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升级冲击世界格局

海蓝聊国际 2023-10-13 13:20:17

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的突然袭击被后者视为“珍珠港时刻”,继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宣战”,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组织及其成员发动空袭之后,以色列政府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升级。

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当地时间12日在其耶路撒冷的总统官邸发表讲话表示,以色列正在准备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将是针对哈马斯的 一场漫长而持久的“战役”。

在赫尔佐克讲话之际,以色列已经完成了对巴勒斯坦飞地加沙的全面封锁,并发起全面进攻,针对哈马斯高层成员的定点清除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色列在短短数日征召了数十万名预备役士兵,并成立战时的紧急联合政府。

从前总理贝内特到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之子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准备以普通士兵身份与哈马斯武装对抗。

在哈马斯对其发动突袭六日后,以色列快速完成了战争动员和组织,中东一场新的大规模的战争正在启动。

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已造成双方2700人死亡(本文截稿为止看到的最新数据,双方约略各占一半),加上伤者已逾万人,造成了五十年来巴以冲突所未见的重大伤亡,特别是包括四十名儿童被集体屠杀,已超越了其朝野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对以色列造成了其建国以来史无前例的震撼。

以色列政府正以全新的视角和立场看待哈马斯的袭击——“珍珠港时刻”是一个形象的表述,并据此制定报复和反击计划,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宽容已被对哈马斯的仇恨和决绝取代,志在彻底消灭哈马斯,铲除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根基,确保本国及人民不再受到激进势力的威胁和伤害。

内塔尼亚胡在与12日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见中强调,哈马斯应该得到与伊斯兰国组织(ISIS)一样的待遇。

他说,“正如伊斯兰国组织被粉碎一样,哈马斯也将被摧毁。对待哈马斯的方式 ,应该与对待伊斯兰国组织的方式一模一样。”

前一天,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表示,以军取消所有限制,对哈马斯进行一切可能的打击。“那些前来斩首、杀害妇女、杀害大屠杀幸存者的人——我们将消灭他们所有人。我们将消灭他们,毫无怜悯”,“我们将确保加沙的一切恐怖力量不再存在”。

哈马斯的暴行伤害了多个国家——不仅仅是以色列。据目前已知的,至少有25位美国公民和3位中国公民位列被屠杀名单。

布林肯在第二时间抵达以色列特拉维夫,直接向内塔尼亚胡表达美国的坚定支持。他对后者说,“我们在这里,我们哪儿都不去”,以色列或许足够强大,能靠自己保卫国家,“但只要美国存在,你们就不会、永远用不着(孤身作战)。我们会一直站在你们这边。”

华盛顿是率先对以色列遭受哈马斯袭击作出军事回应的国家。迄今为止,拜登政府派遣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在以色列周边海域部署,武器和弹药第一时间运抵以色列,美国空军的F-15、F-16和A-10战机快速增援该地区的现有战机中队。

用美国防长奥斯汀的话说就是,美国要在以色列的特殊时刻,加强在中东的“威慑”。美国总统拜登警告其他国家不要趁人之危,借以色列的危机扩大自身优势,或另有所图。美国迅速在中东加强部署战略力量,一方面是威慑哈马斯及其支持者,一方面是威慑潜在挑战者、遏制巴以冲突扩大化,造成更深重的危机,触发新一轮中东战争。

布林肯访以的第二个重要使命即在于此。他在特拉维夫向内塔尼亚胡强调,以色列有义务自卫,确保越境袭击永远不会再次发生,但同时应采取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来避免伤害平民,正视巴勒斯坦人的“合理的愿望”。

这是为避免巴以冲突扩大化,从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矛盾和仇恨扩大为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从而触发第六次中东战争。

布林肯的中东闪电访问的第二站是美在中东的盟国约旦。期间,他将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分别进行会谈——在此之前他已同地区各个国家进行了电话沟通,遏制以色列和哈马斯新的冲突扩大是其访问和会谈的主要目的。

拜登政府的一位匿名官员对路透社透露说,美方希望外界看到华盛顿致力于让其他各方远离这场冲突。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敏感的冲突源泉之一,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在此延伸。哈马斯并非孤军作战,没有背后的支持者,它无法发起如此大规模的袭击,也不可能在两年的筹备中令以色列毫无觉察。

中东陷入乱局将迫使华盛顿将正转移的战略重点和资产重新部署到这一地区——已有的航母战斗群和战机部署是最基本的,并使其外交、军事和经济资源不得不更多投注到这一地区,以确保其能够继续驾驭这一地区的局势,维护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但如此一来,华盛顿的对外战略转型——从反恐转向大国竞争就将遭遇困境。因此,华盛顿的目标是,将中东地区新的冲突严格限制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在此范围内全力支持以色列,并督促以色列及地区各国勿将冲突扩大为第六次中东战争。

巴以新的冲突及其升级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局势演变和发展。正因如此,冲突一起,不仅华盛顿作出快速反应,英国和正同俄罗斯鏖战的乌克兰也都坐不住了。

英国外长詹姆斯·克莱弗利比布林肯更早、第一时间抵达特拉维夫,与以色列高层会晤,公开的理由是阐述英国对以色列自卫权利的支持,这自不必说,英国是真诚的,它在乌克兰战争中也是如此,始终坚定地站在被侵略的乌克兰一边。

不过克莱弗利之所以比布林肯还要早地访问以色列,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哈马斯和以色列的新冲突攸关伦敦的战略利益,包括对正在进行中的俄乌战争的外溢影响——假如扩大将牵制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而协助乌克兰战胜俄罗斯及地缘政治崛起,符合英国的安全利益和在欧洲的地缘政治利益。

克莱弗利访问的目标除了声援和支持以色列以外,跟布林肯一样都是阻止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战争扩大为新的中东战争,拖累整个西方必须将相当多的资源放在中东地区,并被迫两面应敌。

自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在筹备中的对以色列的访问怀有同样的目的。

正在指挥乌克兰抗击俄罗斯的战争、戎马倥偬的乌克兰总统亲身出访陷入战火中的中东地区,除非涉及其自身的根本利益,否则就不大会成行。

无论是泽连斯基,克莱弗利,还是布林肯,都抱着相同的担忧和目标抵达特拉维夫或者正在准备抵达。

共同的目的可能还包括,乌克兰及乌克兰反抗俄罗斯战争的主要支持者英美领导人希望借机说服一直态度摇摆的以色列加入挺乌反俄阵营。

英美的更多目标可能还有,希望以色列在更广泛的大国竞争中扮演伙伴角色。

在地区冲突和大国竞争交织的时代,作为在世界秩序中发挥独特作用的以色列被推动着走上了舞台的中央。随着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战争开始,一场影响世界格局的博弈也拉开了帷幕。

0 阅读:3

海蓝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