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人格:爱与被爱的挣扎

正坤智慧心理 2024-05-10 09:18:45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时而兴奋激动,时而沮丧消沉;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常常充满挑战,时而亲密无间,时而冲突不断。情绪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时而兴奋,时而绝望。这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经历的内心世界。

例如恋爱中的两个人,一个特别能“作” ,不停的玩分手和好的游戏,或者时而热情如火,时而冷漠如冰,你可能会觉得他们难以捉摸,甚至有点“烦人”。但请记住,他们并不是故意要这样,而是他们的内心正在经历一场无法控制的“风暴”。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可能会经历强烈的情绪波动、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自我伤害的冲动以及对身份和自我价值的模糊感。

他们通常会感觉空虚和无聊,强烈的需要依附他人,然后再把所依附的人抛弃,并且,他们会疯狂地防止被抛弃,无论是现实的被抛弃还是想象中的。举个例子,两个相爱的恋人,其中一个情绪极不稳定,常常对伴侣发脾气,并且常常提出要分手。但是当对方同意分手后又会反悔,不惜以自残等代价来挽回对方,因为分手并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试探对方,到底是不是真的爱我。

这个以恋爱举的例子,只是要简单说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不是说像我例子所说的人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也不是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仅仅是这些特征,如果你身边熟悉的人就是边缘型人格,那么你就会发现,边缘型人格的人对被忽视和忽略的反应极其强烈。边缘性的人通常自尊特别低,他们通常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己不值得爱,所以他们会在关系里不停地去验证,你到底爱不爱我。直到把对方弄得烦了,逃跑了,然后自己会得到答案,他不爱我,我也不值得爱。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答案早就确定在了自己的心里,最后的结果仅仅是自证了预言。

边缘型人格的形成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我们是无法左右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早年的被遗弃或不被爱。有些孩子早年被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里,等到懂事的年纪又被接回父母身边,甚至有些孩子会不断的轮换寄养的家庭,在他们的心里,很可能产生自己的无价值感,也可以说是低自尊,总归是觉得自己没有被爱,或者不配被爱。

除了变换养育人之外,形成边缘性人格还可能因为以下原因:

1、虐待。被打、被骂、被指责。这个时候体验到的是一种抛弃感。

2、被讥讽嘲笑。在这里不得不说有些父母打着激励孩子的旗号对孩子肆意的讥讽嘲笑,对孩子来说,被爱、被尊重的需求一点都得不到满足,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去寻找这种爱和尊重,哪怕形成病态。

3、忽视。有些孩子较多的家庭难免会忽视孩子的需求,但是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不要以为你的忽略是正常的,总是被忽略的孩子在自身的感觉就是不存在,一个存在的人感觉不存在是多么的绝望,一辈子他都在找寻自己的存在感。

4、情绪不稳定。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孩子没有任何办法来预期父母的情绪,他们对父母情绪的不稳定不会归责于父母,而是归责于自己,认为是自己导致父母不开心,因此也就产生了自己不可爱的感觉。

有些边缘型人格的人并没有显示出边缘人的特征,但是那种对自我存在感的需求却是实实在在的,因此这样的人可能未必表现出边缘人明显的特征,但是你会发现他们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有强烈的依赖需求。

如果你是边缘型人格的人,那么你一定要明白,你很容易忘记别人的好而记住别人的不好,你要学会整合爱和忽略的信息,不要以某一件事为确定爱和不爱的标准,虽然你可能自小被他人忽视,但是这不代表你没有价值,遇到事情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一想,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存在,就有存在的价值;如果你的爱人、朋友是边缘型人格,那么你要懂得,他们情绪的爆发并非是本意,他们在害怕,所以要一次次地向你寻求证明。

没有人是完美的,也许你觉得自己还不错,也许你觉得自己有瑕疵,但是不管怎样,好好地做你自己,有问题不怕,我们改了就好,我们不完美,我们也不追求完美。

0 阅读:0

正坤智慧心理

简介:专注传播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