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很少夸人,但对这位骁将赞不绝口:还是你有办法

关河有五十州 2024-06-13 08:23:07

陈士榘, 1927年入党,同年参加秋收起义,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解放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军队干部,见到陈士榘,伸出大手握住他的手,说:"陈士榘同志,假如说党内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哩,都是井冈山的么!"

陈士榘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秋收起义、井冈山、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百万雄狮过大江,他都参与其中,而且干得有声有色,尤其他还以喜爱打仗,也善于打仗著称,无怪乎有人说,陈士榘似乎就是为打仗才来到世间的。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尚占据很大优势,但随着时间的延续,解放军逐渐扭转了颓势,到淮海战役爆发时,已经完全占据上风。1948年12月11日,为增援淮海战场上的中原野战军,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陈士榘,亲自驾着吉普车,带领着华野先头部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在那里,他见到了焦急等待的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邓小平用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说:“陈士榘同志,你可来了,我们等你好长时间喽!”

刘伯承立即展开了军用地图,详细地向陈士榘讲述了当前的战场形势,并希望他能帮着出出主意。邓小平则说:“陈士榘,你的名声很响呀,打仗打得好,我们都晓得了。”

面对首长的夸赞,陈士榘连忙回应:“首长过奖了,我主要是在陈司令员、粟裕司令员的指挥下做一些具体工作。”邓小平说:“不要谦虚嘛!陈毅和粟裕都讲过你,说你的点子好厉害呀,华东的几个大仗都是你最早提出来的,是不是呀?这次你可要为我们也提出一些点子呀,解放军可是一家人呢!”

陈士榘郑重地点了点头,说:"当然了,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他仔细分析了当前的战场形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黄维兵团阵地之所以难以突破,主要是因为他们依托双堆集高地的地理优势。双堆集高地前方视野开阔,敌人可以居高临下发挥火力的优势。要想击败黄维兵团,必须集中火力和兵力,迅速攻下双堆集中的一个堆。这样,另一个堆就会失去依托,变得容易攻克。

邓小平和刘伯承完全赞成陈士榘的意见。陈士榘自告奋勇,承担了攻打双堆集中一个名叫尖谷堆的任务。两位首长都高兴得不得了,但当邓小平跟下属部队联系,要他们让出一个攻击位置时,却发现没有一个纵队愿意。

没有攻击位置,陈士榘自然无法施展身手。他平和地对邓小平说:“中野部队一定能够独自完成围歼黄维兵团的任务,不过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我去华野打援的部队那里看看,他们要是能多坚持一些时间,中野解决黄维兵团就能从容一些了!”

邓小平政委无奈地摊了摊手,说:"也好,我这的部队都和敌人杀红了眼,你谅解一下吧!"

陈士榘于是驾着吉普车离开了中野司令部。 可他的车刚走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发现前面路口处站着一个军人向陈士榘的车队摆手。到近了一看,原来是中野第六纵队的政委杜义德。杜义德认识陈士榘的那辆吉普车,但对陈士榘不是很熟,遂在陈士榘的车子前大喊:"是陈士榘参谋长吗?邓小平政委要你去接电话!

原来是邓小平改变了主意,要陈士榘留在中野指挥围歼黄维兵团,并且已经为他协调出了攻击位置——六纵的攻击位置。邓小平在电话里对陈士榘说:"不仅仅是攻击位置,六纵也归你指挥。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我已经跟他们讲好了,他们都听你的!"

事情发生了转机。陈士榘立即将这几个纵队的首长召集到一起,重新调整了部署,将他们原来分散的火力和兵力集中到尖谷堆。

12月14日傍晚,陈士榘下达了总攻的命令。随着陈士榘一声令下,我军发起了总攻。在猛烈的炮火轰击后,解放军的密集兵力趁着夜色向尖谷堆发起了强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一举拿下了尖谷堆。

平谷堆的敌人慌了阵脚,多次组织兵力进行反扑,但都被解放军居高临下的火力所击退。敌人无可奈何,只能望洋兴叹。邓小平政委得知战果后,高兴地说:“还是陈士榘有办法呀!”

0 阅读:3

关河有五十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