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无解,但其实不过是阴虚,一张方子就解决!

杨玉莲的笔记本 2024-05-03 21:56:53

糖尿病,我们大家都知道,简单讲,就是体内的血糖过高。如果考究一些,你可以去查百度百科,它会告诉你,所谓糖尿病,就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是胰岛素利用障碍所致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所以,从糖尿病的名词解释来看,很难不让人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胰岛素身上;从糖尿病的病名来看,大部分的患者都注重的是降糖。

因此,一讲到糖尿病,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胰岛素,除此以外,还有就是现在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降糖药。可是大家别忘了,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一味地降糖,只是治标,并不能治本。

其实啊,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之一。关于糖尿病的记载最早见于汉初《淮南子》,书中有曰:“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后难复处也。”这里的“病消”说的正是消渴病,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糖尿病在中医认知中大都属于“阴虚”范畴。

去年,我接诊过一位糖尿病患者,有十年病史,之前,为了控制病情,她尝试过很多药物,但病情时好时坏。大概一个月前,她再次出现各种不适,包括特别口渴,想喝水,尿多,乏力,便溏。家人看着她日渐消瘦,就劝她,还是找一个中医看看,不能这么挺着了。刻诊,见患者脉沉细无力,舌淡红,苔薄白。化验发现,尿糖四个加号,空腹血糖19.3。于是,开出方子:人参、陈皮、桔梗、砂仁、山药、天花粉、桑螵蛸、黄芪。

结果如何?

患者服用一个月后,口渴症状大大改善,几乎就消失了,食量增加,小便量减少,尿糖一个加号。这时候,原方基本不变,继续服用一个月。最后,患者诸症悉平,尿糖和空腹血糖状况恢复正常。

这其中是什么道理呢?患者已经有十年的病史,糖尿病患者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出现气阴两虚的局面。这是规律,是阴液和水谷精微长期流失、脾胃运化长期失调的结果。怎么知道气虚?患者消瘦、乏力、便溏、脉沉细无力,这是脾虚气弱的表现。怎么知道阴虚?她口渴、多饮、多尿。

那我们来看一下方子:

人参、黄芪——健脾补气之品,

天花粉、山药——养阴生津桑螵蛸——缩尿,改善患者小便频多的现象;

砂仁——理气;

桔梗——载药上行,让津液上濡口腔,改善口渴的问题;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通过健脾益气,促进气血和阴津的生化,从而改善气阴两虚的局面。行医治病,其实跟警察破案差不多,只有找到迫害身体的真正凶手,案件就会被侦破,病自然也就好了。

1 阅读:149

杨玉莲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