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损失师职以上干部11名,河北藉独占三人,他们的资料因何缺失

乐蓉说过去 2023-10-10 04:24:00

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战争年代,第四野战军强悍的战斗力,在各大野战军中首屈一指。这跟四野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军事将领有关。

战争中难免会出现伤亡,在战争年代,四野一共有11位师职以上干部血染沙场,这其中有三位是河北藉。

假如他们不是过早的牺牲,至少都会被授予少将军衔,甚至有人达到了大将的资历。

1947年2月2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10师师长杜光华,在通化县大龙爪沟查看地形时,不幸被敌人炮火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2岁。

杜光华原名杜云生、杜永梅,1915年出生在四川阆中县天林乡,1932年,17岁的杜光华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随后参加了著名的长征。

1937年9月,杜光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荣获模范连长称号。

后来杜光华跟随八路军第115师转战山东,与日寇斗智斗勇,在吕梁山战斗中,一举歼灭日军600多人。

战斗结束后, 战功卓著的杜光华,被破格提拔为八路军第343 旅686团副团长。

1940年1月底,杜光华率领部队,采用人工爆破的方式,一举攻克日军重兵守卫的郯城,俘虏日伪军1000多人。

1944年,杜光华任胶东军区14团团长,在解放胶东的战斗中,一举歼灭日伪军1000多人,其中生俘日军中佐荒木及以下12人。

1946年1月,杜光华任东北民主联军 1 旅旅长,不久后第一旅被改编为第十旅,担任海防任务。

美军曾经派遣军舰,帮助蒋军在葫芦岛登陆,并使用舰炮轰炸民主联军的阵地。

杜光华临危不惧,和敌军展开激战,两天后,没讨到任何便宜的敌人,灰溜溜的走了,他们只得选择在秦皇岛登陆,而那里,是进入东北最远的一条路。

杜光华凭借超凡的智慧,为我军主力部队进入东北,赢得了时间。

杜光华

1946年五月,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10旅旅长杜光华,在鞍海战役中,迫使蒋军第184师师长潘朔端,率领师部与第522团发起“海城起义”。潘朔端从而成为东北战场上第一位起义蒋军将领。

七月,四纵十旅改编为十师,杜光华任师长。10月,在新开岭战役中,担任主攻任务的四纵十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全歼蒋军嫡系52军所部第25师,活捉蒋军师长李正谊。

这两次战役的胜利,使得杜光华名声大噪,受到军委的传令嘉奖。

杜光华和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是莫逆之交,在新开岭战役中,韩先楚正是得到杜光华的鼎力支持,才一战成名的。

12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保卫临江战役,杜光华率领部队,深入敌后作战,先后在高丽城子、三源浦等地,采用防守反击战术,歼灭蒋军5000多人,对取得临江保卫战的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47年2月,在三保临江的战斗中,我军试图将蒋军第91师,蒋军第195师、第二师紧急赶来增援。

杜光华所部十师,遭到蒋军三个师的前后夹击,情况十分紧急。一旦阵地被敌军突破,不但围歼敌军的计划落空,守军还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通化县大龙爪沟571高地上的战士们,已经和敌军血战三个昼夜,部队伤亡很大。阵地随时都有被突破的可能。

22日,杜光华亲自率领师部直属营,赶赴571高地增援。我军战士看到师长亲临前线指挥,无不欢欣鼓舞,一举收复所有阵地。

战斗间隙,杜光华在勘察阵地时,不幸遭到敌军迫击炮的偷袭,杜光华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在东北民主联军最困难的时期,四纵十师表现最为出色,这也得益于师长杜光华的杰出的指挥能力。如果杜光华不是意外牺牲,在胜利后授衔时,应该妥妥的授予中将军衔。

四野损失的第2位师长,是有着“辽吉功臣”称号的独立一师师长马仁兴。

马仁兴1904年9月,出生在河北平乡县后张范村,毕业于开封军官学校,1926年参加过北伐战争。

1930年,近26岁的马仁兴,升任西北军骑兵第二师少将参谋长,称得上是前途无量。

九一八事变后,马仁兴因积极抗日,奇袭日军盘踞的丰宁县城,击毙日军多人。

马仁兴也因此遭到蒋军嫡系将领的排挤,始终难以得到重用,被降职为骑兵团团长。十年间再也没有得到提拔。

马仁兴与日军作战积极,曾经两次身受重伤。所部骑兵担心团长被换掉,用担架抬着他养伤,继续与日寇作战。

1940年3月,马仁兴在林县,从日寇手中,成功营救了2名地下党员,引起老蒋的猜疑,准备将他调离作战部队。

4月13日,走投无路的马仁兴,带领骑兵28团1600人,在山西陵川县发动起义,加入到八路军的序列中来。

数日后,起义部队受到朱老总、彭总热烈欢迎。

起义部队被正式命名为“晋察冀骑兵2团”,也称冀中骑兵团。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1942年5月,马仁兴率领骑兵部队奔袭安平县城,一举歼灭日军一个中队。创造了骑兵奔袭战的模范战例。

1943年5月,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所谓的铁壁合围大“扫荡”,20日,“冀中骑兵团”"白马连"(三连),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由副团长宋辅廷带领,在蠡县野陈佐村,与日军骑兵13骑兵大队展开白刃战。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日军骑兵,“白马连”的战士们毫无惧色,用生命和战刀,捍卫了骑兵团的光荣。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在战斗中,“白马连”最后只剩下一名名叫马乘风的参谋,他骑乘的白马,已经被敌人的鲜血染成了红色。他不久前刚从抗大毕业,就以精湛的骑术折服了所有的战友。

此刻马乘风单人独骑,手中的战刀已经变了形状。四五百名日军默默的注视着他,等待这个倔强的青年下马投降。

夕阳下,马乘风怒吼一声“杀!”,径直杀入敌群。

马乘风壮烈牺牲,年仅22岁。闻听马乘风牺牲的消息后,马仁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后来大家才知道,“白马英雄”马乘风,是马仁兴的长子。而这个秘密,在骑兵团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

1945年10月,马仁兴进军东北,被任命为保一旅旅长。

保一旅是辽西军区(后称辽吉军区)唯一的主力部队,军区司令员邓华和马仁兴关系密切,两个人相互配合,打了不少漂亮仗。

次年2月,马仁兴率领所部两个团,攻打东北重镇四平。全歼守敌3000人,活捉蒋军辽北省主席刘翰东。为我军在重庆谈判提供了一个重量级的砝码。

同年四月,马仁兴被任命为四平卫戍部司令员。保一旅下辖四个团,第一、第二团分别由冀热辽军区第15团和第16团改编成;第三、第四团来自于八路军晋绥军区直属第32团。另外各团还补充了一部分地方部队。

全旅6000多人,由于组建时间短,包括101首长在内,都认为保一旅的战斗力偏弱。

但是在同月展开的四平保卫战中,保一旅与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血战月余,“新一军”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新一军”中哪怕是最普通的一个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高中生,全美械装备,在印度接受过美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新一军”的军长孙立人,更是被英美指挥官称作“东方隆美尔”。

四平保卫战结束后,马仁兴率领部队,开始大规模剿匪任务。

当时东北地区的土匪,不但人数多,而且装备精良,有得土匪武装,甚至还装备了坦克和重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仁兴在剿匪战斗中的表现,丝毫不亚于有着“剿匪专家”之称的贺晋年。土匪们只要听到“马司令”的名头,就乖乖投降了。

1947年4月,辽吉军区保一旅、保二旅改编为西满军区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合称“辽吉纵队”,也称“邓华纵队”,其中马仁兴指挥的第一师战斗力最强,是“邓华纵队”的绝对主力。

同年六月,马仁兴亲率独立一师,担任四平攻坚战的主攻,从中路执行突击任务。战士们采用人工爆破方式,一举摧毁了敌军重兵防御的供水厂。

其中对中心水塔连续爆破33次,如此顽强的攻击,在整个战斗中绝无仅有。

6月22日晚,独立一师的老对头“新一军”赶来增援,马仁兴奉命撤出四平,南下迎击“新一军”。

在与兄弟部队移交阵地时,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43岁。

战后马仁兴被追认“辽吉功臣”称号。如果马仁兴没有牺牲的话,在授衔时,可以授中将军衔。

马仁兴

艾平牺牲前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第25师政委。

艾平1915年2月出生在江西瑞金,学名赖俭锦,后改名赖智山,16岁参军后改名艾平。

艾平文武双全,长征到达陕北后,曾经写下《第六个夜晚》、《占领古陂圩》等文章,另外他枪法很好,在战场上表现的异常冷静。

在娄山关战斗中,他率领一个连一马当先,一举攻占了这个战略要地。彭总曾当面称赞他有“大将之才”。

卢沟桥事变后,艾平跟随罗荣桓来到山东,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担任重要职务。

1940年底,进入延安抗大深造。抗大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艾平被留任做教员。期间他又自学了摄影。许多关于八路军作战的经典照片,都是出自艾平之手。

日本投降后,艾平到八路军冀东军区第十四军分区任职,并在承德保卫战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在古北口战斗中,艾平亲自端起刺刀,率领一个团的兵力,与数倍于己的蒋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并奇迹般的杀的敌人落荒而逃。

1947年1月,艾平被任命为冀东军区独立第十旅政委,他采用长途奔袭的战术,一举攻占了有“北平门户”之称的通县。

四月,冀东军区被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所部第十旅,也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第25师,开赴东北战场。

在破袭北宁路战斗中,第25师取得了五战五捷的佳绩。

十月,第25师奉命攻打有着“金城汤池”之称的辽西重镇朝阳。

11月1日,第25师奉命在义县以西的头道河代宫集,构筑工事,阻击逃走的敌人,在观察敌情时,被敌人的炮兵发现。艾平遭炮击身负重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鼓励战友奋勇冲杀,最终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当天下午6点左右,艾平因为失血过多,不幸牺牲,年仅32岁。根据艾平的遗愿,遗体被送回冀东安葬。

艾平在战争年代表现出色,如果他没有牺牲的话,至少会被授予少将军衔。

艾平

1948年10月,在解放义县战斗中,触雷牺牲的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是东野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

朱瑞曾用名朱敦仲,1905年出生在江苏宿迁,1932年年底,年仅27岁的朱瑞,就在红一方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五军团,任政委一职。

1939年8月,朱瑞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纵队司令徐向前。

日本投降后,朱瑞婉拒副总参谋长的任命,自告奋勇赶赴东北,组建炮兵部队。

关于朱瑞的文章连篇累牍,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如果朱瑞没有牺牲的话,十有八九会被授予大将军衔,最低也是个上将。

朱瑞一家

王殿阁烈士,河北省正定县人,1906年7月出生。1947年5月牺牲在吉林洮南县。牺牲时任辽吉纵队(邓华纵队)独立二师副师长。

关于王殿阁烈士的资料,能够查阅到的很少,1932年,他跟随宁都起义部队参加红一方面军。在红五军团担任营长。

王殿阁曾经上过正规的军事学校,军事理论丰富,1933年被抽调到红三军团担任营长。

随后,关于王殿阁的事迹记载就此戛然而止。直到1947年五月牺牲,王殿阁的名字才再次出现。

但是他是怎样牺牲的,还是语焉不详。

按理说,在东北民主联军时期,副师长也算的上是高级将领,可为什么对王殿阁的记载如此草率,也许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了。

无独有偶,同样是河北人的王永昌,1917年出生在饶阳县。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担任辽宁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1946年夏季在辽阳牺牲。

关于王永昌的资料更加匮乏,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王永昌和王殿阁没有牺牲的话,他们都是有资格授少将军衔的。

姚子敬1918年出生于安徽省泗县,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6年冬,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16师副师长,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在锦州外围作战时,姚子敬不幸中弹牺牲。

李辉原名李长连,1913年出生在江西宜春县,17岁参加红军,在大名鼎鼎的“少共国际师”中任连指导员。

李辉因伤没有参加长征,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李辉已经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事指挥员了。

1946年10月,李辉被任命为辽南军区独立第1师政委,东北野战军五纵十三师政委等职,辽沈战役后,四野部队挥师入关,在路过青龙县汤道河时,有一段漫长陡峭的下坡路,五纵13师的几位师首长乘坐的吉普车,刹车失灵,吉普车撞山后翻下悬崖,师长徐国夫摔断了右腿,师政委李辉不幸遇难,另外师政治部主任胡寅也伤重不治,当时就没了呼吸。

李辉

胡寅原名胡欣然,山东寿光人,1912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胡寅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参军四年后,就被提拔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旅十二团政委。

在鲁南沂水战斗中,胡寅带领三几十名战士,伏击了日军一个小队,全歼日军54人,而自己无一伤亡。

气急败坏的日军,在报纸上歇斯底里的叫嚣“鲁南皇军遭匪首胡寅部袭击,伤亡惨重……”。

胡寅再接再厉,一举拔除了日军重兵守卫的寿光县垛庄据点,击毙日军200多人。

经此一战,日军对胡寅闻名色变,却又无可奈何。

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血战三年,只牺牲了7名师职以上干部,但一次不起眼的车祸,就损失了两名优秀将领,这实在让人心意难平。

以至于李辉、胡寅牺牲五十年后,徐国夫将军提及此事,还禁不住潸然泪下。他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李辉、胡寅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将,他们牺牲的太可惜了。

第四野战军牺牲的第十位师级以上干部是黄长轩,河南新县人,1914年出生,17岁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担任红四军28团连长。

1946年2月,黄长轩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教导团团长,数月后,教导团被正式改编为三纵八师32团,在四保临江的战斗中,32团有着不俗的表现。

1948年5月,黄长轩被任命为三纵9师参谋长,并相继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三纵纵队司令韩先楚,是赫赫有名的战将。他率领的三纵,能攻善守,战斗力一流。敌人称三纵为“旋风纵队”。

在总攻海南岛的战斗中,第四野战军40军119师副师长黄长轩率先在临高角附近登陆,一举撕破了敌人吹嘘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

4月16日夜,黄长轩指挥登陆部队扩大战果时,遭遇敌机轰炸。黄长轩身负重伤,因为缺少必备的治疗手段。两天后,黄长轩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终年36岁。

第四十军战功卓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表现的尤为出色。黄长轩虽然只是副师长,但由于所属部队的原因,被授予少将军衔是板上钉钉的事。

黄长轩夫妇

第四野战军牺牲的最后一名高级将领冯精华,原名冯志统,曾用名冯自俭,1916年出生在河南沁阳,牺牲前任第四野战军第43军参谋长。

1937年,冯精华参加了沁阳抗日游击队。三年后,这支游击队被改编为八路军129师新一旅第二团,冯精华任一营营长。

初出茅庐的冯精华,展现出不俗的军事才能。

他准备偷袭长治机场,为了了解情况,艺高胆大的冯精华,竟然赶了一群羊,到飞机场上去放牧,虽然遭到鬼子的驱逐,却也把机场里里外外侦察的了如指掌。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冯精华出其不意,趁着夜色突然闯进飞机场,许多鬼子还没发现有什么异样,就稀里糊涂的被炸死了。

这次战斗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共摧毁停靠在停机坪上的飞机三架,并摧毁了日军两座军火库,击毙日军近百人,缴获的物资堆积如山。

冯精华一战成名,得到了很多八路军高级首长的器重,没过多久,冯精华就被破格提拔。开始担任八路军太岳四军分区参谋长。到日军投降时,冯精华已经是八路军主力旅的旅长了。

随后冯精华马不停蹄,赶赴东北战场。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16师副师长兼参谋长。

在东北野战军的各主力纵队序列中,第六纵队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其他主力纵队都有一个主力师,而第六纵队有两个主力师。除了6纵16师以外,还有17 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攻坚老虎。

主力纵队就是多打仗的代名词。在四野,101首长三调17师被传为佳话。

16师以一师的兵力,在历家窝棚与廖耀湘兵团的10万大军展开激战,愣是没让对手讨到一分便宜,并最终活捉了蒋军兵团司令廖耀湘。

一直在前线坚持指挥战斗的冯精华,战后受到四野指挥部的通令嘉奖。

在平津战役中,冯精华任第四十三军127师师长。

1949年2月,为了配合二野三野即将发起的渡江战役,第四野战军派遣由第40、43两个军组成的先遣兵团,踏上南下的征程。

冯精华指挥的第127师,是整个先遣兵团的先遣队,一路上过关斩将,长驱直入,直抵雷州半岛。

1950年1月,冯精华开始担任第43军参谋长一职,为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立下汗马功劳。

1950年12月,第43军主力,奉命进入广西十万大山、六万大山一带,执行剿匪任务。为了方便指挥,军指挥部设在湛江的赤坎镇。

对43军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来说,剿匪就是杀鸡用牛刀,所以部队轻敌现象很严重。

这种现象让冯精华感到忧心忡忡,他屡次赶往剿匪前线,嘱咐参战官兵,千万不要轻敌。

12月23日下午,冯精华乘坐吉普车,由西营(今霞山)返回赤坎的途中,吉普车翻车后冯精华重伤不治,不幸牺牲。

其实从西营到赤坎中间距离只有十几公里,而且路况也不错,冯精华遭遇车祸,多少有些离奇。

如果冯精华没有意外离世的话,很有可能被授予少将军衔。

冯精华

在战争年代,第四野战军一共牺牲团职以上干部178人,其中河北籍的41人。

这里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哪怕像是王永昌、王殿阁这样的师级军事指挥官,也很难查阅到他们的相关资料。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河北是个碎片化的省份,各地级市之间缺乏相互认同感。

第二,河北是八路军抗日的主战场,大量的青年参加了八路军,由于担心家属遭到日军报复,所以参军青年大都使用化名。

比如牺牲在湖北宜昌的路冠英,广东万山群岛的郭庆隆,因为他们的姓氏相比较起来比较稀少,所以能找到他们的籍贯。可是那些大的姓氏,就很难查到他们确切的信息了。

第三,我军四大野战军中,都有大量的河北藉战士,他们参军时,大都尚未娶亲。这些人的父母过世以后,就再也没人去关心他们的生死了。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河北籍士兵重大义,轻生死。

当年宁都起义,一万七千多名河北子弟参加了红一方面军,占当时红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还多。

但长征结束以后,参加宁都起义的战士,就全部牺牲了。他们不但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甚至连籍贯都牺牲了。

由此可知,在第四野战军中,牺牲的河北籍团职以上干部缺少必备信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0 阅读:54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