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身体这3个部位发痒,提示血糖升高,一定要重视!

君毅说健康 2023-12-06 11:24:26

周先生,40岁,是一家公司管理层人员,常年来他的工作繁忙,经常饮食作息不规律,除了应酬吃些大鱼大肉,午间常常顾不上吃饭,饿的时候就用蛋糕或者一些加工方便食品充饥,时常还会工作到深夜。

两周前,周先生感觉手臂时常发痒,但是由于心系工作,便没有去医院检查。然而,拖了一周之后,周先生不光是手臂发痒,还出现了背部也发痒的情况,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周先生这才迫不得已来院就诊。

经过一番询问之后,医生得知周先生一直忽视了自己的饮食作息习惯,尤其是甜食、加工食品摄入过多的问题。

于是医生为周先生进行了血糖测试,结果显示周先生的血糖为9.0mmol/L,空腹血糖明显偏高。医生随即又为周先生做了一个葡糖糖耐受试验,结果显示周先生血糖为12.0mmol/L,最终周先生被确诊为糖尿病。

医生告诉周先生身体出现了发痒的症状是血糖升高所引起,并向周先生解释,过高的血糖水平会损害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全身各个部位的神经末梢出现异常敏感,引发皮肤瘙痒的感觉。

并为周先生开了一些降糖药和外用的皮肤护理药,嘱咐周先生要立即采取控制血糖的措施,包括按时用药、调整饮食、定期监测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周先生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水平,逐渐改善了身体的症状。周先生的经历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身体无端出现发痒的人群要引起注意了,尤其是以下这三个部位发痒,提示我们血糖可能已经升高,一定要重视起来。

一、身体这3个部位发痒,提示血糖升高

1.四肢瘙痒

高血糖与四肢瘙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除了“三多一少”以外,皮肤问题也是该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异常的痛觉和触觉,使患者感到四肢瘙痒、刺痛或麻木感。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引起皮肤干燥,从而刺激神经末梢并引起不适感。

同时,高血糖还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而感染则是导致皮肤瘙痒的另一个潜在原因。

因此,如果出现四肢瘙痒的症状,尤其是伴随其他糖尿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并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血糖水平稳定也是预防这种症状的关键。

2.外阴瘙痒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出现私处瘙痒时,通常并不会将其与血糖疾病联合起来。

因此在未就诊时很多人都当成妇科疾病去对待,如买妇科相关冲洗剂进行冲洗,妇科相关药物进行服用。但值得一提的是,外阴瘙痒很可能是高血糖所引起。

高血糖状态下,尿液中的糖分浓度增加,为真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易引起尿道感染,而尿道感染往往会导致外阴瘙痒的症状,从而间接提示着高血糖的存在。

其次,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病变也会引起外阴瘙痒,因此,对于出现外阴瘙痒的患者,要尽快就医进行疾病识别。

3.腰背部发痒

首先,高血糖状态下,皮肤容易出现干燥,从而引发瘙痒感。

糖尿病还会引发皮肤疾病,引起腰背部出现湿疹、红斑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感染,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腰背部发痒的症状。

其次,跟以上两者一样,腰背部的刺痛、麻木和瘙痒感,也可能与血糖高值引起的神经损害有关。

由此可见,腰背部的皮肤问题很可能是身体处于高血糖状态下的反应,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皮肤干燥、糖尿病相关皮肤并发症、神经病变以及局部湿疹和感染等。

值得注意的是,该疾病不只会出现皮肤不适这一症状,糖尿病作为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一旦患上,便会影响全身。因此,在未患上糖尿病前,预防非常重要,了解糖尿病发生的诱因作为预防糖尿病的第一步,只有在了解诱因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有效预防。

二、糖尿病发生的诱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该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诱因。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亲属患病,那么他患此病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1],这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次,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变异也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如,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病的可能性。此外,遗传对个体的易感性也可能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一些人天生就有机体对该疾病的易感性,即使在受到环境因素刺激较小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发病。因此,遗传因素可以说是能引起糖尿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诱因。

2)肥胖

肥胖会导致脂肪组织过度分泌脂肪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时,血糖无法有效地进入细胞内提供能量,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此外,体重过重的情况下,身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应对血糖升高,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导致高血糖和最终的糖尿病。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还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导致慢性低级炎症反应,从而干扰降糖物质的信号传导,加速疾病的发展。因此,肥胖不仅可以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加剧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的病情[2]。

3)高糖高脂饮食

曾有小鼠实验表明,高糖高脂饮食会引起小鼠发生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从侧面展示了该饮食习惯对身体具有潜在的危害[3]。这种饮食习惯还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也是该疾病的一个主要诱因。高糖分的食物在过量摄入后会导致血糖水平剧烈波动,可能引发胰岛素分泌异常,增加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疾病的风险。

另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脂肪组织增加,引发脂肪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进而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因此,应减少糖分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和鱼类等,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康复。

以上我们了解了该疾病的诱因,强调了遗传影响、体重管理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该疾病目前还无法治愈,只能靠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处理血糖水平的问题,以延缓疾病的进展。疾病并不致命,但若是血糖长期处于高值水平,那因此产生的并发症就可能会危及到生命了。

三、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肾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扭曲和硬化,进而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这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最终会导致蛋白质等物质从尿液中泄漏至血液中,表现为蛋白尿(尿液里有泡沫);长期的高血糖还会引发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小管功能损伤。

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因为血糖水平长期不稳定,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发生损伤,同时也会引起炎症和血液凝块形成的异常增加,这些因素会显著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高血糖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会损伤眼部微血管,导致视网膜血管的变性、脱离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最终引发视网膜病变。同时,高血糖也会导致神经病变,影响视网膜神经元的功能,包括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和神经传导细胞,从而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糖尿病足:

长期血糖异常会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特别是患者的足部神经受损,出现感觉异常或麻木。由于患者对足部的痛觉和温度感觉减退,容易忽略足部的轻微创伤或疼痛,进而导致潜在的病变。因此,若患者发现双下肢感觉减退、麻木时需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检查。

酮症酸中毒:

这是因为身体由于胰岛素不足或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无法将血糖转化为能量,因此开始分解体内脂肪。此过程会产生大量酮体,酮体在血液中累积过多,就易导致该疾病的发生。该并发症属于急症,若患者感到非常口干、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低血糖:

如果患者在使用药物后没有按时、不适当地进食、运动量突然增加,或者过量使用药物,都可能导致血糖水平过低。低血糖可能导致症状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是昏迷或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饥饿、大汗、心慌、四肢麻木等),要及时摄入含糖的食物或饮料,以迅速补充血糖,必要时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当身体出现异常,如四肢、外阴或腰背部出现无端的瘙痒时,不可单纯认为是皮肤问题,可结合自身情况(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是否肥胖、饮食是否健康)来考虑是否与血糖升高有关。对于已经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需严格控制血糖、时时监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影响到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周先生由于心思都在工作上,生活极其不规律、饮食也不健康,最终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现实生活中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身体健康的人不占少数,然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身体垮了,一切都是徒劳。因此,当我们的身体向我们发出一些信号时,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检查以确定原因,避免危重症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垚吉,王文绢,李庆生. 2型糖尿病遗传倾向及其关联基因研究进展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 23 (03): 229-232.

[2]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01):2-51.

[3] 郭啸华,刘志红,李恒等. 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及其肾病特点 [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2, (05): 35-39.

1 阅读:1769

君毅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