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隆基与王若飞并肩战斗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5-29 02:34:42

中国历史急转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在万众欢腾声中结束。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飞抵重庆,与蒋介石举行著名的“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会谈**》终于在重庆签字。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38名,其中共产党代表7人,国民党代表8人,中国民主同盟(1944年9月删去“政团”两字,改称“中国民主同盟”)代表9人,社会贤达代表9人,中国青年党代表5人(该党已从中国民主同盟中分裂出来)。

在各党派之中,民主同盟的代表最多,比共产党、国民党都多。这九名代表是: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梁漱溟、张君劢、张申府、张东荪。

在“政治协商”之际,每一票都是举足轻重的。蒋介石的目光,一次又一次扫视着中国民主同盟的代表名单。他注意着“罗隆基”三个字:虽说他曾下达密令在天津暗杀罗隆基,但是后来在峨眉山,他们天天见面,毕竟有过一个月的“友谊”······

就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前夕,一辆乌亮的轿车,停在罗寓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头发油光可鉴、西装革履的人物,一进门便用江西安福口音大喊:“努生兄!”

既是稀客,又是熟人。来者非别人,乃同乡兼同学的彭学沛如今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这位彭部长特意来请罗隆基上他家吃饭。

借酒铺路,宴席历来是密谈的场所。彭学沛趁酒酣之际,吐露真言:“努生兄,虽然别人叫你‘罗隆斯基’,你我同窗,我知道你并非‘马列主义者’,所以约你好好地谈谈。共产党只是利用你,不会信任你。······”

彭学沛说出了“蒋公”之意:“努生兄,你是政治学博士,才学超群。只要你愿意,在国民政府中当个部长,那是不在话下的。”“我要当部长的话,就当外交部长!我会讲一口刮刮叫的英语,保证能当个刮刮叫的外交部长!”罗隆基笑道。他深知外交部长是要职,蒋介石是绝不会让非党员当的。

彭学沛当然也知道罗隆基的本意,也哈哈一笑,一笑了之真是说客盈门。彭学沛游说刚毕,另一说客又至。此人与罗隆基面生得很,名叫范子遂。他奉国民党元老张群之命而来。他显然已从彭学沛那里得知“行情”。他跟罗隆基讨价还价:“岳军先生(张群号岳军——引者注)的意思是,罗先生可以到外国当大使,发挥你的长处。······”

呵,居然把“外交部长”还价为“驻外大使”!

罗隆基又以呵呵大笑,结束了跟范予遂的密谈。

章伯钧那里,说客也纷至沓来。蒋介石干脆把话挑明:“除了外交部长之外,当什么部长都可以!”

章伯钧的答复是:“即使给我当外交部长,我也不要!”

终于,1946年1月10日,“蒋主席”亲临重庆的“国民政府大礼堂”,宣布政治协商会议开始。既然蒋介石宣称“要真诚坦白,树立民主楷模”,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就来了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这场面对面的政治斗争中,罗隆基与共产党代表站在一起,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国民党代表王世杰是“中国宪法学专家”,而罗隆基当时正在大学里教宪法和比较政治学,真是棋逢敌手,两个“宪法专家”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之战。

罗隆基在他的遗稿中,回忆了他与王若飞一起,怎样跟王世杰针锋相对地斗争的:

“王若飞当时向人一再强调,今天的关键问题是:怎样来改变蒋介石个人专制独裁的局面,在政府中实现一些民主。经过王若飞代表同我事先几次讨论,我们两人就共同商定,在小组中来同王世杰进行斗争。我的确钦佩共产党王若飞代表是政治斗争中一员杰出的能将。在小组讨论时,他攻的时候总是勇猛,他守的时候真是坚强。我当时颇为诧异,他对我们日常所教的那些资产阶级宪法学和比较政治学中某些名词,亦搞得烂熟。······

“在每次开会前,他总要把对当天会议的战略战术向我分析一番。他每次谈完话后,总要向我叮咛几句:‘你不要随便退却,轻易让步啊。’我总笑着说:‘王司令官,你放心,我不会轻易让步随便退却。’他是个身肥体壮,乐观好笑,和蔼可亲的人。等到我答完他那几句话后,他总在我肩上拍几下,笑着同我一块进小组会议室。共同开了二十几天的会,我们两人合作得很好,私人亦成了相当好的朋友。

“我回忆到那年4月8日王若飞代表从重庆乘飞机回延安而中途飞机失事遇难的往事,他在临行前还给我通一次告别的电话,他在电话中最后又笑着说:‘你不要轻易让步,随便退却哟!’我当时在电话中亦照样笑着回答说:‘王司令官,你安心回去吧,我不会轻易让步,随便退却。’不幸,我这几句话却成了我同王若飞代表一别永别的诀别语。

“后来4月19日在重庆举行王若飞先生等追悼会的时候,我代表民主同盟在会上致悼词,我以手恭指着王若飞先生的遗像,用严肃、坚决而沉痛的语音,再一次地说了这样几句话:‘王若飞先生,你安心去罢!对争和平争民主,我是永远不会轻易让步,随便退却的!’当时到会的许多人听到了王若飞先生生前对我叮嘱的这几句话的时候,在肃穆静寂的追悼会中,受到很大的感动,予以长时间的掌声。······”

在肩并肩的战斗中,罗隆基已经紧紧地、紧紧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了。

报载:1946年1月14日,《罗隆基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改******》。

报载:1946年1月16日,张澜、罗隆基、章伯钧等提出的《中国民主同盟关于军事*****》。

报载:同日,《章伯钧在政协讨论******》。

报载:同日,《罗隆基在政协讨论******》。

报载:1946年1月17日,《罗隆基在政协讨论国民大会问题*******》。

报载:1946年1月17日至18日,《章伯钧重申中国民主同盟关于******》。

报载:1946年1月30日,《章伯钧在政协会上提议要求政府释放******》。

报载:1946年2月23日,《罗隆基在记者招待******》。

······

罗隆基和章伯钧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支持着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尤其是作为中国民主同盟宣传部长的罗隆基,担任了1946年2月在重庆创刊的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民主bao》总编辑,并以中国民主同盟发言人的身份,不断发表讲话、文章,充分发挥他的口才和文才,痛快淋漓地斥责国民党反动派,热忱洋溢地赞同中国共产党。

终于,蒋介石撕下“和平、民主”的面纱,露出那一口獠牙······

摘自叶永烈所著书籍

0 阅读:1

追寻一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