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盟对上汽开了38%的顶格处罚,对比亚迪只做了17%的处罚?

狮座谈車啊 2024-06-14 11:52:46

同样都是中国企业,为什么这次欧盟对上汽开了38%的顶格处罚,对比亚迪只做了17%的处罚?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拟对进口自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其中将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目前,欧洲市场是中国纯电动车出口的重要市场,欧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初裁消息一出,引发市场热议。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此次反补贴调查初裁,是具有意向性的惩罚,核心目的是遏制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销售,来更好地保护欧洲的本土企业。

同日,上汽集团也公开发布声明称,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深感失望,相关措施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目前,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这意味着上汽集团面临的关税税率最高增至48.1%,或遭欧盟“顶格”加征关税。

6月13日,上汽方面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回应称,首先,上汽集团是欧洲市场出口量最大的中国车企,欧盟此次反补贴调查征税比例与车企在欧洲销量从高到低比例一致,核心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其次,外界流传上汽集团遭遇欧盟最高加征关税比例的原因是由于上汽集团不配合或者拒绝调查,这完全属于捏造和误读。“欧盟来现场调查,上汽积极配合提供相关材料,凡是和反补贴调查相关的,我们都积极提供。”上汽方面表示,但欧盟的调查范围已经严重超出了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范围,或和反补贴调查毫无关系。

“我们没有提供超出反补贴调查范围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自主核心技术的信息、细节。这是为保护上汽集团的商业秘密和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必要保护性举措。”上汽方面告诉记者。

欧盟对上汽开除38%顶格处罚的原因

1. 市场份额与竞争力

上汽集团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这导致欧盟担忧上汽集团对当地汽车制造商构成竞争威胁,从而通过提高进口税率来平衡市场竞争格局。

2. 反倾销调查

上汽汽车的定价策略可能引发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如果欧盟认为上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定价低于正常价值,就可能认定其存在倾销行为,进而实施高额加税处罚。

3. 技术专利与知识产权

上汽集团在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方面可能涉及与欧盟成员国的利益冲突。如果欧盟认为上汽侵犯了当地企业的技术专利或知识产权,就可能通过加税手段进行制裁。

为什么欧盟对比亚迪开除了最低的17%加税处罚?

1.比亚迪在欧盟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目前对欧盟市场无法形成竞争威胁

相较于上汽集团,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对当地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这可能是欧盟对比亚迪采取较低加税比例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盟害怕的是上汽的技术实力,而非中国政府补贴

2023 年中国汽车在欧洲销量 32 万辆, 仅仅上汽名爵一个品牌占有率超过 70% 。 上汽的出口战略在欧洲最为成功。 即使跟全球各个老牌汽车相比, 它也超越铃木、 宝马 Mini 、 马自达成为欧洲第 20 名。上汽集团拥有 2. 6 万项专利, 而且在欧洲拿过各种技术大奖。

上汽卖的好, 33 万辆的欧洲销量,妥妥的把 MG 运营成一线大规模汽车品牌。价格贵、 性能好。 MG4 和 MG Cyberster 起步价 25 万和 50 万, 2023 年获奖无数, 继续下去, 欧洲竞争格局都会变化。

上汽是国企, 欧洲人认为上汽赚的钱就是政府赚的,他们很介 意这一点。 至于技术、 原则、 底线, 上汽都得听国资委的, 上汽就得硬撑着, 这才是国企。 33 万辆是规模, 一两万辆可以叫试水, 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欧盟故意的定向狙击,专门打压最优秀的中国企业。 这跟美国牵制华为, 是同样的道理。 德国队对这次加税的强烈抵抗并没有起到作用,而法国发起的对中国电动车的征税,则得逞了。这是中德之间互补关系进一步缠绕的一次挫折。一个悲剧的冲突剧本加速上演,正合了美国的本意。 而大量的中国汽车制造将不得不继续出海的航行,在充满分歧的欧洲、 在如饥似渴的东南亚、在依然不欢迎中国投资的印度、在玄机四伏的 墨西哥。 带着焦虑与迷惑,企业家们不得不为中国制造寻找新的落脚 之地。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构建全球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过去 十年,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近 1500 亿元, 累计获得 26000 余项有效专利。 我们依靠技术创新, 而非政府补贴, 竭诚为中 国以及海外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产品。 随着上汽 名爵在欧洲市场销量的日益增长, 我们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 绿色工厂引 入欧洲。 我们希望通过积极举措, 促进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 共同推 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通过欧盟的处罚可以看出,上汽集团才是让欧盟最害怕的中国车企代表

中国在科技企业有让全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华为,没想到在车圈又出现了一个上汽集团,这些企业都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名族的自豪,从欧盟对上汽的定格处罚就能看出,上汽集团的技术实力让欧美国家多么的担心。他们担心上汽就像华为一样冲击他们的汽车行业!

上汽集团的技术成长之路

但一个品牌的技术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靠勤奋和汗水,一点一滴去堆积起来的。回首新能源探索之路,早在2006年,上汽集团就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在电池管理系统、电驱变速箱等新能源相关零部件领域全面布局,为“新四化”中的电动化创新打下了基础。

上汽集团多年来默默无闻的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积累和经验,建立了“五国六地”的研发布局,包括上海、南京的两大研发基地,伦敦、东京两个全球造型设计中心,以及位于硅谷、特拉维夫的两大海外创新中心等。就在安亭,上汽创新研发总院投资超50亿元,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乘用车研发中心,包括设计中心、新能源试验室、底盘试验室、安全试验室等各类先进研发设施。

同样在上汽创新研发总院,打造了一支超过7000人的研发团队,技术骨干超过50%,核心级以上技术专家近10%。众多来自合资板块和自主培养的技术人才,为荣威共同建立了完善的自主开发、正向研发体系。

其中,上汽创新研发总院的常务副院长芦勇来自大众,分管产品战略的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徐平,研发总院副院长仇杰来自泛亚,负责智舱智驾的执行总监王大志博士则是上汽乘用车自身培养的技术专家。通过自合资车企和自主培养的技术人才体系,让荣威在秉持合资企业项目管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质量管理标准的同时,最大化发挥了上汽在智舱智驾方面的创新能力,带来比肩合资品牌的产品品质。

与此同时,荣威在开发流程上进行创新,引入以用户场景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屋”管理工具,建立高效跨部门协同机制,让新产品的开发效率“跑了起来”。

“实力派”,是上汽荣威的底牌

为了匹配荣威这一次向新能源、智能化的全面转型,上汽乘用车为其开发了“星云纯电动系统化平台”、“魔方电池系统”、 “DMH双电机混动技术”三大全新技术品牌。

星云平台具有“高度模块化、可扩展、可升级”的特点,主要包括,电池系统44~150kWh的超宽能量矩阵,驱动系统150~600kW的超宽功率范围,支持从紧凑到中大型的车型,并涵盖轿车、跑车、SUV、MPV的多种车身形式。

魔方电池系统支持磷酸铁锂、三元锂、固态电池等多种电化学体系,也支持时下热门的换电技术和800V快充,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的效率。

DMH产品则具备超长续航、超低油耗、超级安静三大核心优势。搭载这一全新混动技术的车型,综合续航将超过1,400公里,满足用户的多场景出行需求。

作为最早发力新能源的车企之一,始终坚持走“实力派”路线的上汽荣威,在“纯电动、插电强混、燃料电池”三大技术领域,均拥有全球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荣威全新新能源产品序列开发的全新三电技术,将是荣威扔向市场、立足市场的又一组实力底牌。

前不久,就在位于嘉定区的上汽乘用车设计中心记者吐露了心声:从创业初期的筚路蓝缕,到拥有超700万辆产销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进程中的一顶皇冠,而上汽乘用车恰是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自主汽车事业蒸蒸日上的时代背景下,上汽乘用车力争在自主品牌集体向上的浪潮中拔得头筹。抚今追昔,过去的上汽乘用车似乎走得慢了些,但走得更稳。继往开来,包括荣威在内的上汽乘用车,未来将加快品牌新能源化的转型速度,以品质靠得住的全新产品满足用户所需,并以全新技术的研发落地促进行业持续向上发展。

0 阅读:0

狮座谈車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