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何没有借此消灭藩镇?与一个人有很大关系!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3-11 21:00:56

众所周知,唐朝实亡于藩镇。

安史之乱后,大唐切切实实出了几位明君,比如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藩镇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各地节度使不仅能够独揽军、政、财权,而且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甚至有实力攻打京城,逼得皇帝出逃,唐帝威权扫地,最终湮灭于藩镇无休止的争斗之中。

一般而言,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就像七国之乱后,汉封国消亡,靖难之役后,朱棣削夺藩王兵权。

为什么大唐却在安史之乱后,非但没能消灭藩镇,反而愈演愈烈?这就不得不一提到一个人——大宁郡王仆固怀恩。

一提起仆固怀恩,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国和亲、一家死难46人,最后却因太监谗言被逼谋反,入了佞臣传首位,冤枉至极。

事实确实如此,但经过却没有如此简单。

仆固怀恩虽然出身于铁勒九姓之一的仆骨部,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汉臣”,自贞观二十年,铁勒九姓附唐,到仆固怀恩这辈,已经历四世。

由于世袭武职,仆固怀恩对作战非常在行,算是个高度汉化而又通晓边陲内情的能将。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造反,仆固怀恩就跟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比如在云中破贼、在马邑杀敌七千、在常山击走史思明。

李亨北上后,他又与郭子仪赴灵武勤王,得肃宗大赞忠勇。不久,安禄山诱使同罗部叛变,仆固怀恩率部迎击叛军,由于初战不利,其子仆固玢兵败投降。

不过,仆固玢为人机警,他趁看守不备,竟夺马逃归,然而却遭仆固怀恩大义灭亲,“叱而斩之”。

由此将士震慑,无不以一当百,最终大破同罗部,俘斩六千,缴获兵械、驼马无数。

至德二年(757年),仆固怀恩又从郭子仪克冯翊、河东两郡,袭破潼关,然而却遭叛军主力安守忠部突袭,唐军大败,仆固怀恩退至渭水,抱马脖子渡河,才幸免于难。

不久,贼将李归仁又率五千劲骑于三原北击破郭子仪,幸亏仆固怀恩率五将伏兵于路,唐军才反败为胜。

同年九月,李亨贪于收复两京之利,不顾李泌的反对,命郭子仪率军入关中,同时命仆固怀恩向回纥借兵。

仆固怀恩为借得精兵,嫁二女与回纥和亲,最终带回六千多骑兵,与唐军协同作战。

随后就是有史上有名的香积寺之战,两军你来我往,打了个昏天黑地,初期,唐军作战不力,军中惊乱,多亏陌刀将李嗣业身先士卒,如墙而进,才堪堪扭转了形势。

但安守忠也非易于之将,他曾在清渠之战中用隐退的战法大败唐军,算得上有勇有谋,他见唐军气盛,就伏精兵于阵侧,准备等唐军前军过后跃出偷袭。

但这一谋划却被仆固怀恩识破,他立马率回纥骑兵蜂拥而上,把伏击的贼兵冲散。

最终,唐军前后夹击,斩首六万多级,迫降二万余人,顺利收复长安,可惜战后仆固怀恩无力约束回纥人,致使他们在长安大掠,千年古都毁于一旦。

这也为他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至德二年十一月,仆固怀恩随郭子仪围安庆绪于相州,五个多月里,他常为先锋,勇冠三军。可惜史思明降而复反,又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神风”,二十万唐军溃散而逃,大唐和叛军的形势瞬间逆转。

随后两年,李光弼代郭子仪为帅,取得了河阳保卫战的胜利,仆固怀恩也晋升为副帅,在夺取愁思冈等地的作战中,屡有斩获。

乾元二年(759年),仆固怀恩被晋封为大宁郡王,其子仆固玚也随父出生入死,在军中得号“斗将”。

代宗继位后,史思明与回纥新登位的登里可汗搭上线,回纥派兵十万入塞,有侵扰进袭长安之意。

登里可汗不是外人,他父亲的可敦是肃宗亲女,皇后是仆固怀恩之女,于是李豫让仆固怀恩前去与女婿接洽,看能否说服回纥退兵,仆固怀恩却怕无法完成皇命,又担心惹上通敌嫌疑,不敢去和登里可汗见面,直到李豫下明诏,赐铁券,表示决无猜忌之心,才答应下来。

结果事情出奇的顺利,登里可汗与仆固怀恩在太原相见,叙翁婿之礼,宾客尽欢,竟答应帮助唐廷讨伐史朝义。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有奶便是娘吧!只是不知仆固怀恩许给了女婿什么好处?

于是,数万回纥大军在陕州扎营,随时准备上战场。

有了回纥人做后盾,再加上此时的郭子仪和李光弼都受到了猜忌,仆固怀恩遂成为收复洛阳的最高统帅。

神风之战后,郭子仪就因为替鱼朝恩背锅,被召入朝,削夺了军权,虽然李光弼邙山大败后,复起为朔方、河中等数州节度使,出镇绛州,但不久又被程元振等诬陷回朝,虽然继位的代宗仍然用他,但只是留在京都虚位相待,不予实权。

而李光弼更惨。

河阳保卫战后,李光弼风头一时无两,加授太尉兼中书令,然而观军容使鱼朝恩却轻信史思明散布的假消息,认为贼军思乡厌战,要李光弼尽快收取洛阳。

李光弼虽然多次上表,认为叛军兵锋尚锐,应静待时机,不可轻举妄动。

但是,就在李豫踌躇不决之时,仆固怀恩又横插一脚,附和鱼朝恩,建议尽快出兵。

仆固怀恩之所以倾向鱼朝恩,并非是认可速取洛阳的方略,而是出于一己之私。

仆固怀恩一直在郭子仪帐下听用,是朔方军的二号人物,所以当李光弼入替郭子仪成为朔方节度使时,他就非常有意见。在河阳之战前,李光弼刚到朔方军时,他就在军中散布说,李光弼治军严酷,不好相处,而且老上司被贬,就是他从中搞鬼。

所以在李光弼接手朔方军后,首先面临的就是队伍不好带的问题,直到他用王命旗牌,祭出“斩将立威”的手段,杀了朔方军大将张用济后,桀骜不驯的朔方军将领才安定下来。

有如此“渊源”,仆固怀恩自然会处处针对李光弼。

在他和鱼朝恩的双管齐下下,李豫最终选择速攻洛阳。

李光弼不得已,仓促设阵于北邙山下,致邙山大败,史思明乘胜攻占申、兴等十三州。

虽然肃宗没有怪责李光弼,仍然让他出任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但却再次引起了鱼朝恩和仆固怀恩的妒忌。

不久,李光弼抱病出征,败史朝义,收复许州,俘贼大将二十多人,又击擒浙东造反的袁晁,平定整个浙东。

慑于他的神威,一直拥军自固的唐朝方面大将田神功、尚衡、殷仲卿、来瑱等人也相继入朝觐见,乖乖听从朝廷调遣。

然而大功如此,李光弼仍是岌岌可危。

鱼朝恩和程远振都对他嫉恨得要死,天天想方设法在背后中伤他。

而李光弼也采取了错误的,也是人之常情的应对方式,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入寇,兵锋直指长安,李豫出逃陕郡。同时下诏,命李光弼赶快赴行在来援。但他却因害怕鱼朝恩等人趁机谋害,一直迁延行期,不敢面君。

昔日闻命赴难的大将军,现在整日被一两个太监吓得六神无主,终致威权渐失,愧耻成疾,最终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所以,仆固怀恩成为收复洛阳的最高统帅,既是唯一的选择,也是“众望所归”。

而他也没有让“众人”失望。

洛阳一战,任诸军节度,天下兵马副帅(雍王李适挂名元帅)的仆固怀恩,大败史朝义,歼敌8万余人,收复东京及河阳,并乘势追击,仅半年就悉平河北,史朝义也在归义县自缢身死。

然而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替安史余孽请封河北四镇。

史朝义被追破时,睢阳节度使田承嗣等人就率四万兵马来援,结果还是大败,随之退守莫州。

不久,田承嗣见官军势盛,又知史朝义不肯投降,便骗他返回幽州,以催促李怀仙发兵,他自己则坚守莫州,固守待援。

结果,史朝义刚走,田承嗣就绑了史家满门一百余口,向仆固怀恩投降。

虽然投降,但田承嗣与李宝臣、薛嵩等人,既不出城也不交兵,而是列兵自守,同时向仆固怀恩送上重礼,表示愿为他效力。

此时的仆固怀恩就产生了异样的想法,他担心平乱后荣宠减弱,甚至兔死狗烹,因而决定将安史旧将引作外援。

于是,他私心顿萌,上书代宗请分授这几个力竭才降的叛将以“河北大镇”。

当时,朝廷上下虽然都意识到了藩镇的弊害,但还是因为担心国家久乱,对安史余孽不能一鼓摧垮,以致再起祸端,因而对如何处理安史降将的问题犹豫不决。

而这时,外有回纥内有重兵的仆固怀恩又为之请封,他的份量无疑足够,于是唐代宗也就就坡下驴,下诏封田承嗣为魏、博等五州都防御使,薛嵩为相、卫等六州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统辖河北各郡,即所谓的“河北四镇”。

本来,唐廷还抱着等恢复元气后再“秋后算账”的打算,却没想到坏事一件接着一件,等到再想削藩时,已力不能及。

第一个就是仆固怀恩的反叛。

安史之乱被平后,代宗晋封仆固怀恩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并趁机命他劝一班回纥兵马出塞。

仆固怀恩荣宠备至,自然也无二话,他立马赶往女婿处,成功劝得登里可汗回去,不过临行前,女婿向他告了金城郡王辛云京一状,说他藐视自己,也就是藐视他这个大唐第一功臣。

原来,登里可汗初到太原时,太原尹辛云京就一直怀疑回纥人入塞不怀好心,甚至是仆固怀恩这个老丈人故意招来引为后援的,再加上先前回纥人在长安大掠的前车之鉴,因此一直闭城不出,不敢犒军。

仆固怀恩对女婿所言也未全信,但是当他完成任务路经太原时,辛云京仍旧闭门不纳,也不出城“热情招待”。

此举无疑坐实了女婿所言,自以为功高震天地的仆固怀恩当即大怒,上表弹劾辛云京,并屯军汾州,希望朝廷为自己出这口气,斩了辛云京后,自己再和登里可汗出塞(虽答应但还未走)。

本来,以唐廷一贯绥靖的方针,即便不杀了辛云京,也会重责以安抚仆固怀恩和回纥,等他们稍解怨气,在徐徐后图不迟。

但是无巧不成书,这时大太监骆奉先到太原办事,辛云京与之“谈”得投机,“处”得愉快,并趁机向他大倒苦水,说仆固怀恩与登里可汗要密约造反,希望骆兄向皇上“秉公直言”。

因为仆固怀恩和太监们关系一直不错,骆公公也未想“直言”,但坏就坏在,他从太原城出来,转身就去了仆固怀恩的大营。

仆固怀恩自然也是热情款待,家宴之上,他的母亲也不见外,直接责备骆奉先道:“你与我儿结为兄弟,现在又和辛云京打得火热,做人怎能两面三刀呢……”

怼的骆奉先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仆固怀恩见“兄弟”难堪,便亲自起舞娱客,同时以大量金帛相赠,宴后还热情留客。

然而,辛云京言犹在耳,又受仆固氏刺激,骆奉先自然急于离去,他自称有急事,固辞要走。

仆固怀恩粗人一个,哪懂得什么留客之道,他见苦苦相留不住,竟然派人把大太监的马藏了起来。

骆奉先更加惶急,虽然不得不留,但半夜就受惊吓而起,他对手下说:“酒宴之上老太太骂我两面派,现在又藏我的马不让走,不是要杀我吧?”于是翻墙而走。

一早,仆固怀恩发现骆奉先不告而别,心中也明白过味来,于是赶紧派人带着一大包金银连同马匹一起“追赶”,在半路上把东西还给了骆公公,还解释了一番。

虽如此,惊魂未定的骆奉先一回朝还是上奏仆固怀恩要反,得知此讯,仆固怀恩也上表,请诛辛云京、骆奉先两奸佞,以慰忠臣。

代宗自然不想得罪仆固怀恩,但也不想使“敢于直言”的忠臣蒙冤,于是便和起了稀泥,打起了太极,手诏让三人和解。

仆固怀恩心中更加不平,愤懑之下,他上书皇帝自述六大罪状:其一平定同罗叛乱;其二杀子以肃军令;其三嫁女和亲;其四满门忠烈,死难46人;其五平定河北;其六说退回纥。

将功劳说成罪状,怨恨之意,溢于言表。

然而,代宗还是无动于衷。

广德元年十月,唐廷以回纥近塞两将不和,派黄门侍郎裴遵庆带皇帝手谕到汾州谕旨。

仆固怀恩心中冤屈日攒月深,抱着裴侍郎的双足号泣诉冤,后者随即向他传达了代宗推心至诚之意,并让其入朝面君,以解嫌猜,仆固怀恩当下应允。

然而,当他打点行装准备上路时,副将范志诚劝道:“古语有云:谗言交构,有功高不赏之惧,李光弼以忧死,来瑱以功诛,前车不远啊!”

仆固怀恩越想越觉得有理,于是就以惧死为借口,不去长安面君。

这时,朝廷无法平息各方争议,口水仗愈演愈烈,仆固怀恩既无法自明,也骂不过,只能以武力相向,他派出儿子仆固玚与辛云京开战。

辛云京也是百战良将,又早有准备,一番对阵下来,仆固玚小败,回军途中,包围了榆次。

代宗忧心忡忡,再三思虑之后想派颜真卿去仆固怀恩处进行调解,而颜真卿老成持重,建议派郭子仪前去更为稳妥,最终代宗听取了他的意见。

郭子仪也不愧为中唐的定海神针,仆固怀恩部属一听说老将军要来,纷纷投降,“归者数万”。

仆固怀恩惶急无对,便想带着母亲去投靠回纥,却不料遭老太太怒叱,骂他不忠不义,祸及国家。老太太越骂越怒,到最后甚至提刀追赶,“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军中!”

仆固怀恩无奈,只得带了三百亲随,渡河西逃。

代宗念其旧功,不仅不加罪,还派人护送其母至京师,供养极厚,又收留他的小女儿,养育宫中,同时传召仆固怀恩,只免其军职,其他一切官职待遇不变,希望他回归。

然而仆固怀恩本性刚烈,坚决不回,还破罐破摔,诱结吐蕃,与回纥等诸藩兵马二十万入塞。

但估计是忧愤成疾,仆固怀恩拥军至鸣沙时,就突然暴病,几天后就病逝了,而吐蕃、回纥联军则继续四面进击,直趋凤翔,京师震骇。

关键时刻,郭子仪单骑说降回纥,反击吐蕃,大唐才又逃过一次大劫。

可嗟可叹者,仆固怀恩一门,自安史乱起,死王事者46人;及拒抗朝命,也足足搅扰了三年。代宗数次下诏,一直未直接斥他“反叛”之名,即使收到了他的死讯,仍旧为他开脱:“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

然而,深究仆固怀恩起事初衷,虽然也是阴差阳错、无可奈何之举,但他为一己私利使安史余孽占河北四镇,使藩镇之祸绵延百年,又是大恶一件,《叛臣传》将其列名首位,也不算太冤枉他。

5 阅读:1049
评论列表

时间如白马过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