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第一,习酒第二,三大名酒争夺贵州酱酒第三

阿海奇 2024-05-19 19:04:32

自2015年之后,在茅台酒的带动下酱香酒逐渐开始火了起来,2018年之后酱香酒的热度迅速升高。2018年之前,酱香酒行业中只有茅台和郎酒的发展还算不错,其余的都是些小打小闹。

2018年之后,酱香酒行业迅速崛起,习酒、国台、钓鱼台、潭酒、金沙回沙、珍酒、武陵酒、安酒等一大批酱香酒开始崛起。在酱香酒爆火的背景下,贵州很多名酒都开始抛弃其他香型改酿酱香酒。一大批资本纷纷涌入贵州省,甚至一度出现资本围猎茅台镇的现象。

随着酱香酒的爆火,贵州省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酱酒第一省。2022年,贵州省的酱香酒产量约为60万千升,约占全国酱香型白酒总产能的80%。近几年在贵州的酱香酒行业中,茅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习酒2023年营收也在200亿以上,第二的位置也是稳如泰山。

谁是贵州酱酒的第三呢?目前来看,国台应该是贵州酱酒第三。不过随着珍酒的上市,华润集团入主金沙酒业,两者的实力都会得到扩充,都会对第三的位置发起挑战。

国台酒:

国台酒业属于私企,他背后的控股者是天津市的天士力集团,而天士力主要是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很多投机者投资茅台镇不同,天士力集团投资茅台镇很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

1999年,天士力公司在茅台镇收购一家老字号酒厂,在该酒厂的基础上创建了国台酒业。收购后的10年间酒厂的名字频繁改动,直到2009年才将名字改为国台酒业。天士力集团号称用做药的精神来做酒,当然那个时候他们也没有预料到之后酱酒会火得一塌糊涂。

自收购以来,国台酒业一直做的都是酱酒,2011年国台酒被评为“贵州十大名酒”之一,现在已经成为茅台镇第二大白酒企业。国台酒体量较小、起步晚,直到2015年之后,才开始实现真正的发展。

在业绩上,国台酒业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2016年~2020年,国台酒业营业收入分别为3.61亿元,5.73亿元、11.76亿元、18.88亿元、40.05亿元,业绩稳步提升。2021年,国台酒业号称含税业绩突破百亿,但是在贵州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国台酒业的营收在91亿附近。

这个时候的国台酒业不仅高喊着要上市,而且甚至有跟习酒、郎酒竞争酱酒第二的希望。2022年之后,酱香酒开始降温,国台酒业未披露任何2022年、2023年的业绩数据。不过据行业对国台酒的估算,2023年国台酒的营收可能已经回落到50亿梯队。

此外,贵州国台在前几年大举并购,目前拥有国台酒业、国台酒庄、国台怀酒、国台茅源四大生产基地。目前国台酒业大曲坤沙酱香型白酒产能规模达5.6万吨,酱香型白酒储能约8万吨,在全国来说应该仅次于茅台、郎酒和习酒。

金沙回沙酒:

金沙回沙酒是个奇葩,酒质好坏两极化严重。早期的金沙酒,品质、产品线都比较乱,产能实际比较很低,甚至还模仿过郎酒的风格。金沙酒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07年以前,2007年—2022年,以及2023年至今。

2007年之前,金沙酒业属于国营时期,始创于1951年,1963年斩获贵州老八大名酒之称。1987年,金沙酒业三个厂产量、销售收入达到顶峰,利润118万元,是金沙酒厂历史上最好水平。

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金沙酒业一直不温不火。一直到2006年,金沙酒业完成产值3988 万元,销售收入4038万元,入库税金958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收购金沙,提出了建百亿酒业的发展目标,要知道当时的金沙酒业,年产不足1000吨,销售8000额仅有多万。

此后的五年时间,金沙酒业专注于扩产,到2012年产量达到了1.9万吨、窖池3800口,在当时的贵州省仅次于茅台。2017年,张道红上任金沙酒业董事长,正好赶上酱香热的时机。

金沙酒业在央视、机场、高铁、高速、城市大牌、电梯、公交等大量投放广告,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力推高端产品摘要酒。在酱香酒火的那几年,摘要酒经常提价,价格一度吵到1000多一瓶,比当时推出来的时候贵了一倍不止,价格虚高严重。

据金沙酒业单方面透露,2019-2021年营收从15.3亿升至60.66亿,3年时间增长了近4倍。2023年1月,华润啤酒以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从华润啤酒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来看,2019-2021年,金沙酒业实际营收为8.78亿元、17.67亿元和36.41亿元,也许是统计口径不同,或是之前存在虚报的现象。

华润入住后,赶走了功勋老帅张道红,由魏强出任董事长。2023年金沙酒业出现业绩下降、摘要酒价格倒挂、业务萎缩的情况。华润入主后,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或许等到这段适应期过去,金沙酒业背靠央企能够再实现快速增长。

金沙酒业目前产能为2.4万吨。2021年底,金沙酒业3万吨酱香型白酒扩建项目签约,总投资85亿元,计划新增制酒产能3万吨/年,制曲产能5.8万吨/年。待到项目结束,金沙酒业的产能将突破5万吨。

贵州珍酒:

1975年,为了实现让茅台产能破万吨的美好夙愿,中国酒业“壹号工程”——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在遵义市郊开展。1985年生产试验鉴定成功,1986年试制酒获得盛赞“酒中珍品”,这就是珍酒名字的来源。同年,生产基地正式更名为贵州珍酒厂。

1986年12月,贵州省举办第四届省内第四届评酒会,珍酒被评为了贵州名酒。1987年,珍酒被定为国宴特供酒。在1988年的第五届评酒会上,珍酒斩获国优酒称号。

九十年代,珍酒的销售额主要来源于出口创汇。2005年之后,珍酒酒厂几乎处于停产的状态,只能靠卖卖老酒,代加工一些产品来维持生存。直到2009年,珍酒酒厂被金东集团收购,成为了珍酒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虽然金东集团在全国收购了十几家酒厂,但好像对珍酒格外用心,也有可能是酱香热的机遇。在收购之后,集团累计投入近百亿,用于增加产扩能,建设了六大生产基地。

2020年,珍酒的产量突破了万吨;2021年实现投产2.1万吨;2022年投产3.5万吨;2023年下沙季,下沙季拟投产4万吨,储酒达6.5万吨,酿酒产能超过了金沙酒业。因为在第五届评酒会上贵州获奖的名酒中,只有茅台、习酒和珍酒是大曲酱香酒,因此珍酒一直自称为“贵州三大酱香名酒”。

2023年4月27日,金东集团将旗下的珍酒、李渡、湘窖三个酒厂捆绑上市,成立了珍酒李渡集团。并且在港股上市成功,市值一度高达430亿港元。2023年珍酒李渡集团营收为70.3亿,其中珍酒实现营收45.83亿元,同比增长19.9%。珍酒的业绩相较于2020年,3年内增长了240%,从业绩上看珍酒对国台最具挑战性。

0 阅读:676

阿海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