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救下新四军战士,定下婚约;多年后才知,她等的人是战斗英雄

乐蓉说过去 2023-11-01 13:52:03

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个冬天,马上就要春节了,一场大雪从天而降,把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装扮的一片银白。

家住交河县王武村的17岁女孩儿赵秀婷,背了15斤面粉,还有30斤小米,顶风冒雪往家赶。

赵秀婷的两个哥哥,还有她父亲,都参加了八路军,跟随部队去了东北,赵秀婷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乡公所照顾军属,春节前给他们发福利,每人领5斤面粉,10斤小米,还有一斤肉。

世上哪有不嘴馋的女孩,虽然天寒地冻,可赵秀婷心里还是暖烘烘的,回家坐在热炕头上,吃一碗热乎乎的白面肉饺子,想来宫里的娘娘也不过如此吧。

回村有30里的路程,赵秀婷脚下生风,一口气就走出十几里远,突然发现不远处的雪地里,有一块非常突兀的草黄色。

再走近了看,赵秀婷吓了一跳,原来是个冻僵的年轻人,多少还有点儿呼吸。

好心的女孩不忍看到这人被活活冻死,于是拼尽全力,将那人背起来,脚步蹒跚的向前走。

天就要黑了,离家还有10来里远,精疲力尽的姑娘,急的直掉眼泪。

赵秀婷没有按时回家,她相依为命的母亲,担心女儿出意外,于是去求堂叔赵清林。

堂叔赶着牛车,终于在半路上找到了赵秀婷,把她和那个年轻人用牛车送回了家。

赵清林以前跟过戏班子,走南闯北的颇有些见识。也幸亏有他,懂得如何治疗冻伤,那个男青年才侥幸捡回一条命。

另外赵清林还说,这小伙子就是饿得,给他吃几顿饱饭,就啥事都没有了。

当天晚上,赵秀婷的母亲熬了小米粥,并亲自给那年轻人喂了下去。

赵秀婷白天累得够呛,晚饭胡乱吃了两口就睡着了。

第2天天还没有亮,赵秀婷母女就被门外的扫雪声给吵醒了。透过窗缝看到,那个穿草黄色夹衣的年轻人,拖着冻伤的双腿,正认真的在院子里扫雪。

年轻人名叫王德新,1925年出生在江苏沭阳县胡集村,是名新四军战士。

赵秀婷不懂得新四军和八路军有什么区别,王德新就耐心的解释说: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一家人,都是打鬼子的队伍。

王德新眉清目秀,还写了一笔好字,赵秀婷的母亲,有意将两个人撮合在一起。

王德新认为自己是个四海为家的军人,不想耽误赵秀婷的青春。所以只答应认赵秀婷的母亲做干娘,等将来天下太平了,只要秀婷还愿意,他一定会将她娶过门。

王德新养好了伤,春节已经过了,按照干娘的意思,让他过了正月十五再走。

可归心似箭的王德新,初六就出发了,他要只身去东北,寻找老部队。

临走前,王德新给赵秀婷留下一张新四军使用的纸币,并在纸币上郑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赵秀婷给王德新的定情物,是三双千层底儿的棉靴,这都是赵秀婷这几天夜以继日赶制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件羊皮袄,这是赵秀婷她爹参军前放羊穿的。

王德新一走就杳无音信,赵秀婷也认死理,就这么一直等着,终生未嫁。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

赵秀婷的侄孙是个退伍兵,他看过电视剧后,信誓旦旦的说:他当兵时所在的部队,就是电视剧中“钢七连”的原型,他所在连队的口号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新兵的入职仪式,也和电视剧上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入职仪式前,连长都要先点一个名字“王德新”,全连战士都要大声回答“到”。

“不抛弃、不放弃”就是四野101首长称赞王德新的。

王德新在战斗中屡立奇功,是东北野战军中为数不多的“特等功臣”,更是被战友们誉为“钢铁英雄”。

令人遗憾的是,早在1947年6月,王德新就壮烈牺牲了。

赵秀婷闻听此言后,顿时昏了过去,她的晚辈们面面相觑,大家谁也不知道,这个脾气有些古怪的老姑奶奶,能和王德新有什么瓜葛。

王德新1925年出生在沭阳县胡集村,小的时候家境还不错,顺利的读到了中学,可是由于日寇的入侵,王德新不得不中途辍学,参加了新四军,在三师10旅第28团担任爆破手。

刚参军不久,就赶上第28团攻打日伪军重兵盘踞的高沟据点。

高沟据点位于涟水县城西北,外面是5米多高的土城墙,城墙上有碉堡,城墙外还有两米多深,八米多宽的壕沟。

据点里驻扎着日伪军1600多人,进攻部队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尤其是据点里的300多名日军,战斗力强悍,有他们在,第28团获胜的希望并不大。

好在团长钟伟是个很有办法的人,他派一个连的兵力猛攻新安镇(灌南),新安镇里只有三十几个鬼子,一千多伪军不久前被抽调走了,兵力非常空虚。

战斗刚刚开始,新安镇里的鬼子,就气急败坏向距离最近的高沟据点请求增援。

鬼子的事鬼子管,高沟据点里的1300多名伪军不愿趟这浑水儿,他们站在围墙上,看着300多名日军逐渐消失的背影。伪军们脸上都露出揶揄的笑容。

钟伟亲率28团主力,在半路上设伏,给增援的日军当头一棒。

毫无防备的日军死伤惨重,丢下130多具尸体,狼狈的逃进新安镇,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钟伟打掉了鬼子的援兵,却没有继续攻打新安镇,而是指挥28团主力,回师攻打高沟据点。

其实这场仗规模不大,而且打得是伪军,并没什么出奇之处。

但是这次战斗被详细的记载下来,只是因为钟伟在攻坚战斗中,创造性的发明并使用了交通壕加人工爆破的攻坚方式。

钟伟和妻子刘挽澜

一米多深的交通壕,挖出来的基土都堆在面向敌人的那一侧,寨墙上的敌人看得见却打不着。

交通壕挖到寨墙下,第1个炸药包,就是王德新送上去的。

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坚固的寨墙轰然倒塌。据点里的伪军见势不妙,就乖乖的投降了。

这次战斗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4个多小时,称得上是赢得干净利落。

钟伟非常高兴,尤其是对爆破手赞不绝口,挖壕沟的战士还没有撤出阵地,那边寨墙已经炸塌了。

王德新初出茅庐就立下大功一件,团长亲自颁给他三斤烧酒作为奖励。

这酒还没来得及喝,部队又接到攻打杨口据点的命令。

杨口据点周围有几个钢筋水泥结构的地堡,钟伟打算故技重施,但首先要把这几个地堡拔除了。

这玩意儿挺难打,进攻部队没有大炮,只能采用人工爆破。

可鬼子把地堡修得跟坟头似的,比地面高出七八十公分,地堡的主体部分都在地下,爆破手在地堡上找不到安放炸药的药室,只能采用表层爆破,爆炸惊天动地,结果却差强人意,最多揭去地堡表面的一层皮,躲在里面的鬼子毫发无损。

王德新琢磨了一会儿,带了几颗手榴弹就冲上去了。

王德新躲在地堡射击的死角,将团长奖励给他的烧酒掏出来,点燃后把燃烧的酒瓶直接摔在地堡的射击孔上。

射击孔周围,顿时弥漫起蓝色的火焰。

躲在里面的日军受到干扰,停止了射击。

王德新趁此机会,将几颗手榴弹顺着射击孔连续丢入地堡内,顿时地堡内火光弥漫,爆炸声连连,夹杂着鬼子们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就这样,看似无懈可击的地堡,被王德新用这个古怪的爆破方式给攻克了。

钟伟有大才,也惜才,他把王德新留在身边,担心这个天才的爆破手出什么意外。

1945年4月,第28团攻打苏北重镇淮阴。

这座因为汉代军事家韩信而闻名的城市,城防工事异常坚固,称得上是固若金汤。

砖石结构的城墙有三丈多高,城外有注满水的护城河,护城河外有鹿砦和铁丝网。

兄弟部队曾经两次攻打淮阴城,结果都无功而返。这一次任务落在能攻善守的第28团身上。

钟伟别出心裁,他派人用了一夜时间,在城外搭起了6座5丈多高的平台,敌人的一举一动,在平台上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每座平台上布置两挺机枪,居高临下,完全可以对城墙上的敌人实施火力压制。

城里的敌军被打的抬不起头来,王德新率领几个爆破手,游过护城河,撬开城墙上的砖,把炸药包塞进去。

但让人感到吊诡的一幕发生了,除了王德新的炸药包,另外几名爆破手的都没有炸响。

原来王德新很早就注意到炸药防潮的重要性,另外几位爆破手在泅渡护城河时,没有把炸药保管好,导致炸药受潮,关键时刻没有炸响。

淮阴的城防工事就像个充满气的皮球,有一个突破口就足够了,攻城部队顺着这个突破口冲入城内,发起总攻后,仅用了1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

这一仗王德新功不可没,但是在表彰会上,并没有出现他的身影。王德新受伤了,他在实施爆破时,从城头上飞下一颗手榴弹,落在他身边不远处。

这次受伤让王德新失去很多,他屡立战功,按条件早就有提干的资格了,这一回他住进了战地医院,提干的机会,又一次和他擦肩而过。

等王德新伤愈归队,日本都已经投降了。

养伤的几个月,他所在的部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钟伟已经升任十旅旅长。

王德新来不及去见老首长,就投身到一系列的战斗中去。

日本投降了,一些城市都控制在伪军手中,他们拒绝向新四军投降。只能使用武力来征服他们。

王德新的老家,沭阳县城就是这期间解放的。

钟伟突然找到王德新,说要准备二次攻打淮阴县城。

上次收复淮阴后,新四军不想被城市羁绊住手脚,就主动撤退了。

二次攻打淮阴,28团还是主攻。

有了上次的教训,王德新建议,修一条引水沟,将护城河里的水排干,能够有效的提高攻城部队的效率。

这次战斗出奇的顺利,钟伟派人挖了一条排水沟,然后又准备了十几个高空平台,居高临下,对敌军实施火力压制。

为了减少爆破手的伤亡,钟伟又挖了好几道交通壕。

战斗打响以后,淮阴的城墙十几处被同时炸塌,攻城部队仅用了5分钟,就成功的出入城区,干净利落的解决了战斗。

王德新还没来得及和老首长叙旧,部队就接到了长途行军的命令,到底要去哪里,王德新一无所知。

部队出发的很匆忙,补充三师的2500名新兵还没有到位,部队就已经出发了。

王德新清楚的记得,出发这天是农历八月二十六,正是秋分时节,一早一晚的天气已经很凉了,战士们大都领到一件草黄色的夹衣,先头部队走的太忙,衣服都没来得及领。

新四军三师奔赴东北

部队经过连续10天的强行军,终于来到了蒙阴。

王德新也平生第1次领略到寒冷的滋味,才霜降时节,山区夜间的温度就已经达到零度以下。他把所有的衣服都套在身上,依旧冻得瑟瑟发抖。

每天都有大批的人病倒,王德新也在其中。

军令如山,大部队顾不上这许多的生病的战士,继续一路向北急行军。

蒙阴一带是八路军的根据地,老百姓对这些素不相识的新四军战士们很好,王德新也是从当地百姓口中,得知新四军三师的目的地是东北。

当地人称东北为关东,一个天寒地冻的地方,听说那里河里的冰能结一丈厚。

这种没有根据的传言更可怕,很多生病的战士都气馁了,沂蒙山的低温,已经让他们难以承受,他们无法想象,比沂蒙山还要冷10倍的关东,是什么样子的。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病愈后的新四军战士,悄悄的踏上了回乡归途。

这些人绝非贪生怕死之辈,他们和日寇血战数年,都毫不退缩。只能说他们故土难离。

新四军三师进军东北途中,有多少人中途退出,一直没有确切数字。

1945年11月15日,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在给101首长的电报中说:部队到达热河省会承德,全师兵力已不足28,000人。而从苏北出发时,全师总兵力35,000人。

王德新由于是重伤初愈,所以这次病了很久,大部队出发20多天后,他才从病床上爬起来。

几个战友找到王德新,邀请他一起返回苏北。但王德新坚定的摇了摇头,只身一人踏上北上的征途。

王德新翻山越岭,莱芜、章丘、商河,一个个陌生的地名,一座接一座翻不完的山岗,一天比一天更冷的天气,一条又一条不知去向何方的小路,还有狼豺野狗什么的,稍不小心就会成为它们的口粮。

不过王德新最担心的还是人,山里有土匪,他们杀人根本不说理由。还有那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国民党军,他们把守着咽喉要道,一旦被他们抓住,是死是活就难以预料了。最可怕的就是还乡团,王德新亲眼看到过他们杀人,手段极端残忍,连两三岁的孩子都不放过。

从蒙阴到商河只有500多里的路程,王德新却整整走了一个多月,谁也不知道他走了多少冤枉路。

这段时间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饱饭,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

以前和战友们在一起时,急行军一天80里,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疲倦,现在一天走上四五十里路,就累得气喘吁吁。

还有那要命的低温,王德新从前做梦都想不到,河里的冰面能冻得那么厚,每到夜里滴水成冰,冰面都冻裂了,发出让人心悸的“咔咔”声。

裸露的皮肤上都生满了冻疮,稍微暖和点儿,就会让人感到奇痒无比。

过了宁津就是河北地界,这里是八路军冀鲁边区根据地,老百姓热情好客,尤其是对八路军。

宁津有个叫大柳的村子,当地百姓一眼就看出,王德新是个掉队的八路军战士,他们认为无论是伪军,还是国民党军,都吃不了这种苦。

王德新被村民们请到家里,吃了一顿他这辈子从来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手擀面。

村里的剃头匠还给王德新免费剃了头,他说再有几天就过年了,过了年就不能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王德新没有舅舅,但还是把头剃了,不能辜负人家的一番好意。

剃头匠还给了王德新一块治疗冻疮的猪胰子,可能是类似于肥皂的东西吧。

这东西看上去脏乎乎的,治疗冻疮效果好的很,王德新在烧热的土炕上睡了一宿,那冻疮竟然好的差不多了。

不过剃头匠也提醒王德新,冻疮这病不好根治,只要冻伤过一次,以后极易复发。

村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很拮据,剃头匠找遍了全村,也未能给王德新找一件能够御寒的棉衣。

王德新的背包里,还有一件夹衣,是他从苏北出发时新发的。王德新一直舍不得穿,这是他找到老部队后,唯一能够证明身份的证据。

王德新实在不忍心剃头匠继续为自己奔波,就把那件夹衣拿出来套在身上。

剃头匠苦苦挽留,让王德新明年开春,天暖和些了再上路。

可是王德新等不下去了,因为他听说冀鲁边区的八路军也都去了东北,他们9月初就动身了,出发时间比新四军三师足足早了一个月。

剃头匠见王德新去意已决,就送给他一双草编的靴子。穿到脚上,顿时感觉全身都暖和起来。

王德新在大柳村住了三天,离开前,他把空出来的背包,送给了剃头匠做纪念。

王德新又走了两天,来到泊镇,也就是现在的泊头市。

当时津浦铁路和大运河都经过泊头,王德新决定沿着铁道线走,铁道沿线人口稠密,自己在这人生不地不熟的地方不会饿肚子。

哪知此时的泊镇戒备森严,原来八路军将领傅继泽,正在泊镇与国民党军,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谈判。

三方剑拔弩张,都担心对方的奸细混进来。

王德新趁着夜色穿过津浦铁路,顺利的绕过泊镇,准备向河间进发。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当天晚上天降大雪,茫茫大雪中天地一色,方向难辨,王德新迷路了。

他在雪地里走了大半夜,脚上的草靴,已经被雪水湿透后又结了冰,变得又冷又重。

王德新知道在这种天气里,绝对不能停下来,可体力透支的太厉害,不知不觉的昏倒在雪地里。

碰巧赵秀婷由此路过,发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王德新,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王德新现在已经有了在雪地行军的经验,另外他还有个经验,就是行走在抗日根据地中,累是累了些,但绝对没有危险。

根据地的老百姓,对八路军是真的好,只要有军管所开的通行证,当地百姓见了,哪怕自己吃糠咽菜,也要给住在他们家的八路军战士,吃上一顿好饭。

赵秀婷给王德新办了一张通行证。王德新按照通行证上规定的路线,最先到了献县,然后是河间、任丘、廊坊、香河、最后一站是蓟县。这也是八路军冀中根据地的边界。

蓟县再往北,就是八路军冀东根据地了,王德新从蓟县拐弯向东行走,先后路过玉田、丰润、迁西等地,等王德新到达山海关附近的建昌营时,已经是4月中旬的时候了。

一个更大的噩耗,差点儿没让王德新崩溃了。山海关早在半年前就已经被国民党军占领了,王德新要找到老部队,就只能就近从冷口出关了。

出了冷口关,王德新就感到。当地百姓对自己怀着很深的敌意。

经常有骑马的土匪,或者是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兵,来找他的麻烦。要不是王德新足够机警,早就性命不保了。

从此,王德新专捡人迹罕至的路走。说来也怪,在这种地方,竟然碰到了几个从前的老战友。

在他们口中,王德新得知,四平保卫战失利之后,他以前所在的老部队已经撤往松花江以北,现在驻扎在牡丹江一带。

王德新收拢了七八名在战斗中被打散的战士,一起去寻找老部队。在渡过松花江时,他们遭到一伙土匪武装的袭击。

王德新沉着应战,将一颗未爆炸的手榴弹丢回敌群,当场就炸翻了三四个。其他土匪被吓破了,但丢下几具尸体仓皇逃走。

王德新缴获了三条枪,顿时有了底气。

1946年6月初,王德新终于见到了旅长钟伟,禁不住放声痛哭。

钟伟深有感触。

当年钟伟在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因为和上级首长性格不合,竟然愤然出走。他带着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孩子,还有一个警卫班,从河南四望山出发,转战千里,突破日军层层封锁线,跑到苏北,来找老首长黄克诚。

这一路上吃的苦,经的难,数也数不清。

现在王德新一个人走了5000多里路,这期间他吃得苦,钟伟不问也能想象得出。

钟伟很快把王德新的事迹向上级做了汇报,进而又传到101首长的耳朵里。

101首长说:王德新千里走单骑归队的事迹,其教育意义重大,充分反映了我们这支军队不抛弃,不放弃的优良传统。说明我们的战士,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9月初,黄克诚三师,被正式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钟伟指挥的第十旅,被改编为第5师。

改编结束的第2天,东总正式授予王德新“钢铁英雄”称号。

东北民主联军12个主力纵队36个师,论战斗力,第5师绝对首屈一指,如果非要找一个与第5师并驾齐驱的。那就只有有着“攻坚老虎”之称的六纵17师了。

钟伟的第5师,曾经五次被101首长通电嘉奖,是东北野战军36个主力师中,得嘉奖次数最多的。

王德新在五师14团10连6班当班长,先后参加了“神仙洞保卫战”、“大洼歼灭战”、“马仲河防御战”、“三下江南”等大规模战斗。在战斗中,王德新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1947年五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声势浩大的夏季攻势,5月26日,东总下达了攻占辽宁最北端昌图县城的命令。

王德新所在的14团担任主攻,10连是尖刀连,6班是整个连队的突击队。

昌图城方圆有两平方公里,城关河自东向西横贯整个县城,蒋军在这座小小的县城中,布置了9000多兵力,全美械装备。

另外县城中还有日据时期,留下完备的防御体系。高大结实的城墙,护城河,鹿砦、铁丝网应有尽有,还有数不清的明碉暗堡。

当地黑土烧制出来的红砖坚若磐石,迫击炮弹落上去,只能崩出几个小坑,要想完全摧毁这些防御工事,只能采取人工爆破的手段。

14团的任务由南向北攻击,6月1日,总攻开始。突击队员李绍珍的胳膊被机枪子弹打断,他强忍剧痛,踩着战友的肩膀翻上城墙,并牢牢的控制了突破口。王德新第1个跳下城墙进入城内。

敌人的抵抗,超乎想象的顽强,到了中午时分,尖刀连只剩下不足20人,连排干部全部牺牲,由王德新暂时代理连长。

其实尖刀连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们已经全部攻占了南城。但是负责攻击北城的部队,在攻击中受阻,还有三个地堡没有被攻克。

王德新奉命率领尖刀连过河助战,他现在是全连硕果仅存的爆破手,体力已经透支到了极点,可他咬紧牙关,在战友们的掩护下,连续炸掉了敌人两个地堡。

此时只剩下最后一个地堡,疯狂的向外喷吐着火舌,攻城部队被压制在毫无遮拦的大街上,每时每刻都会造成巨大的伤亡。

王德新全身六处重伤,双腿都被炸断,腹部也挨了一发子弹,形成了严重的贯通伤。

情况紧急,王德新又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他怀抱着炸药包匍匐前进,身后留下几道长长的血痕。

在距离地堡不足20米时,王德新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

一个姓黄的战友冲过来,打算营救王德新。

王德新用尽全力,嘱咐战友如何使用炸药包。

最后王德新说:去吧!炸了它,别让里面的敌人跑掉,你自己也要注意安全。

在炸药包的爆炸声中,最后一个地堡也被掀飞上天,战友们围上来,大声呼喊代理连长的名字,可年轻的王德新,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昌图战斗中,我军全歼守敌9000多人,其中俘虏就抓了8000多,其中还有一个副师长。

战斗结束后,王德新被授予“特等功臣”称号,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钢铁连。

王德新成为钢铁连的第一个战士,每当新兵入职仪式,点名的时候,王德新是第1个被点到,全连战士一起答“到!”

后来二纵五师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三十九军第116师,王德新的连队序号也变成了七连,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钢七连。

王德新,一个本不应该被忘记的英雄,却已经被忘记了。

在王德新的故乡沭阳,他流血牺牲的昌图,都查找不到任何关于英雄的消息。

也许只有痴情的赵秀婷,没有忘记他,60年的苦苦等待,终于有了结果。想来他们已经在另一个世界,幸福的团聚了。

29 阅读:14317
评论列表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