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打出“持久战”,拒绝以色列停战请求

寄翠谈商业 2024-03-22 03:02:50

在巴勒斯坦境内,唯一能揍以色列占领军的民间组织,说的就是哈马斯,30年如一日,是个“狠人”。

每天往以色列境内和占领区刷火箭。

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亲吻哈马斯狙击手

哈马斯最早是绝望民众自发组建的游击队,一路“打怪升级”干到今天。这种抵抗组织在各国抵御外敌入侵时特别常见。生死存亡的年代里,为了打跑侵略者,不得不用血肉身躯淌出一条复国救民之路。

1928年,埃及人哈桑·巴纳创建了一个宗教政治组织——穆斯林兄弟会,在隔壁的巴勒斯坦宣扬伊斯兰主义。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加沙被埃及占领,加入穆兄会的巴勒斯坦人越来越多。

到了1962年,分支机构巴勒斯坦穆兄会在加沙秘密成立。但是,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加沙被以色列抢走了。

当时的纳赛尔准备在埃及搞“阿拉伯社会主义国家”,出于各种原因,跟穆兄会翻脸了,宣布巴国穆兄会在加沙的活动是非法的,加上以色列占领加沙后,镇压反抗民众的手段特别狠,那些埃及骨干只好跑回国,或流亡海外。

埃及穆兄会基本就这么废了,巴国穆兄会为了积蓄后备力量,派出好几百年轻人到埃及的大学去读书。1975到1985年之间,这些留学生陆续返回巴勒斯坦,成为巴国穆兄会的中坚力量。

他们是初代哈马斯吗?暂时还不是,他们的灵魂人物要在2年后才出现。

谢赫·艾哈迈德·亚欣坐着轮椅,正费劲地登上历史舞台,顺便扯下了巴以冲突的大幕。

1936年,亚欣在加沙出生,12岁时一场意外让他脊椎受伤,导致下肢瘫痪。失去双腿以后,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读书上,考上了埃及艾资哈尔大学,深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的洗礼。

哈马斯创始人、精神领袖谢赫·艾哈迈德·亚欣

1965年,32岁的亚欣加入埃及穆兄会。

1973年,以军正在加沙、约旦河西岸一带疯狂围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反抗运动还是很激烈的。亚欣决定回加沙报效祖国,坐着轮椅到处宣传教义,搞些宗教福利活动,加上身残志坚的形象,拉拢了不少人心,领导加沙穆兄会建了不少宗教学校、医院和慈善团体。

没几年,亚欣就成了穆兄会很有影响力的领导人。

以军一开始并没有把亚欣和穆兄会放眼里,不但不阻挠,还颇有好感。而亚欣已经不再满足宣传伊斯兰教义了,开始向政治领域渗透。

1982年,亚欣秘密组建了“巴勒斯坦圣战者”,但很快被以色列逮捕,被军事法庭判刑13年。

在绝对优势的碾压下,各种巴解组织打不过以军,又看不到未来,慢慢变得消极了。当时巴解组织中最大的一支叫“法塔赫”,就是阿拉法特领导的队伍,放弃了“坚决消灭以色列”的斗争思想,接受领土被蚕食的现实。

在巴勒斯坦领土上,以色列建造的犹太人定居点越来越多,大家对法塔赫非常失望,开始寻找新的抵抗力量。

1985年,以色列感觉亚欣这样一个残疾人没啥危险性,提前释放了他。

1987年12月9日,一辆以军卡车与巴勒斯坦汽车相撞,以军开枪打死了车上4个巴勒斯坦人。这个事件成了憋屈许久的宣泄口,巴勒斯坦人就跟以色列军警干了起来,史称“巴勒斯坦第一次大起义”。

那天晚上,亚欣召集所有骨干开会,决定改造巴国穆兄会——1987年12月14日,“哈马斯”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从第一份传单开始,哈马斯表示对抗以色列绝不妥协,亚欣说:“只有伊斯兰教才能打倒犹太人,摧毁他们的梦想。一旦有敌人占领某处穆斯林土地,‘圣战’就成为每个穆斯林的责任。”哈马斯把斗争纲领同拒绝世俗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结合。

30年来,哈马斯一直被认为只是个比较能打的游击队,也不懂啥叫持久战,至今不被巴勒斯坦和各国认可,反而在美西方媒体的歪曲下,被美以定义成“恐怖分子”。但是,能顶着以色列占领军打的,也就亚欣他们了。

巴政府的一贯表现向来拉胯,他们对哈马斯认不认可,好像没啥区别。

哈马斯成员多数是些孤儿,背着报仇雪恨、救国救民的使命,一门心思要赶走占领军,比较敢打、能打,所以深受巴勒斯坦人支持,也受到了一些中东国家的同情和资助。

1988年8月,哈马斯发表了思想纲领《哈马斯宪章》,大意是说:哈马斯的指导思想是伊斯兰教;在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伊斯兰国家;消灭以色列;反对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在斗争中求生存,在战争中锤炼,哈马斯不再是单纯的游击队了,实际上哈马斯裂变出公开、秘密和军事三个形态。

公开部分负责经营慈善机构,对外宣传,然后接受巴勒斯坦国内外的资助;秘密部分负责反抗动员,还有游行示威造势,深入第一线,赢得民众支持;军事部分负责打巷战、训练,包括研究怎么制造武器装备,拥有“卡桑”系列火箭弹、“亚欣”火箭筒,现在还造出“阿耶什-250”弹道导弹。

新闻里经常提到的“卡桑旅”就是哈马斯的军事组织。

卡桑旅并不是一个旅级军事单位,它是哈马斯各种战斗小组的统称。前身是一支几百人规模的敢死队。

2004年3月22日,哈马斯的开创者、精神领袖亚欣在去清真寺做礼拜的途中,遭到以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袭击,连发三枚导弹,一枚直接命中亚欣。但哈马斯并没有消亡,在实战中发展出蜂巢一样的领导层组织,分布在各条战线上,成为以色列最头疼的围剿目标。

现在的哈马斯核心人物是政治局主席伊斯梅尔·哈尼亚,61岁,他是2017年接替哈立德·迈沙阿勒的位置。哈马斯内部非常团结,哈尼亚很年轻,领导能力也强,所以在2021年8月,哈尼亚再度当选政治局主席,成为哈马斯的话事人。

哈马斯的军事领导人是穆罕穆德·戴夫,2023年10月7日突袭以色列军营和定居点的“阿克萨洪水”行动就是戴夫指挥的。

这一仗让卡桑旅名震中东,再也不是那种只会打打游击战的民间地下反抗组织了,卡桑旅收集以色列国防军活动情报的能力,直接惊掉了以色列和美国人的下巴,导致犹太媒体都不知道怎么洗了。

在这之前,卡桑旅给人的印象就是搞搞自杀式爆炸,或者扛着火箭弹、拿着AK47袭扰以军的小团体。但“阿克萨洪水”军事行动打出了正规军和特种作战的水平。

巴勒斯坦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痛快,第一天哈马斯向以色列刷了5000多枚火箭弹,把“铁穹”导弹拦截系统搞瘫痪了,以军遭受了惨痛的打击和损失。

以色列国防部推测,卡桑旅至少拥有4万名精锐战士,还有一个无人机和3万枚火箭弹组成的武器库。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地区安全主管埃米尔·霍卡耶姆说“从这次军事行动来看,哈马斯接受了‘业内最顶尖’的训练——来自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及其最强大的代理人黎巴嫩真主党的常年秘密训练,哈马斯极其了解地形,总能灵活地防御。”

在这次突袭之前,哈马斯分别在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21年对以色列占领军发动过四次大规模的抗战行动。

第一次抗战持续到2009年1月10日,卡桑旅直接派出了1.6万名战士参与地面战,以军不敢迎战,火速后撤,改用远火轰炸,造成更多平民伤亡。

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哈马斯从1992年开始,就师从黎巴嫩真主党学习军事经验。这得“感谢”以色列,当时把大约400名巴勒斯坦人驱逐到黎巴嫩,这里面有哈马斯的时任领导人。

我说金融时报不去研究金融,跑中东来搅屎,真是英国佬的天性呀!

从那年冬天开始,真主党不光是为哈马斯提供严苛的军事训练,还分享了制造火箭的技术。哈马斯一直在稳步提高他们的武器质量,通过走私零部件,把火箭弹升级成了精确制造武器。

2001年10月,哈马斯第一次向以色列控制区和境内发射了“卡桑”火箭弹,在往后的日子里,“卡桑”系列火箭弹成了打击以军的标配大杀器。

2021年底,黎巴嫩南部城市泰尔的港口发生大爆炸,以色列情报部门认为这是哈马斯的武器库炸了,说明黎巴嫩已经存在哈马斯这样的军事武装力量。

与往常不同的是,以色列已经连续两次提出暂时停战,哈马斯直接拒绝给以军喘息的机会。也门胡塞武装、叙利亚政府军、伊拉克反抗组织虎躯一震,看到了反抗侵略者的希望,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开干。

看新闻就会发现,卡桑旅的武器种类很多,特别是步兵轻武器,有AK47,也有美制M16,还有自制的反坦克手榴弹,这两个月炸毁以军5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

在2023年11月哈马斯公开的突袭行动视频中,展示了工业化的火箭弹——“拉乔姆”。

刷完火箭后,哈马斯转入加沙地下四通八达的地道,直接化解了以军的空中优势和地面火力优势,把以军拖进激烈的巷战。

那个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霍卡耶姆还说“哈马斯的打法更像越共,就像当年北越军队把美军拖进丛林地道战一样的泥潭,加沙的路障和地道组成了让以色列窒息的堡垒,直接拉高了以色列侵略军的打击成本,还有巨大的以军伤亡。”

从二代目开始,哈马斯就是一种蜂窝状的军事机构,损失几个领导人,根本伤不到哈马斯的战斗力。比如,戴夫是哈马斯最神秘的高层之一,互联网上只有他的三张照片:一张是20多岁的旧证件照;一张戴着面具,是不是他还不一定呢;第三张是2023年11月突袭以色列的录像截图。

以色列特工找了7年,愣是不知道他长啥样,更不知道他在哪儿指挥哈马斯作战的。

一个隧道网络长达400多公里,里面储备了大量物资,足以抵御以军长达数月的围困,作战时高度分散。所以,以军敢进地道就是死路一条,哈马斯还能绕到背后攻击以军。

哈马斯这么拼,那么巴勒斯坦政府在干嘛呢?

先解释一下几个关键性名词。法塔赫本来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泛称,8个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法塔赫是实力最强、影响最大、人数最多的一个派别,掌控着巴国政权,其他巴解组织相当于小股东,不值得一提

新闻里经常提到法塔赫怎样怎样,实际上说的就是巴国政府。

1987年成立的哈马斯,是以色列把巴勒斯坦人逼到绝境中的产物,它跟那8个巴解组织没关系,巴国民众对法塔赫失望后,才转头支持更头铁的哈马斯。

1991年,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大会上,法塔赫领导人阿拉法特拒绝承认哈马斯的地位,双方理念南辕北辙,矛盾正式公开化。

巴解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世俗的巴勒斯坦民族国家,承认以色列占领军的合法性,同意两国并存的方案;而哈马斯的目标是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认为巴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容忍以色列的侵略行为,坚持用“圣战”赶走以色列。

阿拉法特不想打了,希望推动巴以和平协议。但战场上赢不了的,谈判桌上也注定得不到。

法塔赫与哈马斯的矛盾,实际上是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斗争,进而引发巴勒斯坦内部的权力之争。哈马斯强烈反对《奥斯陆协议》,用各种暴力手段破坏、阻挠协议。

这种情况下,谁也别想好好说话了,更不可能存在“两国并存”的局面,以色列想吞并巴勒斯坦,哈马斯却愈战愈勇,大概率是吞并不了全部。所以,巴以冲突就成了无解的问题。

2007年2月,哈马斯与法塔赫签署了“麦加协议”,商议合并;3月17日,巴民族联合政府宣誓成立,但这并没有解决双方的内部矛盾和冲突。

2007年6月,联合政府才成立不到仨月,哈马斯夺取了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同时宣布解散民族联合政府,在约旦河西岸组建过渡政府——巴勒斯坦出现了“一国两府”的局面。

在国家大义面前,面对以色列的疯狂侵占,绥靖妥协政策只会让侵略者得寸进尺,法塔赫是什么样的角色,相信读者心里都很清楚。

牌子上写着“小心地雷”

从2007年开始,哈马斯与法塔赫搞过很多次和解谈判,也在2014年6月再次组建联合政府,但10个月就崩了。

当初国共合作也搞过2次,国民党政府是怎么做的呢?不把枪口对准日本鬼子,却满世界抓捕正在抗日的共产党员,所以国民党不得人心,遭时代唾弃也是必然的结果。

在美国、欧盟、法国等西方国家眼里,哈马斯就是个破坏以色列侵吞巴勒斯坦领土的刺头;在阿拉伯世界里,阿联酋、埃及也是这么看的。只有伊朗、土耳其、卡塔尔、黎巴嫩等国家或明或暗地为哈马斯提供人道主义、资金援助,甚至军事支持,土耳其就是哈马斯最大的金主。

反抗以色列占领军的战斗还在继续,哈马斯取得了一些战绩,鼓舞了巴勒斯坦民众的抵抗信心。

向死而生之后,还有漫长、艰辛的路要走。

0 阅读:1

寄翠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