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辽阳城:城内的街道很热闹,夏日的乡下很悠闲

老照片聊历史 2024-05-27 02:22:19

辽阳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中部,是一座有着2300年多历史的古城,因位于小辽水之北而得名。

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辽阳城在东北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老照片,走近辽阳,共同领略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辽东城风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

东京城

东京城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辽阳时所建的都城,东京城又名新城,是一座砖石垒砌的方形城池。图为新城的一座城门,原本城门边巨大的基础条石被人为撬走了数块,给人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

魁星楼

坐落在辽阳城东南隅城角上的魁星楼,始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清代辽阳八景之一,素有“魁阁凌霄”之美誉。

马绳铺

城墙之下,是一家专营马绳(麻绳)的店铺,字号叫“三义长”。店铺位于一片高地上,门前造型精美的十字形招牌特别抢眼。

十字街

像很多城市一样,辽阳的四面城门向城内延伸出街道通向城中央,形成了十字形的大街。这些街道并不宽,但却是最繁华之地,逛街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商贩

从高处俯瞰十字街边的小摊贩,有卖鞋帽的,也有卖水果的,摊位前围满了人。马车、人力车挤挤擦擦,拥挤而热闹。

游医

坐在街头的一名游医,家当是一个小箱子和一只小板凳,在其身后的木板墙上,挂上一张上写有“善观气色去痣求顺”的幌子。游医的衣着颇为光鲜,看样子,这个既负责“算命”又负责“点痣”的二合一行业在当时挺能挣钱的。

卖挂件

辽阳街头卖挂件的小贩,所有的商品都挂着一根竹竿上,有念珠,也有表链。有意思的是,这个男子居然还留着清代的长辫子。

卖山楂

拿着草把子站在寒风中的小男孩,把子上插满糖葫芦串。在他旁边,站着一个头缠抹额的小女孩,看上去老气横秋的样子。身后还有一名汲水工正在向这边张望。

捻线工

一个扛着线轴的男孩,准备到一片开阔地上进行捻线作业。捻线就是将许多根细线捻在一起成为一根,因为线比较长,因此需要比较大的场地。

老招牌

辽阳街头的一座看似民居的大门,门头上挂着老招牌,你能看出是卖什么的吗?其实这是一家制造鞭炮的作坊,日本人称之为“爆竹屋”。

白塔

白塔是辽阳的地标性建筑,建于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年),传说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李氏所建。它不但是东北地区最高的砖塔,也是全国六大高塔之一,在很多辽阳老照片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远望白塔

从城外一个砖瓦窑内远望白塔的景象,正值日落时分,高大的白塔沐浴在一片余晖当中,尤为壮观。这座砖瓦窑依河而建,方便用水,两名工人正在忙碌的身影。

金银库

金银库是建在一个小山坡上的古建筑群,此处曾是辽代的王宫,明代时是储存库银的“御库”所在地,故而老百姓们称之为“金银库”。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此址建了一座观音寺。

僧人

观音寺的僧人,身穿棉僧袍,挂着长长的佛珠。面容有点过于严肃,甚至可称之为目露凶光。

古墓

辽阳历史悠久,境内古迹众多。这是郊外田野边的一座古墓,坟头上长满了凄凄荒草,坟前竖着一通石碑。看墓的规格很上档次,不知是哪位先人的长眠之处。

洗衣

在溪水边洗衣服的女人们,身边放着装满衣服的藤编筐子。小溪左边的女子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在水边洗衣,孩子在身后玩耍。

白菜

白菜收获的季节,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清理着小山一样的大白菜,坐在中间的女子应该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长相清秀,气度不凡。

打场

在山坡下打场的男子,正在牵引着一匹白马拖着石板压高粱穗子。农夫手里拿着一根长棍子,马匹便是以此为半径转着圈的走,将高粱籽碾压出来。

石碾子

正在加工粮食的农妇,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碾子。碾台就建在屋山头儿,当年能有一匹马帮助干活,其富裕程度便可以超越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家庭了。

消夏

盛夏季节的一家三口,在院子里摆一个小木桌,一把茶壶,三个茶碗,一家人坐在一起便可消磨半天时光。这是那个时期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

0 阅读:3

老照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