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1939年4月,日本人竹岛镜头里的北格镇和徐沟镇

老照片聊历史 2024-06-20 11:55:06

1939年4月,侵华日军摄影记者竹岛等人为宣传需要,先后来到当时的北格镇和徐沟县,将镜头对准了两镇街头的反动自卫团,记录下了如下这一组照片。

北格镇

北格镇

当时的北格镇隶属于太原县。竹岛一干人到的时候,街头已经汇合了两支所谓的“自卫团”队伍。此时,这些队员正按照汉奸的要求列队,单手叉腰。

监视

在街头的古建筑上,贴着醒目的日本字母。距离“自卫团”很近的地方,停着一辆日本军车,上面站着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正在严密的监视“自卫团”的一举一动。

自卫队

自卫队成员戴着日式的软檐帽,扛着上面写有“太原县北格镇自卫队”的旗子,手里的红缨枪枪头东倒西歪,怎么看都像是胡乱拼凑起来的队伍。

近景

汉奸为了迎合日本人的这次宣传拍照,可谓是挖空心思,不但给每个队员新做了一件棉袄,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红袖箍。

游行

这群戴着“第三区自卫团”袖箍的乌合之众,几乎是在日本人的押送下,煞有介事地在北格镇青龙街街头游行。

观看

青龙街边的粮店门前,插着刺眼的日本“膏药旗”,这里聚集着不少胸前挂着“良民”布条的粮农。北格镇是米粮川的中心,清代初期,这里便有了粮食交易市场。旧时,每到农历单日的逢集日,太原县、榆次县、徐沟县的粮农就会用各种工具将粮食运到这里交易。此时,一些粮农正在像看马戏团小丑一样望着眼前鱼贯而过的队伍。

徐沟镇

徐沟镇的自卫团

徐沟的“自卫队”则比较寒酸,没有红缨枪,人手一根短木棍,脑袋上的帽子居然是用白布做成的,好像一群戴着“孝帽”的孝子贤孙。为了像那么回事,每一队的排头都站着一个持枪的鬼子兵,以壮声势。

妇女会

盘踞在太原的侵华日军不但网罗一批汉奸组织男子成立“自卫队”,还学着日本女子的“国防妇人会”的样子组成了所谓的“妇女会”。

女孩子

虽然名为“妇人会”,因为参加者寥寥,汉奸直接胁迫学校里的女学生加入充数。

自卫团本部

徐沟自卫团总部大门,这里是也是新民会汉奸议事的地方。门前还摆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合作社贩卖”的字样。墙上用中文和日语写着各种物品的价格。

合作社

这个合作社是徐沟汉奸组织新民会为将徐沟打造成所谓的“爱护模范村”而设立的,用出售低廉的价格的日常用品笼络百姓,粉饰太平。

外景

从外面看合作社,在一个小小的窗口售货,窗口上写着硕大的“购买所”三个大字。窗户四周贴着“中华新乐土,大地播春风”以及“拯民水火解除倒悬”的反动宣传标语。

商铺

街头的一家商铺,货物都摆在门口出售。在店铺的墙上,醒目地贴着日本的“五十音表”。此时,日本人正在强行要求百姓学说日本话,这种赤裸裸的文化侵略,目的不言而喻。

春耕

春天到了,虽然生活非常艰难,但百姓们还是开始了繁忙的春耕作业。在当年,有牲口帮助干活已经算得上很富裕的人家了。

农夫

两名男子正在相互协作着进行春耕作业,一个牵着马,一个扶着犁把。破烂的衣衫,臃肿的缅裆裤,这是那时候百姓最典型的穿着打扮。

灌溉

一头蒙着眼睛的赖皮骡子正地头一圈圈地拉动水车,将地下水抽出来用以灌溉干涸的庄稼地。

罂粟田

当年太原地区种植的罂粟田,作为制作鸦片的原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日伪汉奸怂恿当地百姓大面积种植,一来可以借此摧残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二来可以征收高昂的利税。

0 阅读:176

老照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