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起“印度制造”的镰刀,割外企割自己

寄翠谈商业 2024-06-28 14:26:47

我的研究生同学给我看过几百张照片,都是2019年她们在印度旅游时拍下的。

她说,刚从新德里机场出来,一股不可描述的屎尿腐烂味,直冲天灵盖,躲都没地方躲。

一些大的城市,在街边建造了厕所。

说它是厕所吧,严格来说又不算——三面或正面有一人高的墙,身后没有挡墙,没有门,也没有屋顶。

整个街道散发着臭气熏天的屎尿味。

女人上厕所怎么办?不知道。

也有女厕所,但是很稀少,不太好找。

国外旅客只能到商场或酒店去方便。

我同学说,这哪是旅游啊?这分明是逛了个茅坑!那心理阴影够她这辈子消磨的。

2014年莫迪刚上台时,印度还有6.2亿人没厕所,全国一半人在野外、街边巷头随地大小便。

那浩浩荡荡跑小树林的场面,也很上头。

一方面是土地水源经常被污染,另一方面是印度女性在野外上厕所是个特别危险的事儿。

但推广厕所并不太顺利,有些人就是喜欢钻小树林,拿他没辙。

所以,有些地方发钱鼓励去厕所解决,对冥顽不化的人上“曝光栏”。

厕所运动轰轰烈烈搞到了2018年,经济比较好、4.5亿人的北部三个邦,有一半家庭有厕所了。

2018年,印度的调查公司采访了10万人,统计显示印度农村家庭厕所拥有率达到了71.3%。

不过仅仅一年过后,政府就宣布,印度厕所的覆盖率达到了100%,说是消灭了随地大小便。

那2020年4月13日,孟加拉巨蜥在小树林……被4名印度男子强暴......怎么解释?

新德里机场阴魂不散的屎尿味,怎么解释?

莫迪何德何能,连任三届?

好像干了点啥,又好像啥也没干。

作为比较,先说说他的前任们。

1947年,英国驻印度末代总督蒙巴顿只用了7天,在地图一通乱画,利用“分而治之”策略,埋下一堆事端,然后迅速撤军回英国。

印度、巴基斯坦宣告独立。

1951年,印度举行全国第一次大选。当时的国大党灵魂人物是甘地,头儿是尼赫鲁,他们毫无争议地拿下了489个席位中的364个,一家独大。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甘地皇位代代传,却一代不如一代强,内部分裂、贪污腐败不断,党争堪比韩剧又长又臭。

国大党逐步变成百年大烂党。

也不是没挣扎过,2004年推出曼莫汉·辛格担任总理,希望这位印度历史上第一个锡克教总理,能提升国大党的形象和能力。

干了十年,结果好像有他没他都一样。

2014年,印度人民党的莫迪获得选举胜利,出任总理,信心满满地开搞“莫迪经济学”。

但莫迪的特长是很会搞外宣,与各国领导左一个拥有,右一个合十礼。

让人差点忘了,印度人上厕所不用纸的啊!

最厉害的事情在于,莫迪学会了尼赫鲁最狠毒的一招:利用民族宗教矛盾,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印度虽然有80%的人都信印度教,但信其他教的也不少。比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人就多达2亿、锡克教的也有2600多万。

莫迪上台前就发现,利用宗教矛盾来集权管控,简直屡试不爽,特别是印度教PK伊斯兰教。

粉色是印度教,绿色伊斯兰教,黄色佛教

1969年,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爆发了严重冲突,打死660人。

1984年,锡克教徒刺杀了时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导致锡克教徒成了过街老鼠,被打死至少8000人。

2004年辛格执政以后,“宗教冲突”被重新定义了,每年因宗教问题被打死几十上百人,已经不算新闻了。

一方面是印度人太多了,另一方面是这种互相伤害的次数太多了。

人都麻了。

印度教徒越打越勇,不是印度教的不是人,统统灭了。

那句“印度教的印度”让各种印度人虎躯一震!

除了宗教矛盾,就是贫富差距太大。

1991年市场化改革伊始,前1%的印度富人收入占比是10.2%。

到2014年飙升到了21.6%。

印度穷人是什么情况呢?

穷人的收入却从22.2%降到了15%。

到处都是衣衫褴褛、打坐发呆的穷人,一天只吃一顿饭。

2011年时,文盲超过25%,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你能想象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印度竟然还有4亿文盲。

2014年大选前,70%的印度人对国大党不满,希望天降能人。

印度人民党和莫迪抓住了机会,宣布要在全国修公路、修厕所、修高楼、修港口。

在当时,从来没有人提出这么宏大的设想。

就冲这点,印度人把选票都给了莫迪!

竞选前,莫迪是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他引进外资大搞基建,开发地产,打造金融科技产业园,推广农田灌溉技术,一干就是13年。

当地工商农业遍地开花,经济年均增速10%,农业产值年均增长11%,经济实力常年是印度第一。

有了莫迪这张金字招牌,印人党的人气很高。

莫迪的竞选口号是:“等我当上总理,印度就跟古吉拉特邦一样美丽。”

印人党铆足劲地在网络上宣传他,甚至还挨家挨户登门拜访求选票。

印度的穷人们,哪见过这种世面啊!

说话又好听,办事能力又强,这不是印度版“天降猛男”吗?

2014年的投票率比上一届高出8.23%,创下投票人数的最高记录。

印人党拿到了一多半席位,把国大党踩在脚下,甘地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

从小靠卖茶维生的莫迪,当上了印度的总理。

上台以后,莫迪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头三年里,先废除了1200多条莫名其妙的法律。

还废除了大额纸币,统一简化税制、放松投资管制。

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

2014年-2018年,印度GDP年均增速高达7.6%,超过了隔壁熊猫家。

关键是,莫迪还给穷人变相发钱。

他要求国有银行给穷人开户,有了账户直接往里打各种补贴,避免了雁过拔毛,还给每户提供1650美元的人寿保险。

2019年1月,印人党通过了第103条宪法修正案,为穷人提供10%的政府岗位和学校入学名额。

这项法案让1.9亿人直接受益。

都到这份上了,印度穷人把他当神,也可以理解。

毫无疑问,2019年的大选,莫迪第二个任期,就跟捡球一样轻松可得。

印人党获得303个席位,比2014年还多21个。

2020年疫情肆虐的第一年,印度GDP增长率为-5.83%,莫迪赶紧放水,接下来的三年又快速回升到9.05%、7.24%、8.2%。

2023年6月莫迪说,“我刚当总理的时候,印度经济不过是世界第十,现在是世界第五啦,再过5年赶中超美!”

宏观数据好看的时候,莫迪怎么装神弄鬼,大家都觉得可爱。

但宏观数据反映不出相对具体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2014年印度的世界排名是130名,到了2022年,排名居然不升反降,跌到了134名。

同样佐证了,为啥印度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对比来看,隔壁熊猫2014年是第90名,2022年第75名。

说明,印度经济正在资本集中化,多数人被边缘化了。

而且这个趋势还在扩大。

印度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那些阶梯顶端的企业和高种姓富人。

从2012年到2022年,印度股市创造了1.4万亿美元的财富,但80%归20家公司所有!

其中两个商业巨头最引人注目。

一个是阿达尼集团,创始人阿达尼跟莫迪是老乡,在莫迪当省长时,两人的关系就非同一般。

莫迪参加竞选时,坐着阿达尼的专机满世界跑。

当选印度总理以后,阿达尼集团的股票翻了三倍。

阿达尼集团成为印度最大的私营航空运营商,差点成为亚洲首富。

跟阿达尼争亚洲首富的,是信实工业的安巴尼,印度的另一个商业巨头。

安巴尼也是莫迪的亲密盟友。

从2012年到2023年,阿达尼集团的市值突破了3000亿美元,暴增611%。

而信实集团的市值也高达1939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247%。

2024年6月,大选刚落下帷幕,莫迪再次获胜。

能够连任三届总理,除了尼赫鲁,就莫迪了。

这次印人党只获得了240个席位,比2019年那届少了73个席位,距离半数还差32个。

反对党联盟不仅抢走103个席位,还差点让莫迪落选。

印人党没拿到足够多的席位,不得不跟别的政党合作,联合执政。

印度媒体说,莫迪是“虽胜犹败”。

合着莫迪搞了那么多改革,是肥了阿达尼、安巴尼?

财富都集中在他们手里,那印度人能高兴吗?

印度人是穷,可不傻。

这次“惨胜”后,阿达尼集团的市值蒸发了450亿美元。

2021年,不少印度农民认为这仨在搞裙带关系,就当街烧了莫迪、阿达尼、安巴尼的雕像。

今年4月,又烧了莫迪的人偶。

2014年,莫迪夸下海口,说印度制造业要以年均12-14%的增长率狂飙,到2020年,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要提升到25%,提供1亿个就业岗位。

十年过去了,结果如何呢?

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只有17.7%,十年仅提升了2.7%。

由于坐地起价、卸磨杀驴导致诚信有问题,外企不敢再来印度投资,一些产业在悄然撤离中,只有苹果硬着头皮还在坚持。

依靠人口红利,从东南亚争抢制造业份额的希望落空了。

制造业为啥没上去呢?还得怪莫迪。

莫迪政府的研发支在GDP中的占比,连0.7%都不到!

没钱搞研发,那还搞什么“印度制造”?

外企进来投资,等到一定规模,印度政府就开始明抢了,什么涉嫌“洗钱、偷税漏税、违反投资协议,违反劳动法”等等。

虽然莫迪废除了1200多条法律,但剩下的12万条,足够外企喝一壶的。

讽刺的是,莫迪政府对英美欧中所有的外企“一视同仁”,抢劫只分先后,不分来头。

今年4月,印度公布的失业率为8.11%,20至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43.65%,女性劳动就业率从30%跌到了23%。

目前,仍然有6亿印度人每天的最高收入只有3.65美元,约合人民币26元,属于世界银行定义的贫困线以下。

穷的穷死,富的富死,但政府债务却翻了三倍。

莫迪上任的9年间,政府债务从55万亿卢比狂增到155万亿,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84%。

有人担心印度不能按时还债,甚至没钱还债。

人家说过要还钱了吗?

莫迪,实际上属于表演型政客,很善于投机,只看重眼前利益,又极端保守。

这一点从莫迪与俄国、美国打交道过程中,就显露无疑,要么坑一点就跑,要么相互坑。

在全球经济总体向好的阶段,印度多少能捞到一些产业方面的油水。

但在美元加息周期里,印度经济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他们的中低端制造业受冲击更大。

而莫迪最大的麻烦,就是利用所谓的“印度制造”割完外资,又割自己。

言而无信,中高端产业就发展不起来。

莫迪的“印度制造”已搞了整十年,不管说一地鸡毛,起码也是一言难尽……

0 阅读:528

寄翠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