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中国只有两个人能取代我位置,一人是毛主席,另一人是谁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6-15 07:02:53

蒋介石是民国历史上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也是塑造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尽管此人专制独断,凶残成性,对世人犯下了累累罪行,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蒋介石的政治手腕,眼光和才干非常出众。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操弄中国政局的原因所在。

那些和蒋介石做过对的人,无论是像胡汉民,廖仲恺这样的国民党元老,政党内的政敌,还是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这样的新军阀,又或者是张学良,龙云,刘文辉,何健这样的地方派阀,都没有斗过蒋介石,不少人下场凄惨。

然而,蒋介石却始终没有斗得过共产党,更没有赢过毛泽东,他最后也被共产党打到了台湾。因此,蒋介石时常对人无奈的表示,他不如毛泽东。不仅如此,他有时还会在这句话后面加上一句:“如果我死了,能取代我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邓演达”。

那么,这位被蒋介石高度重视的邓演达,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后来的结局又怎么样?

1,民国元勋

邓演达不仅是国民党人,而且还是国民党的元勋。

他于1895年3月出生在广东惠阳县永湖乡鹿颈村(今属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邓家是客家人,父亲邓镜人是清朝秀才,开办过小学,后来又在淡水镇的新式学堂上教书,对西方引入的新式思想持积极态度。

这也让邓演达和他的兄长邓演存自小就接受了浓厚的新学熏陶,不恪守封建礼教。

1909年,他和兄弟邓演存一起考入了广东陆军小学堂。当时,清朝建立的这些新军学堂都是准备培养新军军官的,但这些新军学堂和新军本身一样,思想上天然地接近革命党的那一套,邓家兄弟也不例外。

1910年,孙中山发动第九次反清起义,3000新军从城郊试图攻打广州城,但由于走漏风声,加上错信清军的谈判,起义失败,邓演达兄弟也参加了这次起义,但没有被清军处理。一年后,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接连发生,广州城风雨飘摇,胡汉民,陈炯明,邓铿等人在潮汕和惠州等地拉起一支民军,迫使广州的清军投降。

邓演达此时加入了姚雨平麾下,按照胡汉民的计划北上支援湖北的革命党,但还没有到,满清就崩溃了,邓演达又回了广州继续接受教育。

1916年,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的邓演达和叶挺一起又考入了保定军官学校,4年后,他回到广东,成为了粤军将领邓铿麾下的一名营长。

1921年,徐树铮南下广东与孙中山会谈,邓演达和蒋介石一同护送徐树铮南下,途经广西时还得到了叶挺的护送,行程结束后遇到了孙中山本人。

1922年6月,因不同意孙中山北伐,主张“保土安民”的陈炯明叛变,炮击孙中山的办公场所,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廖仲恺也被陈炯明扣留。邓演达于是在8月份接受了营救了廖仲恺的任务,并成功完成,事后随廖仲恺一同前往上海见孙中山。

当时,邓演达在营救廖仲恺前夕,与李济深,张发奎等人密谋反陈,他被推举去上海给孙中山汇报工作。邓演达向孙中山告知了陈炯明的情况,以及粤军第一师有可能争取的计划,孙中山很高兴,让他回去策应第一师反击陈炯明。

虽然后来第一师并没有响应,但孙中山还是在广东拉起了讨伐陈炯明的队伍,邓演达也被孙中山任命为前敌总指挥征。最终,他们在次年1月夺回广州,邓演达因功提拔,孙中山本来想让他担任粤军第4军第1旅旅长,但他推辞称年轻,需要锻炼,只当了一名团长。

这一年4月,旧桂系将领沈鸿英接受吴佩孚的任命,在花县,肇庆等地叛乱,试图攻打广州。邓演达受命进攻肇庆,攻破此城,随后又拿下了广西梧州,以鸿门宴的形式剪除了此地的旧桂系军阀冯葆初。邓演达还说服了广西的白崇禧,黄旭初等人投孙,巩固了孙中山大元帅府在广西的根基,邓演达自此声名大震,被认为是一位善战的猛将。

1924年,邓演达参与了筹备组建中央军校的七人委员会,当时的委员长是蒋介石,而这所中央军校,就是后来的黄埔军校。由于当时财政困难,税收难以筹备,蒋介石一度向孙中山打了辞条,擅自回浙江老家逃避。

孙中山急忙派邓演达去浙江奉化劝蒋介石回粤。邓演达到了奉化后,蒋向其大吐苦水,要求更多的自主权利,让筹备委员会不受滇,桂军人阻挠他才返粤,否则就不回。邓演达代之向孙中山转达,最终孙中山同意,蒋介石由此返回广州。

为了筹备军校,邓演达还多次在上海,香港等地招收,吸引人才。等到军校成立后,他又亲自担任面试官,询问,指点学员的从军思想,任教时候身体力行,甚至每天带明天早上都带着学员一同跑步7.5公里,深得黄埔学员的尊敬。

孙中山去世,蒋介石掌权后,北伐战争开始,邓演达又多次在湖南,湖北征战,尤其是攻打武昌一战时,他担任了攻城总指挥,而原来的老同学叶挺此时是他麾下的一员将领。邓本人在武汉克服后,留在了此地。此时的蒋邓关系,非常和谐,蒋介石也非常赞赏他的才能。

如果一切都能按照大革命顺利发展的路径走下去,蒋,邓二人的关系恐怕也不会破裂。

然而,蒋介石突如其来的背叛,让这一切都化为泡影,中国近代史的走向也因此发生了变化。邓演达也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2,邓演达之死

早在1927年1月至3月的这段时间里,邓演达就感受到了蒋介石咄咄逼人的反革命和独裁气息。

当时,北伐军已经打下了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的大片土地,政府单位和国民党中央也一并搬到武汉,成立了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认为这样会让让他丧失权柄,坚决反对政府迁汉,毕竟,此时国民党内部比他威望高的元老还有很多,他还没有能力对其他人形成绝对的优势。

等到北伐军在1926年11月拿下南昌,蒋介石便立即在南昌建立了行政机构,还计划将国民党中央迁往南昌,分裂党政。此举让邓演达深感痛恶。

随后,在1927年头三个月里,邓演达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与武汉的许多国民党人一起达成了罢免中央常委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议,让蒋介石在名义上失去了公职。但蒋介石岂会甘心,他很快就通过拉拢江浙财团以及欧美资本的支持,再利用自己的一班亲信,在4月12日发起了政变,大肆逮捕,杀害与他对抗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他还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另起炉灶。

邓演达看到蒋介石在4.12政变的疯狂举动后,彻底和蒋介石决裂。他在武汉坚决要求出兵东征,用武力消灭蒋介石,并在报纸上怒骂蒋介石是叛徒。但武汉掌握实权的汪精卫软弱无能,不敢东征,邓演达愤而出走,随军去了河南,随后又出走苏联,在莫斯科和柏林待了一段时间。

等到他回国时,已经是1930年5月,在此期间,蒋介石推动宁汉合流,又赢得了蒋桂战争,力量越加强大,共产党也在此期间发动了南昌起义,建立了一系列苏区。而邓演达则从国民党元勋和将领变成了一位赋闲,没有实权的闲人。

但他依然没有停止斗争,他成立了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力图拉拢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反蒋。然而,由于叛徒陈敬斋告密,邓演达的反蒋活动被发现,他本人也被关进了上海的监狱里,后来又转到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关押了一年多。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许多黄埔学生,如胡宗南,陈诚等人都劝蒋介石放了邓演达。宋庆龄也呼吁放邓,但蒋介石就是不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假惺惺的三次前往监狱看望邓演达,称现在大敌当前,如果邓演达不计前嫌跟他走,不仅能放了他,还能让他担任“剿总”副司令。邓演达拒绝了蒋介石。

最终,邓演达在这一年11月29日被秘密枪决于南京麟麒门外的沙子岗。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可能确实认可邓演达的才能,但他难以忍受邓演达和他不是一路人,也不能容忍他反对自己,更不可能容忍邓演达的拥共行为(邓演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支持联俄联共,还和朱德等人是好友,去苏联时得到了斯大林接见),因此,他最终选择了杀害邓演达。

邓演达牺牲后,质问蒋介石为什么要杀他,蒋介石只是冷冷地表示:他有许多危害政府的证据,已经被枪决了。”

邓演达的邓演存时常打听他的消息,当时又正好是广东的李济深与蒋介石妥协,李济深提出妥协条件之一里面有释放南京的政治犯的要求。因此,国民党内部很多人都认为邓演达不会死,但没想到,蒋介石最后还是选择了最丧心病狂的手段。

今日,人们并没有忘记邓演达。新中国成立后,邓演达被追认为烈士,他的兄弟邓演存也担任了广东省政协委员。而在他的家乡惠州,今天还有一条“演达大道”,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这位烈士。

参考资料:

1,2011.5.23-光明网-《邓演达与辛亥革命》

2,2009.2.2-凤凰资讯-《邓演达:我不是共产党 但是我要革命!》

12 阅读:9604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