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94位战斗英雄,来自全国11个省;山西30个,台湾省也榜上有名

乐蓉说过去 2023-11-16 08:15:10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一共有94人,被纵队(军)以上机关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这些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战斗英雄,能够在二野近30万大军中脱颖而出,也足以见证他们的机智勇敢。

94位战斗英雄,来自于全国11个省,其中有30人来自于山西,22人来自于河北,17人来自于河南,山东8人,安徽5人,四川、湖北、江苏都是三个,陕西和浙江各有一人上榜。

另外还有一位名叫叶邦基的战斗英雄,渡江战役时,他担任第16军136团七连二排副排长,战斗中他担任突击组组长,乘船在安庆市以西60里处强渡长江,并第一个成功登上长江南岸。

战后叶邦基被授予“长江水上一等英雄”称号。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竟然来自于中国台湾省花莲市。

二野部队中有台湾藉战士,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日本投降以后,被日本侵占了50年的宝岛台湾,终于回归祖国的版图。

1945年10月,国民党军第62军和第70军,正式进驻台湾。几个月后,国民党军实行整编师制度,驻扎在台湾的两个军,就变成了整编62师,和整编70师。

整编70师去台湾时,只有两个师的兵力,而一个整编师,下辖三个旅,为了凑齐编制,整编70师只能在台湾开始征募新兵8000多人。

两个整编师刚刚完成整编,老蒋就急不可耐的把他们召回大陆,投入到内战战场上。

故土难离,很多台湾藉士兵不愿充当炮灰,出发前发生了很严重的逃亡现象,8000多新兵,登船时只剩下5000多人了。

所有的新兵都惶恐不安,轮船刚驶离港口,台湾藉士兵就争先恐后的跳入大海,向岸边游去。新兵所在部队的长官暴怒,下令开枪弹压。

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过,海面上顿时泛起片片血痕。没来及跳海的新兵们害了怕,他们被驱赶着回到船舱,并接到师长陈颐鼎发布的命令:台湾藉士兵不准上甲板,违令者格杀勿论。

运兵船在连云港靠岸时,清点新兵人数,只剩下四千多人了。这批台湾藉新兵,没怎么经过训练,就被直接送上前线。

1947年1月9日,整编70师在山东巨(野)、金(乡)、鱼(鱼)战役中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全歼,距离他们登陆还不到一个月。

那些可怜的台湾藉士兵伤亡惨重,有不少做了俘虏。

其中有一部分经过教育后,弃暗投明,参加了解放军,这些台湾藉解放战士大约有两千人左右,被分配到参加巨金鱼战役的四个主力纵队中。

这里请注意,叶邦基所在的部队,并没有参加巨金鱼战役。

国民党军整编62师,在台湾花莲一带,强征了1000多名新兵。

1946年9月上旬,海运至河北秦皇岛,9月11日,整编62师与蒋军第53军在遵化汇合后,清点新兵,一千多名台湾藉新兵,剩下的已不足三位数,绝大多数都在登船前逃亡了。

按理说当时的蒋军的整编62师,不应该和晋冀鲁豫野战军有什么瓜葛。

但凡事总有意外,1945年10月底,隶属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第一纵队,奉命赶赴东北地区。

由于路途遥远,同年12月20日,一纵到达河北蓟县,并在几天后,攻克了敌军重兵把守的遵化县城。

1946年1月,一纵出古北口,在承德以南的平泉、二道河子一线设防,与准备从陆路进入东北的国民党军展开激战。

九月初,由于一系列的战斗,一纵伤亡很大,驻扎在蓟县进行休整。

蓟县距离遵化只有50多公里,一纵与蒋军整编62师改编的部队,展开一系列的战斗,双方互有胜负。

不过整编62师中硕果仅存的那几十名台湾籍新兵,都全军覆没了。不排除他们被俘后,弃暗投明参加了解放军。

12月初,一纵进入东北地区作战已无可能,重新划归晋冀鲁豫野战军编制,年底前,一纵主力部队,离开华北,去往曹县,配合华东野战军即将发起的莱芜战役。

这也意味着,蒋军两个整编师在台湾强征的近万名新兵,除了逃亡和战死的以外,剩下的都做了中原野战军的俘虏。

在我军五大野战军中,类似情况绝无仅有。

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叶邦基是在1946年6月入伍的,当时那近万名台湾藉新兵,还没有出发呢。

另外据战友们回忆说,虽然叶邦基参军时才刚满17岁,但是他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枪械,并且格外擅长白刃战,与参军多年的老兵相比,叶邦基的战斗技能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显然,没有多年的实战经验,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的。

台籍日本兵

也有人怀疑叶邦基做过日本人的走狗。

战后日本厚生省统计,二战期间,被日本征调的台湾人共有207183人。

不过日本人并不信任他们,其中只有80433人成为作战人员,其余的都是些马夫、伙夫等之类的杂役。

这些台籍日本兵,都被主子直接把他们投放在东南亚战场上。其中的道理,不说也明白。

截止到1945年8月。台籍日本兵中共有30304人死于非命,按照战场上正常的伤亡比例1:3计算,参战的台籍日本兵,最后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另外,在东南亚战场上被俘的台籍日本兵,最后大都被遣送回原籍,事先这些人都曾被仔细甄别,直到1946年10月,遣返工作才正式开始。

而这个时候,叶邦基参加八路军已经将近半年了。

那么叶邦基到底是什么来历呢,根据种种资料显示,他来自于一支并不太出名的抗日武装—台湾抗日少年团。

1939年2月22日,在浙江金华酒坊巷18号,一个面貌英俊的青年人,用力挥舞着手臂,大声宣布,台湾抗日义勇队少年团正式成立。

青年人名叫李友邦,原名李肇基,台湾新北人,1906年出生,师范学院毕业后,恰逢日军在台湾强行推广日语教学,这引起台湾许多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

李友邦和朋友们积极开展反日活动,捣毁了由日军操控的台北新起警察署。李友邦也因此遭到日军的通缉,被迫离开家乡,辗转来到广东,并考入了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

学习时李友邦听不懂粤语,孙逸仙先生专门安排廖仲恺帮助李友邦学习粤语。

由于李友邦身份特殊,他深得孙逸仙先生的器重,黄埔军校毕业后,李友邦就被委派负责管理台湾事务,主要是在台湾地区鼓励有志青年参军。

九一八事变后,是李友邦最早提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

由于李友邦积极宣传抗日,因此深遭蒋瑞元的忌恨,难以得到重用。

直到1938年年底,在新四军高级将领叶挺的帮助下,李友邦在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招募到一批台湾少年,一共6个人。

他们分别是台湾抗日志士王逸客的四个子女:王正东、王正西、王正南、王正北(女),其中王正南当时只有12岁,他的妹妹正北才刚满九岁。

除了这四兄妹以外,还有黄志义和李炜二人。

少年团由李友邦任团长。黄志义和李炜分别担任正、副指导员。王正南任小队长。

黄志义后来改名黄中一,他参加少年团时虽然只有16岁,但已经是个资深的地下党员了。

李友邦整日忙于其他事务,平时少年团的具体工作,都是黄志义来做得。

李友邦给少年团的命名,也是煞费苦心的。

当时国民党军的称作童子军。八路军、新四军称作儿童团。李友邦的少年团,是个两不得罪的折中选择。

不过李友邦不知道,在红一方面军中,有个少年国际师。在东北抗联第三军中,有个少年连。

所以李友邦的少年团自从成立那天起,就遭到蒋瑞元的猜忌,从而一直极力约束少年团的发展。直到1943年秋季,少年团才发展到117人。

当时年仅15岁的叶邦基,就是这个时期加入少年团的。

日军穷兵黩武,在台湾掳走大量青壮年去东南亚充当炮灰或者干苦力,从而造成台湾地区劳动力极端短缺。

年仅13岁的叶邦基被迫辍学,在铁路上担任巡道员。

日军根本不拿当地人当人,平时见面非打即骂。

在台湾的大街上,每个上街的日本人,腰间都挂着一把长刀。只要他们看谁不顺眼,抽刀就砍。

当地人被杀的胆战心惊,把日军的刀称作冬瓜刀。

意思就是日本人的刀,可以随意砍下当地人的人头,就像是砍冬瓜一样。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冬瓜刀政策”。

很多没有血性的当地人,在日本人残暴的统治下臣服了,他们数典忘祖,甘愿成为日本人的奴才,但是也有叶邦基这些热血少年,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1943年春天,日寇强征15岁的叶邦基去往缅甸做“军夫”,其实就是苦力。

在日军序列中,是按照“军人、军犬、军马、军属、军夫”排序的,日军的军属,不是军人的家属,而是军队中的佣人。地位最卑贱的是“军夫”,连日本人的狗都不如。

缅甸野人山令人闻名变色,日军在野人山里,修建了大批的兵营和防御工事,修建这些设施的“军夫”,都是九死一生,甚至根本没有活下来的记载。

年少的叶邦基不甘心就这样白白去送死,他乘船在仰光登陆后,然后被押送到曼德勒,在当地华人的帮助下,叶邦基和几个同伴成功逃脱,然后一路辗转来到福建龙岩,并在这里参加了李友邦的少年团。

少年团没有作战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抗日。

少年团组建了宣传队,经常到金华、皖南、赣北、福建等地去演出,演出的曲目包括《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灾民泪》《放下你的鞭子》等等,孩子们演的非常认真,观众们也深受感动,演出现场经常是一片抽泣声。

少年团的孩子们没有任何代步工具,平时爬山涉水,日夜兼程,都是靠两条腿。

少年团经费紧张,一直没有统一的服装,有一次他们在皖南演出时,一位新四军首长,给少年团发放了新四军的服装。

孩子们都非常开心,军装都是按照成年人的体型制作的,孩子们穿在身上略显肥大,可皮带往腰间一扎,照样神气得很。

平时没有演出任务时,少年团的男孩子们,就接受各种训练,包括枪械的使用,爆破,还有白刃战。

女孩子就学习战场救护。少年团的孩子们年满17岁后,就离开少年团,参加李友邦组建的台湾抗日义勇队。

这支完全由台湾藉战士组成的抗日武装有300人左右,叶邦基年纪不大,却饱经沧桑,他在少年团待了半年多,就主动申请去了由成年人组成的抗日义勇队,并很快成为所在部队的战斗骨干。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叶邦基和几个战友正在赣南接受训练。

李友邦率领少年团和抗日义勇队,于1945年9月,分两批回到台湾。

1946年2月,叶邦基等人来到厦门,准备回台湾,却收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李友邦的少年团和抗日义勇队,已经被接管台湾的国民党高官陈仪,勒令解散了。

李友邦义愤填膺,赶赴重庆与蒋介石理论,结果就没有了下文。

找不到李友邦,就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于是叶邦基又踏上去往重庆的征途。

到达重庆以后,叶邦基等人举目无亲,根本找不到要找的人。落魄的他们,只能沿长江北岸向东走。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汉水右岸,恰逢蒋介石集结30万大军,对中原野战军大动进攻。

兵荒马乱的,像叶邦基这等散兵游勇,很可能被交战双方都视为对手派来的奸细,进而被处决。

叶邦基等人从前都受到过新四军的照顾,所以对新四军有一种天然的好感。

叶邦基等人得知中原野战军的前身,就是新四军的五师,所以没有犹豫,就参加了新四军。

战斗中,叶邦基所在部队在战斗中深陷重围,只能分散突围。

突围后,叶邦基以及七八十个战友,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只能留在大别山区打游击。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在河南商城县中铺一带,与蒋军展开激战。

战斗中,叶邦基所在的游击队闻讯赶来助战,从敌人后方突然发起攻击,袭击了蒋军整编58师的一个团部,导致这个团被一纵彻底歼灭。

战斗结束后,游击队被一纵收编。叶邦基也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旅第一团七连二排的一名战士。

随后叶邦基跟随部队,转战淮西,开辟了汝(南)正(阳)确(山)根据地。

随后又参加了宛西、确山、豫东等一系列的战役,在战斗中,叶邦基表现的机智勇敢,胆大沉着,尤其是他精湛的枪法,以及出类拔萃的拼刺水平,更是被战友们津津乐道。

在解放郑州的战斗中,叶邦基更是第一个冲进敌军重兵把守的火车站,一个人抓了22个俘虏。

战后,叶邦基做了班长,他的班也是整个连队的尖刀班。

淮海战役时,叶邦基带人在张公店地区,活捉了蒋军181师的一个团长。

随后又在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用炸药包和刺刀,在敌军防线上撕开一个突破口,从西南方向,第一个攻入敌军的核心阵地。

战斗结束后,叶邦基被提拔为副排长。

1949年2月19日,第一纵队在河南沈丘地区,被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十六军,叶邦基担任第16军136团七连二排副排长。

渡江战役中,第16军的攻击位置,被安排在长江西岸的黄石矶至吉阳村,攻击阵地长约九公里。

黄石矶古称黄石峡,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时期的岳飞,晚清时期的曾国藩,都曾在这里建功立业。

看着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叶邦基激动不已,第一个报名参加了突击队。

经过一个多月的战前训练,叶邦基终于等来了开始进攻的命令。

4月21日中午12时整,随着第16军参谋长杨俊生的一声令下,炮兵部队的120门大口径火炮,开始对长江对岸的碉堡群进行摧毁轰炸。

经过长达五个小时的炮火准备,长江对岸的敌军防御工事,已经被摧毁殆尽。

下午5点整,炮火开始延伸,叶邦基所在的136团,从莲州起锚,开始强渡长江。

叶邦基乘坐的是一艘小型机帆船,速度很快,在150多艘渡船中,很快就脱颖而出。

机帆船上十几个战士,眼睛紧盯着对岸,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他们知道,兄弟部队的139团,此刻已于沟口出发,他们对强渡长江第一船的荣誉称号也势在必得。

对岸敌军残存火力点开始复活,密集的子弹打的船上的人抬不起头来,不时有战士中弹牺牲。

炮兵部队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对江边残余的工事进行火力覆盖。

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叶邦基乘坐的机帆船很快就靠近长江对岸。对岸的蒋军疯了一样,向这艘一马当先的机帆船开火,木质的船壳上顿时被打得千疮百孔,船舵被打坏,船舱也因为大量进水,搁浅在江边。

叶邦基怒吼一声:弟兄们,跟我来,然后手提冲锋枪跳入江水中,涉水向岸上发起冲锋。

敌人仿佛被吓傻了,竟然忘记了向已经登陆的战士们射击。

一伙敌人放弃阵地,转身逃走,叶邦基扔出一颗手榴弹,准确的落入正在溃逃的敌群中。

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叶邦基率先突入敌军阵地。蒋军一个加强连280多人,被叶邦基以及战友们的无畏气概所震慑,乖乖的举手投降。

此刻叶邦基身边,只剩下11个战友,他们勇猛向前,极力的扩展并巩固突破口。

十几分钟后,蒋军吹嘘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被全线突破。

叶邦基率领的突击队,顾不上休息,他们乘胜追击,连续行军十个昼夜,于5月2日顺利攻占古城婺源。

一个月后,由于叶邦基在渡江战役中表现出色,被授予“长江水上一等英雄”称号。

渡江战役之后,第二野战军挺进大西南,并于12月7日,再次北渡长江,参加了解放成都的战役。

贵州、四川解放以后,二野主力随即转入剿匪战斗中去。

已经败逃到台湾的老蒋,并不甘心失败,经常派出武装特务,空降到土匪活动猖獗的区域。

叶邦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对当地的方言熟悉的了如指掌。他不止一次利用自己的特长,去迷惑和招降那些空降特务,先后有十几名空降特务,都被叶邦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给生擒活捉了。

在毕节执行剿匪任务时,叶邦基曾化装成空降特务,深入匪穴,劝降了300多名土匪。

叶邦基是所在部队的“撒手锏”,可是为了保密,对在剿匪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叶邦基,没有进行公开的表彰。

1951年2月完成剿匪任务的二野16军,转入入朝作战准备,在河北省辛集、晋县一带进行整编。

叶邦基离开野战部队,来到六合县任区队长,负责新兵训练。并以其精湛的军事技能,让新兵们为之折服。

1952年5月,叶邦基收到一个噩耗,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抗日名将李友邦,被蒋介石以“通匪”的罪名,被枪杀于台北马场町刑场。

事先李友邦曾经遭到酷刑折磨,双腿都被打断,是被刽子手用担架抬上刑场的。

其实李友邦早已感觉到蒋介石不会放过自己,早在1947年3月,蒋介石就曾以相同的罪名,将李友邦逮捕入狱,只是李友邦在台湾名气太大,迫不得已蒋介石才没敢痛下杀手。

李友邦被释放后,蒋介石又下令将他的妻子严秀峰抓了起来,并判处15年徒刑。

对李友邦则采用严密监视,别说是逃走,就是离开自己的住所都不允许。

李友邦夫妇

叶邦基惊闻噩耗后,忍不住痛哭失声,并发誓为李友邦报仇。

叶邦基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辞去在南京某区区长的职务,去到福建龙岩一个军办邮电局担任局长。

后来叶邦基的工作虽然屡屡调动,但始终没有离开福建。

1988年,叶邦基离休后,依照子女的意愿,回到顾及台湾省花莲市定居。

2011年7月26日,我军四大野战军中,唯一的台湾籍战斗英雄叶邦基,走完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在家中病逝,终年83岁。

0 阅读:12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