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县长被活埋,八路军400多战士联名请战:报仇!杀鬼子

乐蓉说过去 2023-11-30 14:44:27

1939年5月初,八路军386旅新一团,在河北省曲周县一带活动。

37名从县城出发的皇协军,携带两挺机枪,两支短枪,还有32支步枪,在皇协军头目王金玉的带领下,找到新一团团长丁思林,请求集体参加八路军。

丁思林摸不清这些人的底细,些许有点儿犹豫。王金玉见状,带着弟兄们跪倒在地,声泪俱下的说:收下我们吧,是郭县长让我们来得。

丁思林终于放下心来,新一团刚组建不久,全团1200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战士都是曲周县的,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八路军曲周县长郭企之送来的。

丁思林笑着问:郭县长现在忙啥呢,怎么这回只给我送来三十几个兵。王金玉等人又哭了,他们哽咽道:郭县长被鬼子活埋了,首长,你可要为郭县长报仇啊!他死的太惨了。

那一天,整个新一团都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中,400多名曲周藉战士联名写下请战书:杀鬼子!报仇!

郭企之1915年出生在南宫县安宋村,村子不大,距离县城只有一公里,村民们靠种植棉花,日子都还过得去。

郭企之家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富裕户,家里有100多亩良田,在城里还有经营棉花生意的店铺。

自幼衣食无忧的郭企之,自幼跟随祖父,熟读四书五经。六岁时,又被送进县城里的新式小学读书。

如果说读书有天才的话,郭企之绝对属于其中最出类拔萃的。12岁就以全县第1名的成绩,考取了南宫县中学。

郭企之相貌英俊挺拔,如玉树临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无一不精。中学时他写了一首诗,其中“让朝霞启迪才思,让霜雪洗去怯懦,奋进吧,同学们!”几句,被一位北平来的教授看了击节称赞,破例入取14岁的郭企之去北平大学读书。

在此之前,郭企之学名郭福记,名字是大学读书时他自己改的。

郭企之口才很好,喜欢与人辩论,他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和他辩论过的同学,都为之折服,甘拜下风。

九一八事变后,郭企之几个东北籍的同学中断学业,返回家乡参加抗日武装。郭企之等人也积极的筹款筹物,大力支持东北抗日武装。

毕业后,郭企之回到家乡,在一所中学任教。就在这年冬天,郭企之与青梅竹马的高庆华喜结连理,当时夫妻二人都还不满18岁。

1935年夏季,国民党高官何应钦,与日酋梅津美治郎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其中有一条,驻扎在河北的国民党军,限时撤出河北。

郭企之等有识之士,深知这份协定意味着什么。于是他联络13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趁国民党军撤退前混乱不堪的机会,袭击了他们在巨鹿县苏各营一个兵营。

按理说13个文弱书生,去攻打数百个全副武装的正规军,就是拿鸡蛋撞石头。可结果却让人意外。郭企之他们大获全胜,共缴获步枪27支,子弹2000多发,还有100多颗手榴弹。

都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可郭企之这个小秀才,愣是以少胜多,把一群国民党军给收拾了,这绝对是个传奇。

作为这次行动的策划与指挥者,郭企之想不出名都难。

郭企之出了名,也遭到国民党军的忌恨,弄出一份通缉令,悬赏捉拿郭企之。

无奈之下,郭企之只好去保定避风头。过了几个月,风声没那么紧了,郭企之又回到家乡,在南宫组建了当地第一支抗日游击队。

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386旅组成东进纵队,以南宫县为核心,成立冀南抗日根据地。郭企之带领游击队,一起参加了八路军。

临别前,郭企之嘱咐怀有身孕的妻子高庆华说:倭寇不灭,永无宁日。为了你和孩子们的幸福,我放下教鞭拿起枪。如果我牺牲了,鬼子会把我的头挂在大街上。你千万不要哭,你的泪水才是鬼子想要的结果。

郭企之学富五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根据地首长量材而用,没有让郭企之参加野战部队,而是任命他做了战地宣传部长。

1938年8月,郭企之回到地方工作,任曲周县县长。在就职大会上,面对上万抗日军民,郭企之动情的说:我绝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从今以后,我与大家患难与共,誓死抗战,宁做断头鬼,不做亡国奴。

当时曲周的情况非常复杂,郭企之是八路军县长,常荣德是国民党军的县长,他留在曲周的原因,只是想与日军媾和,继续他升官发财的美梦。还有伪县长连叔平,是鬼子任命的,平时待在县城里,当地百姓都称连叔平是汉奸县长。

三个县长一台戏,历史给了他们一个同台竞技的机会,评委是当地的乡绅,比赛的内容是对前途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常荣德和连叔平是一丘之貉,稍显不同的,连叔平反对抗日,接受日寇的统治,还拿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做例子,试图说服当地乡绅接受他的观点。

常荣德的看法大同小异,他说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即使我们不抗日,他们也没有吞下我们的实力。只不过他举的例子,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南宋的皇帝有自知之明,知道敌不过金国,就接受现实。自古知兵非好战,南宋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历史上程度最高的。

当地乡绅看戏听书多了,知道岳飞因为坚决抗金屈死风波亭。因此对南宋统治者和秦桧恨之入骨。常荣德拿南宋做典例,就等于否定岳飞的功绩,这是乡绅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所以没等常荣德把话讲完,就被乡绅们给赶下了台。

最后在乡绅们质疑的目光中,郭企之慷慨陈词,他先是引经据典,说明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都是兄弟阋于墙的改朝换代,可是东瀛日本,是要我们亡国灭种,这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曲周县18万黎民,却甘心受500多个鬼子驱使,难道我们是绵羊吗?我们的骨气呢?我们的脊梁呢?常言道骄兵必败,日军的骄横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抗争,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乡绅们被郭企之的演讲打动了,他们报以持久的掌声。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灰头土脸的常荣德和连叔平,灰溜溜的溜走了。

郭企之得到了曲周县大多数乡绅的鼎力支持,他们除了捐款捐粮,还把看家护院用的枪支弹药也都捐了出来。不到一个月时间,郭企之就动员了500多名青年参加了县大队,而且保证每个战士都有一支枪。

郭企之将县大队的战士们编成四个连,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后,县大队中绝大多数战士,都补充进八路军主力部队。

期间郭企之一直忙着动员适龄青年参军,从而保证县大队四个连从未缺编。只不过新参军的战士,不能保证他们每人一支枪了。

日军很快就注意到了这支刚组建不久的抗日武装,1938年11月,日伪军1000多人,将县大队包围在刘大寨村。

县大队里都是新兵,没什么战斗经验,另外武器弹药也很匮乏,强行突围,肯定会蒙受重大损失。

郭企之临危不乱,他藏身在一户人家的屋顶上,仔细的观察敌情。发现村东是鬼子,村西是伪军。

很多人建议,从村西突围,因为伪军的战斗力偏弱些。

郭企之却胸有成竹的道:从村东突围。郭企之挑选了二十几个枪法好的战士,隐蔽在村西头。

村里有个鞭炮作坊,郭企之将所有的鞭炮都买下来。村西麦场上堆满了柴火垛,战士们把鞭炮丢在柴火垛上,然后把柴火垛点燃,顿时火光冲天,浓烟蔽日,期间还夹杂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村西的伪军打起精神,准备阻击县大队突围。县大队二十几个神枪手,寻找有利地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保证弹无虚发,只不过片刻时间,伪军们就趴在地上,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村东的鬼子听到鞭炮声,以为是密集的枪声,鬼子对伪军的战斗力心知肚明,如此密集的枪声,伪军们肯定撑不了多长时间。

鬼子也不想和县大队打巷战,他们估计县大队已经突出村外,这才兵分两路,从两翼包抄过来,试图切断县大队的退路。

郭企之见鬼子中计,马上率领县大队的战士们从村东突围,等鬼子发现上当,县大队已经平安脱险了。

数日后,500多名日军,又将县大队包围在陈坊子村。

由于鬼子是乘坐汽车来的,县大队猝不及防,根本没有突围的机会。

郭企之敏锐的发现,日军的这次行动,只是虚张声势的试探,他们并不知道县大队就在这个村子里。

郭企之命令战士们爬上房顶隐蔽,并嘱咐大家,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开枪。

鬼子们坐在汽车上,耀武扬威的绕着村子转了几圈,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就直接离开了。

很快,郭县长巧摆空城计的故事,就在抗日根据地传得尽人皆知。

1939年2月,八路军386旅所部新一团,准备在威县以南的香城固村附近伏击日军。

郭企之奉命向新一团补充了200多名新兵。他前往香城固村勘察地形,发现战斗一旦打响,被伏击的日军,可能会得到驻扎在曲周县城内日军的增援。

为了解除后患,郭企之和警卫员魏更启乔装改扮,混进县城。

县城内有日军第10师团40联队的一个军火库,戒备森严,普通百姓只要靠近军火库,都会遭到日军的火力驱逐。

军火库里有一眼自备水井,是鬼子们专用的。由于临近春节,日军用水量大增,井水出现浑浊现象,需要淘井工人把井淘一下。

郭企之从药店买来一种叫信石的中药,魏更启伪装成淘井师傅的徒弟,将信石装在驱寒用的酒葫芦里,顺利的混进了军火库。然后利用淘井的机会,将信石埋在井底的淤泥里。

第二天,军火库里的鬼子集体中毒,有几个更是生命垂危。

县城里的鬼子慌作一团,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鬼子加强戒备,提防八路军趁虚攻城。

其实郭企之已经下达了作战命令,只要县城里的日军增援香城固,县大队就乘虚而入,目标就是军火库。可惜县城里的日军没有中计,而是坐看被八路军包围在香城固的日军被全歼。

鬼子吃了大亏,很快又查清楚集体中毒的原因,他们对郭企之恨之入骨,开出100万元的悬赏令。

世上总有一些见利忘义的无耻之徒。

1939年3月29日,郭企之来到南里岳村,几天前,他刚给主力部队送去一批新兵,现在他身边只剩下一个警卫员魏更启。

南里岳村有个牙医石成瑞,其实就是个游方郎中,靠给人拔牙镶牙赚点糊口钱。

石成瑞虽然是庸医,但医术绝对算不上高明,所以他的生意一直不怎么好。

郭企之在老百姓中威信很高,所以他去哪里,并不是什么秘密。

石成瑞有时去县城摆摊,见过鬼子悬赏通缉郭企之的布告,那可是整整100万啊!生活窘迫的石成瑞动了歪心思,偷偷的找鬼子告密。

鬼子连夜包围了南里岳村,把村民们集中在一个挺大的宅院里。郭企之和警卫员也混在人群中。

鬼子不认识郭企之,就逼着乡亲们,把郭县长交出来。

乡亲们对鬼子怒目而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鬼子开始杀人了,他们从人群中接连扯出七个青壮年男子,用枪托和刺刀威吓他们,不把八路军县长交出来,就统统杀掉。

青年们没有退群,他们对鬼子怒目而视,青年李顺堂对鬼子更是破口大骂。

鬼子的刺刀扎进李顺堂的胸膛,另外一个年轻人赵文龙怒吼道:反正都是一死,拼了吧。

6个赤手空拳的男人,义无反顾的向全副武装的鬼子扑了过去。

7个年轻人壮烈牺牲,郭企之满眼泪水,准备站出去,村长贾丕文用手按住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动。

贾丕文挤出人群,径直来到鬼子中队长平岛面前,说自己是这个村子的村长,他可以保证,庭院里的人都是本村的村民,没有八路军的干部。

平岛狞笑着抽出指挥刀,一刀砍在贾丕文的脖子上。勇敢的村长一声不吭的倒在血泊中。

村民们一阵骚动,大家义愤填膺,准备和鬼子拼命。

郭企之不想让乡亲们做无谓的牺牲,他挤出人群,顿时现场变得安静下来。

郭企之先是来到几名遇难青年的遗体前,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磕了4个头。泪如雨下的郭企之,随后又来到贾丕文的遗体前跪下来。郭企之祭拜过村长,昂首挺胸的站起来。眼中充满了仇恨的怒火。

鬼子的翻译问郭企之是什么人。郭企之看着遇难乡亲们的遗体,伤心的说不出话来。他用脚在地上写下“县长”两个字。

平岛如获至宝,他命人将郭企之反绑起来,担心他逃走,又用铁丝刺穿手腕绑成一股。伤口中淌出的鲜血,不停的滴在地上。

郭企之平静下来,对鬼子们说:我可以跟你们走。但前提你们要把被害人的遗体安葬,我要叩拜过这些救命恩人的灵柩后,才能跟你们走。

鬼子在村外胡乱的挖了个坑,把遇难者的遗体都装了进去。

郭企之再次来到坟墓前行跪拜之礼。并声泪俱下的口占了一篇祭文。

郭县长是大学问人,他的祭文没几个村民能够听懂,只有村里的教书先生,隐约记得其中两句: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

鬼子把郭县长带进县城,先是进行了严刑拷问,老虎凳,灌辣椒水,坐电椅,吊杠子,用皮鞭抽打,把盐撒在伤口上,所有的酷刑,都不能使郭企之屈服。

这个看似柔弱的年轻人,表现出来的顽强,大出鬼子的意料。

为了套取情报,鬼子们又换了一副嘴脸,鬼子们先是给郭企之治好了伤,然后又给他找来干净的衣服,换了一间比较干净的牢房。

日军宪兵队长带着酒菜找上门来,说他最佩服“本能寺之变”中视死如归的森兰丸。

森兰丸是日本第一猛将美男子,宪兵队长曾经看过他的画像,森兰丸的相貌,竟然和郭企之有几分相似。如果郭企之同意,宪兵队长愿意和郭企之化干戈为玉帛,交个朋友。

郭企之根本不听宪兵队长胡说八道,他一脚踹飞鬼子带来的酒菜,大声斥责说“郭某不才,也耻于与东瀛禽兽为伍”。愣是将日军宪兵队长赶了出去。

汉奸县长连叔平给鬼子出主意,当年明朝大将洪承畴,宁死不降,皇太极用美人计,派美女大玉儿去勾引洪承畴,结果英雄难过美人关,洪承畴投降了。

鬼子依计行事,找来一个非常漂亮的日本女孩,带着行李住进郭企之的房间。

郭企之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把这个日本女孩撵了出去。

鬼子认为这是双方语言不通,造成的误会,于是又从当地找来一个还在读书的女孩,自荐枕席。

郭企之不为所动,他声严厉色,斥责那女孩枉读诗书,却认贼作父,干些让父母祖宗蒙羞的蠢事。

那女孩被骂的良心发现,哭哭啼啼的走了,没过多久就参加了八路军。

连叔平的美人计在郭企之面前没起作用,他担心失去日本人的信任,就亲自出马,劝降郭企之。

连叔平毕业于燕京大学,是周作人的得意门生,不但写得一手好文章,书法和绘画也有不凡的造诣。

连叔平打着以文会友的旗号,走进郭企之的牢房。

上次辩论,连叔平惨败。这回他有备而来,说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汉不吃眼前亏,当年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也没耽误他后来义薄云天。只要郭企之同意发表脱离八路军的声明,就让他回南宫县继续做县长。

补充一句,当时南宫的汉奸县长姓郑,郭企之被捕后,姓郑的汉奸县长带人去抓郭企之的家眷。结果扑了个空。鬼子日本投降后,汉奸县长没了靠山,逃到石家庄北郊一个叫柏林庄的村子隐藏起来。

直到60多年后,他的后人彬彬,在老屋里发现藏匿的手枪,以及汉奸县长的印章。这孙子拿着这些东西找有关部门要待遇,闹了个不小的笑话。

扯远了,书归正传。

郭企之的口才很好,但他现在不屑于与连叔平辩论。

郭企之脸上露出揶揄的微笑,看着连叔平口沫横飞的胡说八道,一句话也不说。

直到最后,郭企之拍案而起,怒斥连叔平:我宁做断头鬼,不当亡国奴,绝不像你一样当汉奸,给日本人摇尾乞怜,祖宗八代的脸都让你都丢尽了,滚!

1939年5月18日,这一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九,乌云笼罩下的曲周县城一片肃杀,几十名全副武装的鬼子,押送着遍体鳞伤的郭企之,脚步蹒跚的向县城东北角的刑场行进。

大街上挤满了被鬼子驱赶来看行刑的平民百姓。从容赴死易,慷慨就义难,郭企之清秀的面庞上,没有丝毫的恐惧。

人群中响起阵阵啜泣声。

郭企之大声疾呼:乡亲们,不要悲伤,只要我们坚持抗战,鬼子就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到头了。

路过东大街“明伦堂”酒馆时,酒馆儿的老板冒着掉头的危险,在街上摆下4个菜,一壶酒,为郭企之送行。

郭企之将三碗酒一饮而尽,苍白的面孔微微现出红晕。

郭企之连声称赞好酒!好酒!

老板又夹起一块肉。送到郭企之嘴边,郭企之毫不犹豫的把肉吃下去。

周围百姓发出阵阵喝彩声。

郭企之道:如此好酒好菜,我不能与诸君共享了。

饭馆老板问:好汉还有什么放心不下?

郭企之道:只恨杯中不是日酋血,盘中亦非倭奴肉。

饭馆老板双目垂泪,掩面而去。

鬼子在刑场上挖了个两米来深的土坑,郭企之来到土坑前,毫不犹豫的跳了下去,然后神色从容的对行刑的鬼子说:埋吧!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

鬼子劈头盖脑的向坑里填了几锹土,还是有些不死心,用刺刀指着郭企之说:投降吧,你现在投降还来得及。

郭企之大吼一声:“中国人是杀不完的!”“日本人早日滚出中国!”

恼羞成怒的鬼子,继续向坑里填土,很快土就埋到了胸口,郭企之呼吸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日军宪兵队长平岛拔出指挥刀,指着郭企之说:“再给你一次机会,投降吧。”

郭企之用尽最后一丝气力说:“抗战必胜,八路军万岁!”

郭企之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割下英雄的头颅。烈士的半截遗体,暴露在土坑外。随后鬼子为了防止烈士的遗体被人安葬,对刑场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严密监视。

郭企之在牢房里,继续积极的向看守监狱的伪军宣传抗日,伪军中队长王金玉深受感动,决定弃暗投明。

郭企之牺牲数日后,王金玉借着出城“扫荡”的机会,带着36名弟兄阵前反正,携带武器投奔到八路军的队伍中来。郭企之烈士的英雄事迹,从此也广为人知。

1940年3月,八路军冀南行署,追认郭企之“模范县长”称号,并将曲周县的第五、第六区,和威县的部分村庄划拨出来,组成一个以烈士命名的新县—企之县。

不久以后,上级撤销企之县,并同时把曲周县重新命名为企之县。

郭企之牺牲时年仅24岁,却已经是5个孩子的父亲了,他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最小的女儿,是父亲牺牲后两个月出生的,从未见过父亲一面,是她终生的遗憾。

郭企之

郭企之牺牲后,他的妻子高庆华没有改嫁,她含辛茹苦的将五个孩子养大成人,从来没有因为生活困难,向上级张过一次嘴。

到了晚年,高庆华经常坐在门前的青石上,诉说当年丈夫传奇故事。

4 阅读:308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