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4人患癌,男子险患「恐癌症」——一个家庭的癌殇

咚咚的记事本 2024-04-29 08:25:16

在大家眼里,40岁的张磊是幸福的:妻子是公务员,他在事业单位工作,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家里有两套房产两辆汽车,并小有积蓄。

然而,无数次,他被一个噩梦惊醒:医生冷冰冰地递上一纸病理报告,并告诉他,“你已确诊癌症。”

张磊的梦源于他的家庭,他的奶奶、外婆、父亲、母亲均被诊断患上癌症,甚至母亲患上了肺癌和食管癌两种癌症。奶奶、外婆不幸遗憾离世,但所幸他的父母经过及时诊治,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然而,因为癌症的家族聚集性及遗传因素,让张磊心慌不已。稍有症状,他就会前往医院反复检查,险些患上“恐癌症”。

这个家庭的抗癌样本,或许会对我们合理防治癌症、健康生活有一些积极意义。

一家4口人患癌,其中2人病情良好控制

16年前的2008年11月9日上午,北方一座小城的医院里,张磊站在CT操作室里,紧张地盯着屏幕。

他的父亲正在接受鼻咽部CT检查。老人因为晨起回吸性涕血、头痛辗转多家医院未能确诊,一位耳鼻喉科的老教授建议检查鼻咽部。

老教授坚定地说,只要有一次早晨回吸时痰中带血,就应该详细检查鼻咽部,因为这是鼻咽癌的典型症状之一。

“主任,你过来看一下。”CT医生的一句话,让张磊的心提到嗓子眼。虽然房间里开着暖气,张磊的后背还是冷汗直流。

CT室主任详细检查完说:“高度怀疑鼻咽部恶性肿瘤。”果然,CT报告上写着:“鼻咽左侧可见软组织影,枕骨斜坡可见骨质破坏。”

当时,张磊大学刚毕业一年,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宽裕。他扛着被子,带着父亲转院至河南省肿瘤放疗中心。病理报告显示:鼻咽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分化恶性程度最高,并伴有颅底骨质破坏,属于局部晚期,五年生存率大约40%。”医生告诉张磊。

那时候,张磊惊慌失措,对于癌症没有过多的认识。只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张磊还是一名少年时,外婆因患上贲门癌去世。关于治疗方案,他只能听医生的。

鼻咽癌因为解剖位置比较深,肿瘤对放疗敏感,医生制定了放疗联合化疗的方案,放疗开始后,副作用纷沓而至,放疗到30次时,医生建议对颅底多增加一些放射量,避免肿瘤进一步向颅内侵犯。然而,放射量增加后,老人出现了头痛的症状,经过磁共振检查,发现是放疗引起的脑水肿。

头痛、口腔溃疡、恶心呕吐、发烧……治疗的副作用让老人非常痛苦,体重也下降了20多斤。经过复查,老人的鼻咽部肿瘤退缩却并不明显。

“医生说,放疗结束后,作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才稍稍放下心来。”张磊说。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张磊的父亲正在医院接受第三周期的化疗时,他的奶奶由于进食哽噎的症状,住进了医院。经过医生诊断,老人患上了食管癌。

“那几天,我感觉天都塌了,天天夜里蒙头哭泣。医院里住着两个老人,检查、治疗……腿都跑断了。”张磊说。

由于年事已高,医生给张磊奶奶制定了单纯放疗的方案。但因为病程较晚,老人经过反复治疗,于10个月后离世。

幸运的是,张磊父亲的治疗还算顺利,多次复查,病情仍然比较稳定。

“出院后前三年是半年复查一次,3—5年是半年复查一次,5年过后是1年复查一次。每次复查,病情基本稳定。但是,老人还是留下了放射性中耳炎、口干、龋齿等后遗症。

张磊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然而,2020年母亲的一次体检,再次打破了张磊平静的生活。张磊母亲的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有一实性结节,周围伴毛刺,边界不清。张磊通过咚咚肿瘤科app上传了CT的电子影像及报告,咨询了多位影像科及胸外科医生,专家均认为早期肺癌的可能性大,建议尽快手术。

随后,张磊的母亲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了右肺下叶的切除手术,术后大病理显示:中分化腺癌,腺泡型为主。

医生说,张磊母亲的肺癌病程尚早,为1a期,术后定期复查即可,五年生存率很高。

张磊很是高兴,庆幸母亲发现了早期肺癌。然而,在2024年初,张磊的母亲在一次胃肠镜检查中,发现了食管病变:距门齿25—30cm食管左侧壁见片状粘膜改变,边界清晰,表面粘膜糜烂,上覆白苔,组织脆,易出血,表面腺管紊乱。医生高度怀疑已经癌变。

张磊母亲的食道镜、胃镜报告2024-1-8

同样,张磊通过咚咚肿瘤科app,联系到了消化内镜专家,专家分析病情后,认为癌变的可能性大,因为张磊家在河南,专家建议老人前往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晓芳处就诊,因李主任是访日学者,对消化内镜研究颇深。

随后,李晓芳主任为张磊母亲做了内镜食管粘膜下剥除术(ESD),术后病理为中分化鳞癌,未见神经及脉管累积,垂直及水平切缘阴性。

张磊母亲的病理诊断报告2024-1

李晓芳主任说,张磊母亲的病变还没侵犯黏膜下层,病程分期尚早,5年生存率很高。目前,张磊的母亲正在定期复查,病情比较稳定。

张磊母亲的出院证

“一家4口人患癌,其中还有人患上两种癌症,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医生告诉张磊。

张磊险患“恐癌症”

张磊是个孝顺的孩子,家人患癌后,他疯狂地查询查询相关的医疗知识、阅读相关文献、咨询肿瘤专家。一段时间后,他对父亲所患的鼻咽癌有了一定的研究。

掌握了肿瘤治疗的知识,对给家人治病有一定帮助。然而,张磊同时也了解到,癌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及遗传因素。生活在这个家庭的张磊,以后患癌的几率要比正常要大。比方说,正常人患鼻咽癌的概率约是十万分之一,家里老人患上鼻咽癌,其子女患鼻咽癌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10倍。

有一次,张磊早上吐痰时,发现痰液有些发红。他紧张万分,马上赶到了医院耳鼻喉科,由于鼻咽癌在北方少见,当地医院没有鼻咽镜,他接受了鼻咽部CT检查。报告显示:鼻咽粘膜稍增厚。

虽然医生告诉张磊,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张磊的鼻咽部大概率是有点炎症,吃点消炎药即可。但张磊却还是不放心,短短一个月,就做了两次CT。

一个月内,张磊天天失眠,一闭眼,就做梦自己患上了癌症。甚至,还出现了食欲下降、胡思乱想等症状。

张磊又陆续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次接受了鼻咽镜检查,医生均告诉他,鼻咽部没有肿瘤性病变,他才稍稍放下心来。

有一段时间,张磊感觉腹部不适,接受了一段时间药物治疗后,他感觉没有效果。虽然没有做胃肠镜的指征,他还是强烈要求医生做了胃肠镜,检查结果并无大碍。

有一次,张磊咳嗽了几天,他怀疑自己得了肺癌,马上去做了胸部CT,发现并无异常。

一段时间来,张磊出现了焦虑抑郁的症状,生活中,只要一提到“癌”字,他就紧张万分,总是联想到自己。还老是做噩梦,梦到自己得了癌症。

医生说,张磊过于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可能是患上了“恐癌症”。

老人患癌了,子女应有什么心态?

医生告诉张磊,虽然癌症有遗传因素及家族聚集性,但并不是绝对的,在总体人群中,患癌的比例还是较低的。而且,目前除了宫颈癌有疫苗外,并没有绝对的癌症预防手段。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放松心情才是正确的做法。如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癌症只要早期发现,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作为癌症患者家属,应当记住八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森田正马的理念,同样适用于癌症患者家属。

如今,张磊戒掉了烟酒,每天7点准时起床,吃完早餐送孩子上学,然后步行至单位上班。下班后,会带孩子去附近的大学操场散步、打球。他严格控制饮食,以清淡为主。

“管住嘴,迈开腿,静下心”,这是张磊总结的对待生活的态度,他说,前两条还算容易,但“静下心”这三个字,在这个繁忙的社会,很难做到。但只要努力,就会看到效果。

如今,张磊给家人购买了医疗商业保险,单位组织的一年一度的体检,张磊总是会加一些项目,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前段时间,张磊的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张磊说,他的家庭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家里多人患了癌症。幸运的是,父母经过及时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正在颐养天年。

“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在抗癌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我们要过好眼下的每一天,拓宽生命的宽度。”张磊说。

1 阅读:26

咚咚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