅部,李宗仁早早站在厅外台阶上等着。看到儿子,高兴地抱起来,笑着说:“哈哈,儿子都这么大了,看看可更像老子了!”说完带着她们来到大厅。

坐定后,他喊了一声:“德洁快出来。”转瞬,一个俊秀的年轻女子出来,大大方方地对李秀文笑笑,转身倒了一杯热茶给她。李秀文知道,这是丈夫新娶的女人。虽然郭德洁知书识礼,对她也算恭敬,可她的心中还是涌起了浓浓的酸意。

她知道,达官贵人们有个三妻四妾本是常事,她应该心平气和地接受,但是哪个女人愿意与别人分享丈夫呢?

1

李秀文,一八九一年出生于广西省临桂县村头村,排行老五,前面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因此大家都叫她四妹。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一个女孩子的出生总是会遭到长辈甚至父母的嫌弃,因此,她的出生并没引起大家的关注。

四妹五岁那年害了一场大病,父母找了邻村医生来看。可是药吃过后,她依然高烧不退,水米不进,眼看就不行了,父母只好把她放到柴房中,听天由命吧。

谁也没想到,一天一夜后,母亲去柴房看时,竟然发现她睁开了眼睛,嘴里喊:“妈妈,我饿,要吃饭!”母亲赶紧跑去叫来父亲,把她抱回来,喂她吃了一碗粥。神奇的是,吃完饭,她竟然能下地行走了。

这场病,来得奇,去得怪,大家纷纷传说,这个女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肯定不是普通人。于是父亲就请了一个算命先生来为她算命。

算命先生对着女娃左看右看,瞧了半天,然后才满面堆笑地对父亲说:“恭喜恭喜,你这个女是个贵人,他日必定富贵双全,福寿过人,不但夫荣妻贵,且是两家人的福星,真是贵不可言啊!”

不久,母亲怀孕,竟然生了一个男孩,大家认为这都是四妹给带来的福气。同村妇女们纷纷来讨她用过的东西,说是沾沾福气。

父亲本就信命,经此一事,更是深信不疑,从此,四妹就与众姐妹有了不同的待遇。家中从来不让她去干农活,只在家中学做一些针线,因此,她从九岁就学得一手好女红,成了远近闻名的巧手女儿。

2

农村的女子,一般到十六七岁就嫁人了,由于算命先生说过,四妹八字好,要等一个有福的男人才能嫁,于是就一直等到了十八九岁还没定亲。父母想为她选个好人家,但家中嫂子却常常指桑骂槐,说:“怕是要养个老女了。”

四妹生性要强,又得父母这么多年宠爱,自然气不过。待又有媒人登门的时候,就赌气对母亲说:“妈,就去这家吧,我认命,不等了。”

就这样,这门婚事就定下来了。

人常说:姻缘都是天注定的。这家竟然是五岁时为她治病的医生家,老先生一直认为是自己妙手回春,救了女娃的病,就想让女娃嫁入自己家中,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没想到成真了。

四妹赌气应下这门亲事,其实心中也很忐忑,听说李家兄弟姐妹众多,不知道好不好相处?那个叫李宗仁的男人,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不会和几个已经出嫁了的姐姐一样吧,嫁出去吃苦受累不说,还常常挨打受气。

在期盼又纠结中,洞房花烛夜终于到了,四妹紧张地坐在婚房中,心中惴惴不安。桌上的大红喜烛已经燃去了一小半,这时才听得一阵脚步声,是新郎来了。只见他亲自斟满了两杯酒,递到她面前说:“吃酒,吃酒,吃我斟的酒,我们俩一起吃!”

四妹一抬眼,一个文雅英俊的年轻人,笑容满面地站在自己面前。顿时,她心中所有的紧张与担心都一扫而空,这个人,看着就让人安心。

李宗仁问她:“你识字么?”

“不识字。”

“要识字。我教你,只要你肯学,日子长着呢。”

李宗仁还说:“你不识字,我写信给你看不懂,你想写信给我也难。我在外面见到不少人请街上代书先生帮写信,把秘密也给人知道了,真是又可怜又好笑,你也愿意这样吗?”

从此,李宗仁开始教她认字,教的第一个字就是李宗仁的“李”。他说,李字笔画中有横有竖,有撇有捺,有弯有勾,笔画虽不多,但各样齐全,学会这个字,别的字就不难写了。他还给她起了一个名字“李秀文”。

他说“秀”字和“李”字写法差不多,“文”字又很简单,她写起来容易,读起来也好听。从此,“四妹”就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李秀文”,也开启了她开挂的人生。

结婚后,丈夫对她很关心,公婆和善,小姑们也都很好相处,李秀文在婆婆家过得很幸福。

偶尔,婆婆为小姑小叔们的衣着张罗不过来的时候,李秀文也会将自己陪嫁的布料拿出来给婆婆,以解燃眉之急,甚得婆婆喜爱。

民国六年,李宗仁升任了营长,派副官来接她到军营同住,李秀文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丈夫出息了,还没有忘记自己这个糟糠之妻;忧的则是,自己一个乡下女子,没见过世面,怕给丈夫丢人,还怕公婆不愿意。

正在李秀文犹豫的时候,婆婆倒是先说话了,让李秀文赶紧收拾东西和副官前去。还笑着说,你们总不在一起,我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子呢。

民国七年二月,李秀文在广东新会产下一子。一听到孩子哭声,李宗仁就快步跑进产房,看到母子平安才安心出去。

李宗仁给儿子起名叫幼邻,因为他字是“德邻”,他希望儿子能子承父志,也做一个驰骋疆场的军人。

3

民国九年,李宗仁从营长晋升为旅长,此时两广战争爆发,他的军务更加繁忙,无暇顾及李秀文母子,只好将他们暂时送回家乡。

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再次相见时,一切都已改变。

民国十二年冬,公婆得知儿子在桂平,就派族叔送李秀文前去团聚。但是,李秀文再次见到阔别四年的丈夫时,丈夫身边已经又有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

她叫郭德洁,是丈夫新娶的女人。虽然公婆已将此事告诉了她,可真正见面时,心中的那份酸楚还是难以抑制,只是理智告诉她,她不能失态,更不能生气。她自欺欺人地劝自己,丈夫是有身份的人,自己有孩子不方便随军照顾他,多娶一个女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李宗仁则没有丝毫芥蒂,依然笑呵呵地迎接他们。一把抱起孩子,随口问着路上的情况。一切好像都没变,可一切又好像都不一样了。李秀文的心在隐隐作痛。

到客厅坐下后,郭德洁在旁帮忙倒茶,李秀文觉得不好意思,想起来让坐,则被李宗仁按回到座位上,说:“看你,看你,一家人嘛,不用客气,她叫德洁,她年轻,应该尊敬你。这两年你我不同在一起,很多事没人照料,德洁来了,好多了。你以后少操点心。她是个女学生,懂道理的,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她吧。”

话说到这份上,李秀文也不好说什么了,只能平静地接受,但以后的日子,丈夫则不再是自己枕边的那个人了。

李秀文从小在农村长大,有着农家女儿特有的大度和宽容。她没有像别的女人那样,看到丈夫再娶撒泼大闹,而是咽下所有的心酸,依然如故地照顾儿子和丈夫。

有人觉得她傻,或许她才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她的隐忍和退让,让丈夫对她多了一份尊敬和歉疚。李宗仁说:“你就安安逸逸地享福吧。把幼儿带好了,你我都开心!我这军人是最讲信用的,日后绝不亏待你。”

一句“绝不亏待你”,是李宗仁对李秀文的承诺,也成了李秀文生活的动力。他不负她,让她一生衣食无忧,但他又负了她,带走了她对爱情的所有憧憬。从此,李秀文就安心抚养儿子,照顾公婆,赢得李家所有人的尊重,公婆更是视她如亲生。

有人跟她开玩笑说:“你丈夫的钱都落在老郭口袋里了。”李秀文则不这么认为,丈夫戎马一生,根本来不及考虑私人生活的享受,郭德洁跟着丈夫在军营里辗转,部队说走就走,她也只能仓皇跟随,谈不上享受,更想不到去买房置地。更何况,即使丈夫的钱都落在郭德洁口袋里又能怎样?她为丈夫也付出了那么多,自己何必再去争。

图 | 李宗仁与郭德洁

4

不再奢求爱情的李秀文,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培育儿子上。可鸟儿总会展翅翱翔,飞离母亲的怀抱,儿子幼邻也在一九三七年时去了美国留学,留下她在国内日日思念,望眼欲穿。

幸好,家中亲友众多,李秀文又为人和善,深得大家喜爱,家中亲朋往来不断,她倒也不觉太寂寞。

十年后,儿子幼邻携妻子珍妮、女儿玛茜、莱丝琳回国,李秀文终于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李秀文第三个孙女出生时,恰好遇到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她焦急地等待着两边的消息,那时候觉得时间过得那么慢。一直等到上午九点时,孙女终于平安出生,同时,李宗仁也成功当选副总统。

双喜临门,李秀文十分开心。

但好景不长,国民党在前方战场节节败退,李宗仁决定将妻儿送到香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李宗仁也来到香港和家人团聚,但此时的他已经被胃病折磨得形容憔悴,只好入养和医院治疗。

因治疗效果不理想,幼邻决定陪父亲赴美国医治。幼邻临行前嘱咐妻子珍妮为母亲办理出国手续,随后一起前去美国。

可是珍妮和女儿们都是美国籍,手续很快办好,而李秀文是华人探亲,香港领事馆迟迟不肯签证。因珍妮签证已下,无法久留,只好留下李秀文,带着女儿先走。偌大的香港,又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人。

一晃又是两年多,到了一九五二年春,签证依然没有办下了。幼邻决定让母亲先到古巴居住,然后再由古巴申请去美国,或许会好办一些。

就这样,一个不懂外语,从未踏出过国门半步的花甲老人独自踏上了出国的旅程。离儿子更近了一步,这或许就是支撑着李秀文独自前行的最大动力。看着曾经熟悉的城市渐渐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她心中涌起浓浓的伤感。

可是,由古巴入美国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个倔强的老人,独自在古巴又生活了五六年。

一九五八年四月底,李秀文终于收到了大使馆发来的签证,实现了与儿孙团聚的愿望。

5

在美国开始的日子里,李秀文过得充实且快乐。儿子、儿媳都很孝顺,孙女们又活泼可爱,家中时时充满了笑声。此时的李宗仁也不再忙于政事,倒是多了一些在一起的时间。

一九六五年,李宗仁回国,受到党和政府的热烈欢迎,之后李宗仁也曾来信,鼓励她回国,但是因为路途遥远,她不知该如何回去。

一九六九年,李宗仁病故于北京。李秀文闻讯泪如泉涌,曾经的爱人,之后的亲人,或许他们之间早已没有了爱情,但却化成了一种割不断亲情。如今,他也离她而去了,不知道来生还会不会再续一段情缘?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孙女们一个个长大离开了家,珍妮与幼邻也因意见不合分居,那个曾经充满了笑声的别墅也卖掉了。原来的热闹喧嚣全部褪去,仿佛世界突然静止了。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个儿孙成群的大家庭,一朝突然四散而去,让李秀文有了一种预感,她知道该是分离的时候了。但这个朴实的女人懂得,人生在世,分分合合,再正常不过了,她要提前做好心里准备。

而且,李秀文看着事业正盛的儿子为了照顾自己,不敢远行半步,觉得自己拖累了孩子,更坚定了她离开的决心。可,如何离开呢?离开又能去哪呢?

正在她彷徨不定的时候,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找到了她,询问她在美国住得好不好。她脱口而出说:“有什么好!言语不通,我讲他不懂,他讲我不知,不是等于个聋子吗?”

代表团人员问她想不想回国,家乡还有没有亲人等等。她告诉他们,她当然想回国了,家里还有侄儿等,曾经在一起生活过,可现在太远了,哪里那么容易回去。

李秀文觉得这就是一次简单的会面,然而,几天后她突然接到了代表团的电话,说可以去中国观光旅游,定居不定居随自己决定。这就像一个小石子打在平静的湖面上,顿时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她本就不平静的心更加不平静了。回国,成了她目前最大的执念。

但是在美国的众亲友们却很是替她担心,有人说:“回到中国,将会受到什么待遇呢?”也有人说:“中国生活苦得很,穿衣吃饭都凭票供应。”

李秀文则不在乎,说:“这怕什么,别人过得,我也过得。那时打军阀,后来打日本,多少艰苦我也经历过来。如果回去吃苦头,幼邻他爹绝不会来信主张我回去的。除非幼邻说以后不能回国看我,否则我是回去定了。”

就这样,在我国政府的妥善安排下,李秀文终于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土桂林。

6

二十多小时的飞行,飞机在香港机场降落。在香港的亲友们又纷纷来劝,让她留在香港,说那里也有很多的侄儿侄女们,她不会寂寞,何必回到大陆吃苦。

可是,李秀文去意已决,对亲友们说:“我主意已定,绝不反悔。”

于是,带着这份坚定,李秀文于一九七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回到广州。中央统战部特派专人前来迎接,并得到广州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热烈欢迎,还带着她参观了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等地。

去国二十年,她终于又站在中国的国土上了,李秀文忍不住激动地热泪盈眶。

之后,广州政府又安排人送她到北京。在那里,她得到邓颖超和廖承志的亲自接见。邓颖超握着她的手说:“我代表周总理欢迎你,总理有病不能来,很抱歉!”声音是那么亲切,温暖了李秀文那颗思乡已久的心。

为了方便照顾李秀文,政府还将他的侄儿侄媳,李嘉球和谭明调到桂林工作。

李秀文回到桂花街的故居,发现曾经的小橙子树现在已经亭亭如盖,还种上了两棵桂花树。李秀文很早就想在院子里种两棵桂花树,但桂花树很难成活,所以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没想到,政府考虑得那么周到,连这点小事也帮她完成了。

家中一应物品都由政府置办齐整,大到沙发、餐柜,小到梳子、面霜等等,无一遗漏,此外,中央还汇来一万元安家费,让她放心生活。

图 | 李秀文晚年

每逢过年过节,当地政府领导都会亲来慰问,每年生日,也会送来生日蛋糕,陪她过生日。偶尔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有专门的医生照料。儿子幼邻也经常会从国外回来探望她,李秀文在政府及家人的关心和照顾下,过得十分开心。

心情好,身体自然就好,已经九十多岁的老人家依然满面红光,身体矍铄。

李秀文是从小劳动惯了的人,安逸了一阵子就闲不住了,在院子里开辟了一畦菜地,种上豆角、丝瓜等家常菜肴。每日晨起,先将地板拖一下,就去菜园里浇水除草,她觉得生活趣味无穷。

李秀文这个知足常乐的女人,用宽容和豁达,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圆满的人生。虽然她欠缺了一点爱情,但在亲情的包围下,她依然幸福。

直到一九九二年六月十八日,李秀文在桂林逝世,享年一百零二岁。真正应了算命先生的话:“富贵双全,福寿过人”。

文 | 初酿

0 阅读:14

民国风度

简介:每一段民国风度,都流露出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