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耻大辱,佛学“具足色身见”被解成:圆满庄严的报身、完美身体

风在校文化 2024-06-27 05:13:19

“具足色身见”被解读成“报身”或者“完美身体”简直就是佛学传播的耻辱!

见下图中所示

因为,古文中,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本与“身体”毫无关系。

而一群对古文一无所知的人,却胡乱用现代语言概念“身体”,解读古文的“身”。简直让人无语!甚至于是国学文化研究领域的奇耻大辱!

一,古文知识补充:

1)《道德经》中“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圣人遇到问题不急于表态,他们会深思熟虑后才发表意见,看起来比别人靠后,但认知却超前;他们客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意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2)“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停止讨论,回家闭门谢客独立思考,期间顾不上做其他事情。

可见,古文中,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本不是身体!

二,佛学基础知识补充:

1)佛学是古代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四大皆空”=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皆是万物之始因。

注,空=万物之始因;

2)所以,佛学中又是关于“因果”的学问。

而这个“因果”,指的就是科学研究中,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起因、动果”的逻辑关系。

3)佛=道=儒。所以三家合一。

道,古人道路的儿化音“道儿”,特指事物“从起因走到结果”那条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虚拟道路。

即,佛=道=事物“由因而起由果而终”的运动变化过程。

4)关于起因动果的古文表达:

无、空=万物之始因、起因;

有、色=万物之动果、结果。

5)古文中,身=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分析研究。并不是指“肉体”。(见前述)

6)须菩提=必须有智慧。

类似于现代语言的“起始语”:请大家注意啦,请注意精力集中啦。

其中,精力,在佛学中也是智慧的内涵!

7)古文中,名=体现出来的东西。

8)如来…=如果…=理论上…

9)师尊=对老师的尊称。也是一种社交性“尊称”。

譬如,在学习班上,大家彼此尊称“老师”。特别是一些心得交流学习班上,听众也同时是教师。

10)《金刚经》,特指佛学“教职员工”之间的学习经典。类似于大学教师之间的学习经典。

因为,“金刚”在古代佛学院属于行政管理人员;“罗汉”佛学院安全保护人员;“菩萨”教学助理人员。

这些佛学院的人际关系必须干明白,否则你根本不知道《金刚经》所涉及到的听众是谁?

【金刚经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原文解析】

请大家注意!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思绪会云游到何处呢(这里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足以对事物动果的分析研究能够弄明白吗?

答案是不行的,各位老大!为何做不到足以对事物结果的分析研究呢?

理论上来说,对事物结果的分析研究,本质并不能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是对“看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不是对如何形成这种结果分析研究)。

【原文奥义翻译】

请大家注意,我们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不能对问题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吗?

不能啊,尊敬各位老师们(见,《金刚经》解析。特指对听众者的尊称,类似于现代语言中习惯性语言“老师”)!

为何做不到呢?

因为理论上来说,我们对结果的分析,大多都是对已经形成的结果进行的分析。而没有对为何形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核心思想】

理论上来说,我们对结果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分析,而应该是对形成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以上这段文章,是佛学院针对“教职员工”内部培训的经典。大多属于“新的交流”。更类似于现代:教育学院自己办教职员工学习班,讲课者是德高望重的佛学老师,听课的也是佛学教师。

所以,“师尊”不是特定的师土老师,而是老师之间的尊称。类似于学习班中老师彼此读尊称“老师”!

1 阅读:6
评论列表

风在校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