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当年我在部队时,所亲历的几桩奇事,让人不可思议!

一介退休老干部 2024-06-14 13:30:41

文/崔贵齐

以下这三个故事,都是我亲历的真实故事。

在这大千世界中,真可谓无奇不有,诸多奇闻异事常为世人津津乐道。现将我所经历的几桩奇事分享给读者。

(一)他乡遇故知。

上世纪的70 年代,我在山西省建筑总公司第一工程处工作。同年底,我与工友李宝喜同时在相隔几百里外的原籍应征入伍。我俩在临汾火车站,遥看挥手惜别后,便各奔东西,从此再无音信。

到部队后,我被分到武汉军区空军九江雷达站服役。

当年在军营时的我

当年 6 月份,连队派我到远离驻地 540里外的山坡机场雷达站学习。一次偶然机会,我在机场地下二号作战指挥室,遇到了久别后正头戴耳机发报的工友李宝喜,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他乡遇故知的奇妙滋味。

(二)千里有缘来相会

在九江雷达站流传着这样一件奇事。那是1962 年,10 岁的河南籍李豫生家乡闹灾荒,父母双亡的他,只得爷俩流浪于南方各地,靠卖力气挣钱糊口,有时没活干,爷俩就走村串户讨饭维系生命。

一天,爷俩讨饭到了九江雷达站,好心的炊事班长见是同乡,出于怜悯,每次都不让他们空手而归。

这个无意间的善举给幼小的李豫生心灵带来极大触动,他立志将来长大后,也要像炊事班长那样,当个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时隔 7 年后,18 岁的李豫生在原籍应征入伍,正好被分配到九江雷达站服役。

故地重游,所不同的是昔日的炊事班长已成为连队指导员。追昔抚今,不得不感叹这千里有缘来相会的意外之奇。

(三)饭店奇遇

1973年,我调到武汉市某雷达站服役。一个周日,我与同乡张明俊到武汉市内闲逛,午时腹饥,便寻一小店准备吃饭。

我们坐下不久,进来两位河南口音的小伙,与我们同桌而坐。瞧着其中一位青年的长相,我不禁脱口对相邻的张明俊说道:“这小伙和咱们连队的朱彬长得太像了。”

此青年一听“朱彬”俩字,眼中立即放出惊喜的光芒。

他的举动着实吓了我一跳,好像怕我跑掉似的,猛地抓住我的手,急切地向我打听朱彬的特征。

经询问才知,原来此青年正是朱彬远在河南的亲弟弟,出公差偶来武汉,因部队通信地址都是某某信箱,到邮局询问也是白费口舌且惹一肚子气,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保密。

为此,他们顶着酷暑烈日奔走找寻了两天后,蔫头耷脑如泄气的皮球,正准备打道回府,没想到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饭店里,竟无意间碰到了我们。

目睹兄弟俩相拥相见时的亲切劲,我才蓦然发觉,在拥有六百万人口的武汉茫茫人海中竟有如此奇遇,兴许是他们执着寻亲的精神感动了上苍,仰或是老天早就安排好了的。

晚年时的我

时光飞逝,如今,我已经迈入古稀之年,每当我想起这几桩奇事,内心依然是感慨不已,真的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奇事,才使这个社会充满了温暖与美好,不是吗?

0 阅读:3

一介退休老干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