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枝花之一——汉族

读经典看 2024-06-22 17:57:26

汉族,主要来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也汲取了周遭部落联盟(如荆蛮、百越、戎狄等)的养分而逐渐形成。

荆蛮,是周人对荆楚土著的称呼。

荆蛮是否就是楚蛮,史书上有不同见解,后世往往将“荆蛮”与“楚蛮”混为一谈,指代楚地土著先民。

《西湖佳话·西湖隐迹》云:“荆 蛮 之隐,是让国也。”

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说,从现在的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都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此外,有些古越族人还分散于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古越人的领地如此之大,于是又分为不同部族,各有种姓,如“吴越”、“闽越”、“扬越”、“南越”、“西瓯(读作ōu)”、“骆越”……这些部族在先秦时期曾存在过璀璨的高度文明,百越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戎狄的称谓最早来自周代,进入战国,有一部分当胡人南下后融入胡人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

汉族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民族之一,其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经形成了"华""夏"单称或"华夏"联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

汉代以后,周边的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逐渐地,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

可见,汉族是以先秦时期的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了统一、稳定的民族。经过秦汉以来2000余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发展成为了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历史上,汉族是典型的以国家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农业民族,形成了悠久的农耕文化。

汉族聚居的全国广大地区,资源众多、物产丰饶。

汉族的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时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属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是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信息的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语素,而不代表音节,且每一个文字都能表达意思文字系统。汉字、彝文和初期的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基本上是表意文字。

天命崇拜、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传统观念。

汉族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汉民族特色的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是域外传入的,但也能在汉文化的土壤中植根发展、广为传布。

汉族的饮食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鱼肉、蔬菜为副食。

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米的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的地区,则以面食为主。

此外,玉米、高粱、谷类、薯类等杂粮也都是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

汉族的菜肴丰富极了!——因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地方特产、生活方式、烹调方法、审美爱好等不同,形成了众多的地方菜系。

汉族的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器、意、养的完美结合:色指的是食物的颜色,香指的是食物的香味,味指的是食物的味道,形指的是菜的形态优美,器指的是食物的容器,意指的是意境和气氛,养指的是食物的营养。

因为有这么多的讲究,中国菜肴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尤其是酒文化和茶文化,其内涵深厚,独树一帜。

0 阅读:0

读经典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